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惠农贷款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惠农贷款

时间:2022-02-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江苏省泗洪县劳动局 陈科技江苏省泗洪县财政局 陈方元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党在理论和政策上与时俱进,适时创建和完善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等理论模型,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深化农村改革的各项任务。
构建和谐社会_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实务

江苏省泗洪县劳动局 陈科技

江苏省泗洪县财政局 陈方元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党在理论和政策上与时俱进,适时创建和完善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等理论模型,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深化农村改革的各项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定为全国人民新时期的历史任务,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组成部门之一,在新农村建设历史任务中,同样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必须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财政监管思路和方法,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一、目前农业资金来源渠道较多,资金性质复杂,概括有以下几点

1.层次和渠道多,资金既有中央专项资金,也有省、市、县项目配套资金;既有财政专项资金和政策贷款,也有单位和农民自筹资金等。

2.管理部门多,资金涉及的项目管理中,一些职能部门如农业、林业、水利、土地等部门都在管理项目资金。

3.资金总量大而具体的项目较为分散。

二、现阶段农业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1.挤占、挪用支农专项资金,改变资金投向现象时有发生。资金拨付不及时,存在滞留、拖欠现象。

2.配套资金少或者不到位,部分存在虚假配套现象。

3.一些项目实施。单位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不规范,存在擅自调整建设内容、工程质量不高、会计核算不够规范等问题,重投资、轻管理现象较普遍,资金使用效益不佳。

主要原因有:

1.现行财政新旧体制双轨运行,县、乡级财政上解基数过高,留给县乡级的自有财力十分有限,形成大收入、小财力的“吃饭”财政。虽然上级财政以转移支付方式将大部分财力划转到县乡级财政,但都属于专项资金,具有特定的用途。由于财政体制的原因,在保证财政供养人员工资等刚性支出的压力下,安排其他资金难免捉襟见肘,形成挤占专项资金等现象。

2.县乡级财政预算安排财政支农支出资金少。经济落后地区,县乡财政普遍困难,在预算支出中,用于行政管理和部门事业费支出占有很大比重,在财力增长幅度有限而个人部分支出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势必造成专项资金投入的减少。而为了迎合上级检查,虚假配套等现象时有发生。

3.涉农资金项目多头管理,部门职能重叠。目前县级管理、使用农业专项资金的部门除财政外,还涉及农业、林业、水利、农机、科技等部门。部分同一类型项目由多个部门管理,缺乏统筹整合和集中实现的效能,造成资金投入分散,难以形成集中资金办大事的效果,影响到建设项目投资效果。

4.重要钱、轻管理,挤占挪用、套取骗取项目资金现象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由于财力等原因,县乡部分单位都想方设法争取项目和资金,一旦争取成功,项目管理就会出现问题,如挪用资金弥补机关经费不足等。部分农业项目资金是靠“向上争取”来的,整个过程大致分立项(上争)阶段、工程建设阶段、完工验收阶段,部分工程还涉及后续管理阶段。在上争阶段和完工验收阶段必然增加地方上“迎来送往”的各种费用支出,即“成本”,在财力有限的县乡,根本腾不出资金。怎么办,“靠菜吃饭”、掐头去尾,只有降低工程数量和质量标准,才能达到立项时的要求,更谈不上后期维护管理。部分项目搞的是“一女多嫁”,其实在立项前早已存在,后经改头换面、稍加修饰整理顺利完成检查,除去“成本”,净结余资金几经转折,最后入了财政预算外收入。

三、财政部门必须要抓住涉农资金重点和范围,注重效益监管,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改进建议,把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1.做好农村新五件实事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管工作。

为服务于新农村建设,连续对农村新五件实事专项资金进行专项检查。农村新五件实事专项资金包括农村道路通达工程、教育培训工程、农民健康工程、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和农村文化建设工程专项资金。加强农村新五件实事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是财政部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举措,是确保党和国家惠民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加大执法力度,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查深查透,并如实反映审计情况。充分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对查出的主要问题和典型案例,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并督促整改。

2.切实关注民生,加强对农村低保及粮种(食)、农资等补贴、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专项资金的监管。

农村和农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因素,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局。中央、省级财政每年都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而让广大农民能够切身体会到党和政府优惠政策的是农村低保、粮食直补、农资补贴等各种具体措施。还包括教育收费中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情况,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对此反响强烈,十分关注。虽然这些补助资金落实到每一户或每一个农民头上,数额相对很小,但这恰恰是农村工作的稳定剂和润滑剂,反映了中央对三农问题的政策导向,稍有差错便会造成极坏的影响。必须加强对这部分的资金监管,纠错防弊,确保补助落实到户到人,财政部门责无旁贷。目前采取的“一折通”发放就是一项很好的措施。

3.加强征地补偿资金的监管,确保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和工业建设步伐的加快,非农业用地的需求规模和征地数量不断扩大。在确保基本耕地红线的基础上,为弥补种地农民的利益,国家出台了一整套的征地方案和补偿措施,如何确保失地农民利益不受侵害,减少农村上访事件,维护农村稳定,财政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地方新征用地的规模和动向,增加必要的审计立项,周密布置,将监督的关口前移,确保补偿标准不变形,补偿资金及时发到农民手中。不要等征地补偿中发生违规情况而引起农民上访事件后再事后查处,从而影响政府在农民心中的威望和公信度。

4.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的工程的资金监管。

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势必迎来农村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高潮,财政部门必须紧紧盯着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包括工程立项、招投标过程的合法、合规性,以及项目资金使用、拨付的合理性,更重要的是工程决算的真实性,确保建设资金最大程度上真正使用在工程项目上,保证建设资金不流失、不滴漏。

5.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探索并加大农业资金和项目的效益监管。

传统的农业资金与其他财政资金一样,目标定位于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上,侧重于纠错防弊。财政部门要适应农业和农村的新变化,逐步加大农业效益监管的分量,与时俱进,不断转变观念,改进监管方法,实现从传统的事后向事前、事中监管转变,把违纪违规金额控制在最小限度,充分发挥农业资金的使用效益。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实事求是地处理审计查出的问题。农业资金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有鲜明的导向性。对有明确具体政策规定的要严格按政策规定处理;对没有具体政策规定的,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综合分析,做出衡量判断,客观公正地提出处理意见,目的是搞好整改,加强管理;对政策规定不完善或没有明确政策规定的情况,要进行客观分析,摸清情况,,以利于问题的明确和统筹解决。

6.加大涉农专项资金监管结果公示力度,扩大社会效益,提升财政监管在农村和农民中的影响力。

农业专项资金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广大农民十分关注,如不公开公示,势必影响各种资金使用的透明度,造成部分农民不必要的猜测、农村干群关系对立。监管结果采取行之有效、多种形式的公示,加强群众监督,有利于发现问题的整改和杜绝下次重犯,也有利于群众明白、单位和个人清白,扩大社会效益。

总之,财政部门要紧密联系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从新农村建设的热点和农民的关注点入手,深刻领会新农村政策,抓住农业资金的源头、资金的流向和最终使用点,跟踪检查具体的建设项目,加大农业专项资金的检查监管力度。总体上把握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情况、结构变化和投入变化,全面反映和评价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现状,为规范政府各部门职责权限,制定农业投入、产业结构调整等农业宏观政策提供依据,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