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学科门类

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学科门类

时间:2022-02-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近三年所发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量持续列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第11名,2010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事实表明,重点研究基地的设立与运行已成为推动该校人文社科研究上水平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抓手。
深圳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总结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上)

一、总体情况

深圳大学自1983年创办以来,作为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在曲折的办学道路上,经受了沿海经济先发地区和文化积淀薄弱地区能否办好高等教育的质疑与考验,经受了社会转型期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的体制性碰撞和观念性冲突,紧随特区,快速发展,已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综合性大学。2001—2010年,随着“科研强校”战略的确立和实施,深圳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也持续发展。

1.学科发展速度较快,体系日趋完整

1983—2006年,该校以23年时间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用20多年时间走过了内地一般大学50年的路。目前该校有25个教学学院,其中包括师范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传播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等12个文科学院,占全校“半壁江山”。该校拥有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6个文科学科门类。现有学科中,人文社科有4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政治经济学、国际法学、传播学、文艺学)、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工商管理)、3个广东省名牌专业(金融学、工商管理和法学);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传媒实验教学中心);拥有教育、法律、工商管理、项目管理、公共管理、金融、国际商务、会计等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新批次学位授权审核结束后,该校人文社会科学将拥有12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

2.社科研究成果较多,水平不断提高

2001年,该校人文社会科学新增项目只有21项(纵向19项,横向2项),实到经费138.3万;2010年,该校人文社科共新增各类科研项目247项,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实到经费2291多万元,其中纵向经费616.36万元,占26.8%,横向经费1484.74万元,占64.5%。“十一五”期间,该校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7项(含艺术、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各类项目60多项;人文社科类论文被CSSCI收录1088篇;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广东省哲学社会优秀成果奖等共21项。《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近三年所发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量持续列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第11名,2010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

3.科研队伍结构优良,成长态势良好

2010年,该校在编教职员工2443人。1388名专任教学科研人员中,人文社科类795人,占57.3%。文科教师中,教授157名,副教授317人,高级职称比例为60%;具有博士学位人员406名,博士学位人员比例占51%;教师平均年龄41岁。该校人文社科研究队伍呈现出高学历、高职称、博士多、海归多、年轻化等特征,结构优良。

深圳大学立校之初,以北京大学为主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中国人民大学为主援建经济、管理类学科。建校以来不少专业的骨干教师均来自上述院校,如英美文学专家李赋宁教授、国学家汤一介教授、比较文学专家乐黛云教授、法学家高铭暄教授、经济学家方生教授、张敏如教授……一时间,国内名校的鸿儒硕学,云集粤海门。现有人文社科研究队伍中,不仅有文艺美学学科创始人胡经之先生、中印文化专家郁龙余教授、荣获全国“资深翻译家”称号的何道宽教授、在《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9篇论文的苏东斌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讲的姜安教授、国内金融学知名专家曹龙骐教授、政治改革研究知名专家黄卫平教授等优秀学者,还成长起来了一批青年学术新秀。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中,该校青年教师应飞虎教授入选。1996年应飞虎硕士毕业后到该校工作,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2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是在该校成长起来的优秀科研人才的代表。

4.科研特色逐步形成,局部优势凸显

2003年以来,该校横向项目的数量和经费总数一直远超过纵向项目,初步凝练出特区研究、港澳研究、新加坡研究、印度文化研究、文化产业研究、基层民主发展研究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这表明,该校人文社科已经形成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突出应用研究的特色;以学术为主导、重在服务地方的特色。这些特色的形成,对于此校这样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取得重要成绩

2001年,在教育部和广东省的大力支持下,该校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成功申报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进入了“国家队”;之后,该校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2003年)、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2005年)成功申报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2009年,该校因应国家需要,成立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成为全国人大港澳基本法委员会主管、广东省港澳办协管的基地。这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港澳基本法研究基地。

另外,深圳现代艺术与设计研究中心2004年被遴选为深圳市文体旅游局重点研究基地,体育文化研究所2009年被国家体育总局遴选为体育文化研究共建基地,文化产业研究院被确立为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基地。

以上重点研究基地成立以来,坚持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特色领域、重大问题为主攻方向,以出大成果、高人才、新成果为目标,凝练学术方向,汇聚学术队伍,构筑学术高地。事实表明,重点研究基地的设立与运行已成为推动该校人文社科研究上水平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抓手。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1.改组学术委员会,实行质量导向的科研评价奖励制度

为了克服“泡沫学术”现象,提倡“真学问”,2007年,该校建立了以代表性成果为评价对象、以学术影响和社会贡献为评价标准的科研水平评价模式。新的评价模式一改以往按成果数量核发奖励的办法,淡化成果奖励重数量、重发表级别的取向,设立学术创新奖、政府奖励奖、科研成果转化奖和专利发明奖四大奖项,参评成果不受发表时间限制,谁申请,谁举证,实行专家评审制,评效果,评成就,评影响,鼓励真学术、好成果。新制度运行以来,迄今已评选4届,反响良好,逐步确立起了“鼓励创新、注重质量、强调研究成果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这一新的科研管理导向。

该校还坚持民主管理、教授治学。在成功组建运作人事工作教授委员会、计财工作教授委员会之后,2009年底颁布了新的《学术委员会章程》,改组学术委员会。按照该章程,校院两级管理人员不再进入同级学术委员会,各聘请三分之一校外知名专家进入学术委员会,定期进行学术委员会成员的改选,强化学术委员会在学术评议、项目评审、学风建设中的指导地位。该校即将完成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的改组。学术评价组织的改革将有助于推进学术创新,强化内部管理的学术导向,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2.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优化资源配置方向

近年来,该校坚持实行科研资源向重点研究基地倾斜的政策。该校按照教育部、其他部委、省级、市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每年分别不少于80万、50万、30万和20万的标准拨付建设经费,重点基地的重要学术活动经费,根据需要以专项形式另行安排,予以保证;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的项目配套经费,予以落实;在学校办学硬件资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重点研究基地的办公场所、资料建设、设备采购等需要,予以优先满足。

从2007年起,该校一改以往按项目实到经费核拨配套经费的办法,更加突出“按需分配、倾斜重点”的政策倾向。

3.初步建立了梯次分明、结构合理的科研人才扶持体系

2001—2010年,该校的人才扶持体系包括文科科研面上基金、优秀著作出版基金、杰出青年研究基金、引进人才启动基金、重点项目奖励基金,初步形成了梯次分明、结构合理的科研人才扶持体系。

三、标志性研究成果

1.《中国经济特区史论》

陶一桃、鲁志国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这部专著,是一部具有文献、史料价值的学术著作,入选由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联合组织的《强国之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点书系》。全书共8篇42章,内容涵盖深圳经济特区史、珠海经济特区史、汕头经济特区史、厦门经济特区史、海南经济特区史、上海浦东新区史、天津滨海新区史和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史。

2.《新加坡为什么能》

吕元礼著的此书,由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分《论长期执政的廉能之道》上卷和《论和谐社会的构建之道》下卷。此专著从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但仍保持高效、廉洁这一现象切入,研究李光耀等新加坡领导人的执政理念、治国方略,希望从中发掘出对中国有借鉴意义的经验。此书的出版引起了我国和新加坡领导层方面的高度关注,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为本书作序。

3.《梵典与华章——印度作家与中国文化》

郁龙余著的此书,由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此书集当下印度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在中外文化平等对话的平台上,系统深入地审视、梳理并评析了中印文学文化交流史,表达出中印关系新的文化诉求。此书共有十二章,以文学为主线,着力于文学作品的传播与评介,又不拘泥于此,叙述视野深入到中印诗学、哲学、艺术美学等领域的交流和互动。

4.《权利倾斜性配置研究》

应飞虎的此论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此文认为,公权机构只有在考虑到交易双方特定情形下的利益关联度、利益受损者的对策行为、受益人及潜在受益人的道德风险、对特定行业的影响、干预者的能力限度与干预困境等因素时,才能做出正确的权利倾斜性配置决策。

5.《纪念中国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丛书》

这套丛书以特区经济研究为重点,覆盖政治、社会、文化、文学、传媒等多个领域。该丛书包括特区经济研究方面的《中国经济特区导论》、《中国经济特区史要》、《大试验——中国经济特区创办始末》、《中国经济特区产业结构演进与原因》、《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的改革与创新》、《未来三十年的中国经济》,特区政治研究方面的《深圳经济特区的政治发展(1980—2010)》,特区文化研究方面的《深圳文化三十年》,文学方面的《都市文学新景观》,以及《深圳传媒三十年》、《移民文化及其伦理价值》等11本。

四、“十二五”发展思路

在《深圳大学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总体方案》框架下,该校将制定《科研工作创新方案》;在“十二五”规划中,将制定和实施“科学研究振兴计划”和“学科建设强化计划”。这些方案和计划也是对下一阶段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战略谋划和思考,总的思路是:坚持队伍建设与平台建设并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学术创新与社会服务并行,积极营造学术自由的氛围,推进科研管理创新,大力提升学校人文社科研究的核心竞争力、影响力和社会服务力。具体举措包括:(1)继续整合科研资源,构建高端学术平台;(2)完善科研人才培养体系,组建特色鲜明的科研团队;(3)探索新的合作途径,建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4)完善科研评价制度,持续提升学术威望; (5)加大特色重点学科扶持力度,形成学科高地;(6)加大学术交流力度,推进人文社科研究国际化。

作为一所年轻的地方性大学,该校深深体会到,在人文社科研究和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过程中,教育部和广东省始终对深圳大学“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一贯给予大力支持和特殊照顾。该校也深刻认识到,实现“高校之林,后来居上”的宏大心愿,更离不开教育部和广东省一如既往的关心帮助和倾斜支持。该校将继续积极进取,不辱使命,不负期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