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时间:2022-02-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成立于1994年8月,2000年9月25日被教育部正式批准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学科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此研究所积极提升基地科学研究的物质条件。这对当代德育研究与实践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这项成果在上海教育出版社以《德育心理学系列丛书》出版,填补了国内在德育心理学研究中的空白。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一、主要成绩和经验

在这十年建设过程中,此研究所坚持以国家、社会、教育、学科发展的需要为导向,聚焦热点问题,选择重大问题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了道德教育的各个具体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德育基本理论研究方向、德育心理学研究方向、德育课程研究方向、文化传统与道德教育研究方向,等等,为中国学校德育的发展提供了原创性的理论支持,尤其是鲁洁教授所提出的“生活德育理论”,在新世纪的德育课程改革中发挥出了主导性作用,并在国际道德教育理论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此研究所积极提升基地科学研究的物质条件。在“十五”规划建设和“十一五”规划建设期间,此研究所的物质条件逐渐得到了改善,行政及科研办公用房面积达380平方米,图书资料室用房面积达420平方米,拥有完善的办公设备。同时,此研究所拥有道德教育专业图书资料室,并且配备了专职资料人员,拥有中文藏书40000册,外文藏书8000册;中文报刊130种,外文报刊50种。

通过这些年的建设(包括物质条件的建设和学术条件的建设),此研究所成为了一个物质条件优越、学术氛围浓郁、科研人才济济的研究基地,整个研究团队的研究水平得到了提升。2006年,此研究所的道德教育理论研究团队还因研究水平的突出而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这表明了此基地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此基地还坚持自身的理论研究特色,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咨询服务,使基地的科研水平和研究氛围日益得到提高和增强。

二、标志性成果

此研究所强化了基地内部的学术思想的交流,每月一次“道德教育工作坊”,每半年一次“正德高级学术讲座”,加强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的学术交流。同时,定期开展的学术活动和有关奖励制度有效地激励了此研究所专兼职人员积极承担各项科研任务,形成了系统的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

1.道德教育当代发展研究系列成果

这主要体现在鲁洁教授的《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高德胜教授的《道德教育的时代遭遇》等相关的研究论著中。鲁洁教授的《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是此基地整体策划和协同攻关的基地重大课题“学校道德教育理念与模式的反思——生活德育模式的建构”代表性成果。该研究成果将德育过程视为人对人的理解过程,既超越了道德与人的二元对立,也超越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二元对立,为道德教育找到了人学基础。这对当代德育研究与实践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高德胜教授的《道德教育的时代遭遇》是全面、深入探讨现代人、现代生活、现代德育的时代遭遇的专著,将道德教育的实在境遇凸显出来,为道德教育回应时代挑战做出了有益探索。本书站在时代的高度研究道德教育,书中关于媒介与德育、网络与德育、全球化与德育、城市化与德育、家庭变迁与德育、环境与德育、生命与德育、休闲与德育、性别与德育的研究,开辟了道德教育研究的新领域。

2.德育心理学研究系列成果

青少年道德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机制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的基础,这一方面的研究是世界性的热点研究领域,对于丰富道德教育理论,为道德教育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此研究所站在这一领域国内领先的前沿位置。郭本禹教授率领的团队对于青少年道德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心理机制进行了基础性的研究,在国内道德教育心理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项成果在上海教育出版社以《德育心理学系列丛书》出版,填补了国内在德育心理学研究中的空白。

3.中国文化传统与德育思想研究系列成果

在我国过去一段时间德育工作中,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不注意结合中国的伦理传统和德育经验,缺乏对新形势下德育出现的新特点的把握,道德生活的传统基础不断削弱,而西方的道德教育思想和模式在某种意义上难以完全适应中国社会的独特传统与现实,因此,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德育模式显得特别需要。汪凤炎教授的标志性成果《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德”的含义及其对中国当代德育的启示》等论著,探索符合中国人文传统和人格发展的德育心理机制,是建立在良知及其迁移的心理基础,建立中国独具特色的德育理论。他提出了德化人生的德育理念,提出道德教育不仅要关注现代文化、当下文化,而且也不能遗忘传统文化,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德育意义。

三、“十二五”发展的总体思路

此基地依据发展现状,计划在理论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方面把基地建设成在国际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对国家道德文明建设起重大作用的研究平台;将开展国内外合作,形成攻关项目和攻关团队,形成学术精品,形成中国道德教育进入世界学术领域的拳头产品。其主攻方向是:

(1)巩固基地作为国内道德教育理论原创中心的地位。为了更好地在全球化时代与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下,对中国社会道德文明建设起到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作用,此基地的基本目标是进一步巩固作为国内道德教育理论原创中心的地位,在此基础之上,建成在国际道德教育研究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的一流研究平台。

(2)将此基地建设成政府政策和教育政策的咨询服务机构,为国家在道德教育领域的重大决策提供直接的理论支持,为各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提供道德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咨询服务。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每隔两年发表《中国青少年道德发展现状白皮书》,每年发表《中国道德教育研究年度报告》,为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制定道德教育的有关政策、措施提供指导。

(3)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基地作为国内道德教育实践服务基地的功能,针对全球化时代和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社会重大道德问题,为社会各界、各部门开展道德建设提供指导;针对大中小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为大中小学校的道德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同时,继续完善“生活德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推进大中小学校德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创新,为各级、各地中小学校提供思想品德课程教师的培训服务。

(4)此基地将致力于培养具有高水平的道德教育研究人才。基地将以德育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为基础,加强不同学科间的合作,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拓宽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领域,引进国内外道德教育的一流学者来所讲学和任教,通过这些渠道来培养具有高水准的、一流的道德教育研究人才,建设高水平的道德教育研究团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