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文人生意义问卷(-)

中文人生意义问卷(-)

时间:2022-02-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文人生意义问卷采用Likert-7记分形式,1=完全不同意,2=基本不同意,3=有点不同意,4=不确定,5=有点同意,6=基本同意,7=完全同意。人生意义追寻与人生意义体验分问卷之间存在较低的显著正相关。中文人生意义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大学生积极心理学相关的研究,能否用于大学生以外的人群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察。
中文人生意义问卷(-)_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

【概述】

西方心理学对人生意义(meaning in life)的实证研究已有4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伴随着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兴起,对人生意义的研究更是出现了复兴的势头。人生意义被认为是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的重要成分和(或)来源。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人生意义在缓解考试焦虑、疾病应对、压力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生命意义能够持续地预测心理健康。

人生意义问卷(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MLQ)是美国学者Steger等于2006年编制,用于测量人生意义的2个因子:人生意义体验和人生意义寻求。前者是指个体目前所体验和知觉自己人生有意义的程度,后者指个体积极寻求人生意义或人生目标的程度,各含5个条目。该问卷在美国和日本大学生样本中表现出良好的信效度。

【内容及实施方法】

中文人生意义问卷(C-MLQ)采用Likert-7记分形式,1=完全不同意,2=基本不同意,3=有点不同意,4=不确定,5=有点同意,6=基本同意,7=完全同意。1、4、5、6、9题测量意义体验;2、3、7、8、10题测量意义追寻。

测量学指标】

531名大学生来自国内3所高校,其中男生186人,女生345人;大一198人,大二192人,大三93人,研一48人;文科220人,理工科311人;来自城市的185人,来自农村的346人。年龄在17~34岁,平均年龄21岁。全部样本由SPSS软件随机分成两个分样本,一个有271人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另一个有260人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

采用条目与总分相关作为项目区分度的指标。人生意义体验分问卷的5个条目与其因子分之间的相关在0.60~0.71(P<0.01),人生意义追寻与其因子分的相关在0.56~0.68(P<0.01),所有相关系数均达到中等以上的显著性相关,表明各条目均有较好的区分度。

信度:人生意义体验和人生意义寻求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5和0.82。对38名二年级学生在间隔1周后进行重测,重测相关为0.705(P<0.001)。

聚合与区分效度: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抑郁自评量表(SDS)、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情感平衡量表(PANAS)和超越自我生命意义量表(SMLS)作为效标,完成全部效标问卷的被试共有466人,其中男生165人,女生301人。各量表因子间的相关系数见表10-1。

表10-1 C-MLQ与效标测量的相关矩阵(n=466)

注:.P<0.05;**P<0.01

表10-1结果表明,人生意义体验分问卷与生活满意度和自尊之间的存在中等程度的显著正相关(P<0.01),与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和自我超越生命意义之间存在较低的显著相关(r=0.217~0.258,P<0.01),这些正相关表明了人生意义体验具有较好的聚合效度,但相关程度在中等以下则表明它们所测量的潜在建构又并非完全相同;与抑郁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368,P<0.01)则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区分效度。人生意义追寻分问卷与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和负性情感间存在较低的相关外,与其他因子均不存在显著相关。人生意义追寻与人生意义体验分问卷之间存在较低的显著正相关(r=0.188,P<0.01)。

结构效度:探索性因素分析与原量表分析方法一致为主轴因子抽取,用方差极大斜交旋转法,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有2个,特征值分别为3.230、1.487,两因子可解释总变异量的51%,条目负荷相应因子的值在0.606~0.784。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各项目在所属因子上的因素负荷在0.57~0.86,量表两因子结构与数据拟合较好,各拟合指标为χ2=75.89,df=34,P<0.001,χ2/df=2.23,NFI=0.93,NNFI=0.95,CFI=0.96,GFI=0.95,AGFI=0.91,RMSEA=0.069,虽然卡方检验拒绝原假设,但是其他各项拟合指标均达到建议值。

【结果分析与应用情况】

中文人生意义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大学生积极心理学相关的研究,能否用于大学生以外的人群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察。

(王孟成 戴晓阳)

参考文献

[1]王孟成,戴晓阳.中文人生意义问卷(C-MLQ)在大学生中的适用性.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5):459-461

[2]Steger MF,Frazier P,Oishi S.The 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Assessing the Presence of and Search for Meaning in Life.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06,53(1):80-9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