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期刊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期刊产业发展研究

时间:2022-02-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三大区域在全国经济上的领先地位确立了其在期刊竞争上的优势,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都市圈的区域期刊产业集群现象。中国期刊发展的历程离不开这三大区域。东部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经济发展对期刊产业集群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长三角的经济总量位居三大区域经济之首,GDP总量是珠三角和京津的1.89和3.65倍,但其期刊品种数占全国比例只有13.38%,不到京津地区的一半。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期刊产业发展研究_中国科技期刊新挑战:第九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期刊产业发展研究

龚 勤 严晨安 沈悦林

(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01)

作者简介:龚勤,《杭州科技》编辑部主任;

     严晨安,《杭州科技》责任编辑

     沈悦林,浙江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

摘 要:经济全球化发展,给期刊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巨大竞争压力。我国三大区域在全国经济上的领先地位确立了其在期刊竞争上的优势,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都市圈的区域期刊产业集群现象。本文将着重研究这三大区域的期刊产业集群的状况,为期刊走向市场、赢得全球化竞争探索发展之路。

关键词:区域经济;期刊产业;集群化

21世纪以来,期刊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一员,已经从单一靠自身积累的滚雪球方式,进入到与相关产业整合的共赢发展时代。中国期刊业在全球化的影响和内在力量的推动下,已初步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区域市场,市场竞争主要在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展开。本文着重研究这三大区域的期刊产业集群的状况,为期刊走向市场、赢得全球化竞争探索发展之路。

1 区域经济发展与期刊发展的比较

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越来越明朗,特别是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代表的三大区域经济,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各项经济指标位列全国前茅(表1)。

1.1 三大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

京津冀都市圈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8地市及其所属区域。区域面积18.3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500万人。

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东到海边,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含1个直辖市和15个地级以上城市,1445个镇,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不到6%。

珠三角都市圈包括广东9市,分别为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珠海、江门、惠州、肇庆。珠三角是广东经济发展的龙头,呈现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国际化互动共进的良好格局。

三个都市圈6个省(市)是国内最具生机活力、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2011年经济总量占全国的38.36%,是全国平均值的1.74倍(表1)。

表1 2011年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img25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

1.2 三大区域的期刊发展情况

经济学家认为,人均GDP超越了1000美元之后,经济社会总体的水平和消费结构都会出现重大的变化,将从温饱型走向享乐型和发展型。而区域经济主导产业群的变化则导致了知识经济和社会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同时也带动了文化产业中的期刊业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块。近年来,三大区块内期刊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行业性试点向跨地区、跨行业外延式发展,形成了三大都市圈的区域性报刊产业集群现象。三大区域期刊发展具有共同点:出版资源丰富,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拥有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和一大批优秀人才;建有较高水准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发达的交通网络;较早地进入市场竞争的过程,具备了市场化趋势所需的经营理念和运作能力。这些特点,为三大区域期刊产业集群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由于历史文化和所处地理位置、经济的快速发展等多种原因,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是我国期刊存量最多、市场最活跃的地区,这三大地区共出版期刊5005种,占全国期刊品种总数的50.82%(表2)。

中国期刊发展的历程离不开这三大区域。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期刊以上海为龙头,90年代广东期刊膨胀式发展,取代了上海期刊的老大地位。21世纪,北京、上海成为国内期刊流动的首选到达地,2001-2011年共有278种期刊迁入北京,使得2011年北京共有期刊数3044种,占全国的30.91%。21世纪中国期刊依然朝着主要路线发展,其常规性市场竞争主要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

表2 2011年中国三大地区期刊数量统计

img26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2011)

1.3 全国期刊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

近年来,中国期刊界通常以期印数超过25万册期刊的数量作为衡量一个地区期刊产业集群发展情况的标准。平均期印数25万册以上的刊物发行量大,在市场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代表着期刊业的优秀群体。2011年全国共有平均期发行量超过25万册的期刊98种,总印数12.21亿册,占当年全国期刊总印数的37.17%。而三大地区拥有该类期刊45种,种数占全国该类期刊的45.92%;印数合计5.43万册,占全国该类期刊总印数的44.47%。在25万册以上期刊中京津的数量最多,有32种,占三大区域71.1%;珠三角25万册以上期刊数量为7种,长三角为6种,分别占该地区总印数的比例为56.5%和24.6%(表3)。

表3 2011年中国三大区域期印数25万册以上期刊分析

img27

续表

img28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2011)

2 区域经济对期刊产业集群化的影响

期刊产业集群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支持和经济环境支撑。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按照板块划分都属于我国的东部地区。东部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经济发展对期刊产业集群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1 经济水平促进期刊发展,但发展不平衡

2011年,三大都市圈六省(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394.3亿元,约占全国GDP总量的38.36%。其中,长三角实现GDP 100624.81亿元,珠三角53210.28亿元,京津27559.21亿元,分别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21.28%、11.25%和5.83%(表4)。

三大区域经济在全国的领导地位使得其期刊的数量也在全国占有优势,三大区域城市每万人拥有期刊数普遍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北京成为中国期刊密集度最高的区域,其期刊品种数和每万人拥有期刊数远超过其他城市(表5)。

表4 2011年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和期刊数量比较

img29

从表4可以看出,总体来说,经济发展对期刊发展呈促进作用,但三大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期刊发展水平呈明显的不协调性。长三角的经济总量位居三大区域经济之首,GDP总量是珠三角和京津的1.89和3.65倍,但其期刊品种数占全国比例只有13.38%,不到京津地区的一半。上海的人均GDP 是82560元/人,排名比北京高,而每万人拥有期刊数却仅为0.269本,不及北京的1/5。珠三角的GDP总量是京津的近1倍,但其期刊的数量仅为389种,远远低于京津冀地区。广东省的经济发展与期刊发展也极不均衡,GDP排名全国第1,占全国11.25%,期刊数量却仅占全国的3.95%,每万人拥有期刊数量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差距明显。

表5 2011年三大地区主要城市每万人拥有期刊数量

img30

北京有较多的中央级研究机构、事业单位和群众社团,客观上形成了期刊的出版优势。计划经济背景下形成的中国期刊结构依然占我国期刊发展的主导,中央期刊与地方期刊发展的不平均性,以北京最为突出。2011年北京地区的3044种期刊中,中央期刊有2870种(表2),占北京地区期刊数量的94.28%。

2.2 期刊发展趋向多元化,但规模小

京冿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属于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珠三角和京津地区,期刊产业也发展迅速。2000—2011年间,上海市期刊种数增长了19种,无论种数还是龙头期刊数量都大大赶超除了北京市的广东、江苏、浙江等地,随之而来的发行市场份额也逐年增长。每万人拥有期刊数也领先于除了北京的其他4个省市,与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为相符。

然而上海期刊的整体发展却相对减缓,虽然期刊种数在不断增长,但总印数却逐年下降。从表6分析,上海市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分别是2005年的2.1倍和1.6倍,25万册以上期刊的数量却从5种减少到2种,而1982年,这个数据高达14种。2005年上海共有期刊632家,占全国期刊数的6.42%,是除北京外拥有期刊数量最多的省市,但25万册以上期刊仅有2种,可见期刊虽然开始多元化,但是规模却越来越小。

近几年,我国在经济发达的三大区域,以行政手段推行了一些媒介的集团化建设,实现了一定意义上的期刊资产重组。拥有期刊417种的中华医学会、73种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5种的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等一些媒介集团的出现,对促进期刊产业集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真正意义上的期刊集团全国只有《知音》和《家庭》两家。

表6 1982—2011年上海市经济发展与25万册以上期刊发展比较

img31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1983—2011)

3 促进期刊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期刊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的区域或行业内,相同的、相关的和互补的期刊聚集在一起,利用有效的渠道进行期刊发行、广告策划、研究咨询、成果中介、评估监测、展览会议、资本运营等一系列商业活动,共享广告渠道、发行渠道、办刊设备、办刊人才、作者资源和读者资源。但是从三大区域经济及其期刊发展情况分析,我国的期刊才刚刚开始尝试走商品化和产业化的道路,离产业集群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1 鼓励市场化,推广管办分离

体制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期刊发展的瓶颈。我国期刊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太深,在这种体制的制约下,我国期刊往往只有“主办者”,没有“出版者”,期刊无法回到正常的企业化管理道路。期刊在发展的道路上如果只能接受上级机关的思路和办刊方针,市场竞争力就会大大削弱。转变经济体制、改变期刊运营方式和转换赢利模式、走市场化道路是期刊产业发展的必然出路。

在现阶段,要积极推进期刊的管办分离,期刊社与行政机关在关系、人员和利益上解除关系,积极累积和推广符合国情的先进经验。合理调配资源,优先发展社办期刊,使有限的刊号资源流向国家出版行业主体。国家在宏观上应鼓励期刊出版单位由文化事业向企业转型,使刊社逐步转变成为自主独立的文化企业。

3.2 推进集团化,借鉴报业发展的经验

目前国内报纸市场日益呈现出集结组团的状况。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由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为中心组团由北而南发展。北京有一批中央大报,上海有一些如《文汇报》、《解放日报》等名牌大报,广州也有如《南方周末》等报界新锐。但期刊却分布极散,没有中心,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读者》出在经济相对落后的甘肃。

目前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期刊集团只有2000年成立的湖北《知音》期刊出版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2002年成立的《家庭》期刊集团。而经济发展快速的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却只有出版集团而没有期刊集团,期刊集团化已势在必行

组建期刊集团化可以考虑两种方法:一种是自建,一种是通过接受兼并、并购等方式来实现集团化。三大区域内的一些入选全国“双百期刊”、获得“中国期刊奖”的期刊可以考虑组建集团进行发展。

3.3 规避全球化风险,加快发展产业集群

现今期刊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小范围内的竞争,而是面向全世界的期刊集团、期刊品牌以及其他相关行业之间的竞争。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国内外一些资本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必将进入我国,现在一些高端技术、自然科学领域刊物上已经可以看到国外期刊的影子。全球化在为我国期刊带来经验和创新的同时,也为我国期刊产业带来了竞争的巨大压力。我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应该建立期刊风险规避机制,充分做好准备,去研究目前国外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规律、方式等,同时加大自身能力培养,加快与其他期刊的合作,发展期刊产业集群,以应对市场竞争和外来压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1983—2011).

[3]李频.中国期刊发展报告NO.2[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高建平.科技期刊产业集群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15(3):1001-71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