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时间:2022-02-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国内刑事法学界具有明显的综合优势。以常设的“名家刑法讲座”为例,从2002年设立至今共举办了93期。此成果是国内刑事法学界公认的一部首次系统深入对我国的刑事政策做出科学总结和深刻说明的高水平学术专著,荣获北京市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一、基地概况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是专门从事刑事法研究的新型综合性学术研究机构,也是我国刑事法领域唯一的国家级重点研究机构。此中心依托中国人民大学雄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坚实宽广的法学学科实力,以国家级重点学科刑法学科为龙头,涵盖刑事实体法、刑事程序与证据法、刑事侦查与刑事物证技术、刑事法律史、国际刑法等刑事法律学科群中的主要领域。在国内刑事法学界具有明显的综合优势。此中心成立10余年来,在有关方面的鼎力支持和全体专兼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刑事法领域的重点研究基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并正在逐步成为中国刑事法治建设的智囊和咨询服务基地。

二、主要成绩与经验

1.注重研究创新,引领学术发展

此中心一贯以学术创新作为科研活动的内在动力,以基础理论研究为重心,同时关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提出的热点问题,开展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10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9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0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的奖励40余项,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110余项。这些研究代表了我国刑法学界近几年的发展方向,对于我国刑法理论的深入发展和刑事立法、司法实务的进步,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开拓研究阵地,打造学术平台

为了充分发挥此中心在全国刑事法学界的领头作用,团结最广泛的刑事法学者,为刑事法学的研究与交流提供一流的平台。此中心先后组织出版了近10种连续出版物,同时还先后组织推出了10余种系列丛书,出版了校内外学者撰写的300余种学术著作,其中,有影响的学术丛书有《刑事法律科学文库》(共出版学术著作73部)、《中国人民大学刑法学博士文丛》、《外国刑法典译丛》、《刑法博士论文精粹》、《明德刑法学名家讲演录》等。这些系列丛书的推出,在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3.加强人才培养,造就栋梁之材

此中心在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突出的业绩,培养的研究生中,有3人获得“长江学者”称号,有6人获得全国“十大青年法学家”称号(共评出60名),有2篇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4.开展学术交流,扩大对外影响

此中心特别注重开展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以此来推动国内刑事法学的发展,以扩大此中心在国内外刑事法学界的学术影响力。10年来,主办的各种学术研讨会有80余次,其中国际性的学术会议有20余次。由于这些大中型国际性和全国性的学术会议的议题较新,讨论的问题集中,并且有相当的深度,因而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每次都有多种、多家新闻媒体做报道,从而推动了我国刑法学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为扩大本中心的影响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同时,此中心还把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和司法实务专家来做学术讲座,作为学术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来开展。常设的学术讲座就有“名家刑法讲座”、“刑事司法实务专家讲座”、“刑事法讲座”等。10年来,平均每年举行的高规格讲座都有20次左右。以常设的“名家刑法讲座”为例,从2002年设立至今共举办了93期。以上这几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刑事法学研究的发展,加强了我国刑事法学界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

5.服务法治建设,发挥智囊作用

此中心的一个优良传统就是密切联系实际,坚持为国家的刑事法治服务。10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刑法立法、司法解释草案大多征求过此中心专家的意见。此中心多名教授还受聘于司法机关,有的担任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的咨询委员,还有的担任各级司法机关的专家咨询委员,提供经常性的咨询服务。另外,此中心还有多名教授直接到司法机关兼职担任领导工作,这既是此中心人员服务国家法治建设、发挥智囊作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时,也为此中心人员了解司法实务情况提供了便利,为开展学术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实践基础,为出理论联系实际的高水平学术成果创造了条件。

6.加强队伍建设,构筑人才高地

此中心2005年8月出现人才流失问题后,学校和学院采取了许多有力的引进人才的特殊措施,在比较短的时期内,充实了研究队伍,加强了科研实力。先后引进了张小虎、刘明祥、田宏杰、肖中华等在国内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教授,还引进了付立庆、李立众、王莹等在国外留过学的青年才俊,到此中心工作,同时聘请最高检察院的戴玉忠大检察官任基地主任。充实后的研究团队,在全国高等院校的刑事法学科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三、标志性研究成果

(1)此中心名誉主任高铭暄教授主编的《刑法专论》。此成果是国内刑事法学界公认的对刑法学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系统专题研究的最权威最有影响的学术著作,被许多高校作为刑事法学研究生的专用教材或必读书目,荣获第三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一等奖,去年还被翻译成韩文在韩国出版发行,对韩国刑法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2)此中心副主任谢望原教授主编的《中国刑事政策研究》。此成果是国内刑事法学界公认的一部首次系统深入对我国的刑事政策(特别是近年来提出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做出科学总结和深刻说明的高水平学术专著,荣获北京市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四、“十二五”建设思路

(1)进一步优化研究队伍,合理配置现有的研究人员;继续完善专兼职研究人员的梯队结构。同时,加大从海外引进优秀青年学者的力度,力争在未来五年内从英美国家或欧洲国家引进二三名取得博士学位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的年青学子到本中心来工作,确保此中心研究队伍和实力在全国刑事法领域处于绝对领先优势。

(2)充分调动刑法学之外的刑事诉讼法、刑事侦查、刑事法律史、国际刑法等学科研究人员的积极性,注重发挥此中心在全国刑事法领域的综合优势,使各学科的研究人员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整体的合力,共同为此中心的繁荣发展努力奋斗。

(3)加大科研工作的力度,组织研究人员就若干重大理论和实务问题进行攻关,保证在五年之内出三至五部高质量的学术著作,能够作为下一轮基地评估的标志性成果,并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此外,对此中心人员在外兼职(如到检察院挂职担任副检察长)要进行严格限制和规范化管理,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本中心研究人员科研考核和奖励的机制,适当加大科研奖励和惩罚的力度,以促进本中心人员潜心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4)做好重点研究课题的设计论证、组织申报工作。要注重发挥群体的优势,重大课题设计论证都要组织讨论,尽可能地集思广义。并且,要组织研究人员就一些重大课题进行集体攻关,形成集合优势,推出高质量高品位的研究精品。

(5)通过完善国际交流机制,拓展长效合作项目,以保证学术交流项目能够在更合理的模式下开展。在保持与中央政法机关的广泛合作的基础上,加大与地方实务部门开展交流与合作的力度,并努力推出一批合作精品。

(6)继续办好几种连续出版物,组织出版高水平的系列学术丛书。要想办法进一步提高《中国刑事政策报告》、《刑事法探究》、《比较刑法研究》、《中国刑事判例评论》等几种连续出版物的质量,同时,继续与有关出版社合作,组织出版好已有的和新推出的系列学术丛书,以进一步扩大此中心的学术影响力。

(7)继续开展好学术交流活动,适当减少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的数量,注重质量。主办好若干有重大影响的国际或国内学术研讨会,选择好若干前沿性热点主题,组织开展好“明德刑事法论坛”活动,邀请若干国际刑事法学界公认的权威学者到此中心来讲学。

(8)继续做好服务社会的法律咨询和为国家立法司法机关当好参谋的工作。认真为司法机关处理有关疑难案件提供法律咨询意见,积极提供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立法与司法建议,充分发挥作为国家刑事法制建设智囊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