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挥之不去的神灵

挥之不去的神灵

时间:2022-03-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挥之不去的神灵——神灵是亘古的护佑,始终伴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出行、居家,神灵挥之不去,特别的日子、重大的活动,敬神成为主题。上述习俗礼仪之中,不仅有祖先的如影随形,而且有神灵的挥之不去,神灵伴随着祖先的出现而出现。也就是说,初一、十五所供享的,只是一个不确定的神灵,这个神灵始终居住在人们心里。换句话说,大众把一份虚无缥缈的祈求,寄托在一个虚无缥缈的神灵身上。

挥之不去的神灵

——神灵是亘古的护佑,始终伴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出行、居家,神灵挥之不去,特别的日子、重大的活动,敬神成为主题。

上述习俗礼仪之中,不仅有祖先的如影随形,而且有神灵的挥之不去,神灵伴随着祖先的出现而出现。祖先与神灵,几乎合为一体,共同享受人们的敬奉、祭祀与崇拜。

现实生活中,每当初一、十五,绝大多数民众都要点上三炷香火,放响一挂爆竹,供上一碗斋饭,站在门口,朝东南西北各做“供享”。供享什么,谁也不知道,能够回答的也很笼统,充其量是“菩萨”或“神仙”。也就是说,初一、十五所供享的,只是一个不确定的神灵,这个神灵始终居住在人们心里。

大众所祈求的,是菩萨或神灵对现世生活、对人生前途、对子孙后代的保佑。换句话说,大众把一份虚无缥缈的祈求,寄托在一个虚无缥缈的神灵身上。因此,初一、十五便拥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成了两个身份特殊、具有图腾象征的神示之日,成就了“初一、十五不出门”、“初一、十五早回家”的俗语。(www.guayunfan.com)在远去的旧时岁月,老辈人对这两个日子更为敬畏、更为虔诚,一定不会离开家门外出远游的,即使在外劳作,也是早早地收工回家,往往是日头刚刚落山或者快要落山就回家歇工了。在他们看来,这两个日子里,神灵是不会随着他出门远游的,大概也要休假吧。

这样充满神示意味的日子,还有立夏、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人们都要备好牲祀祭品,向神灵与祖先“供享”。

立夏。俗语说“吃了立夏子,雷公打不死”,也说“吃了立夏子,杧棰打不死”。“杧棰”也代表雷公,是雷公执法的工具;传说中,雷公用杧棰敲击杧凿,于是雷鸣电闪,天崩地裂。子,就是鸡蛋。表现在习俗上,立夏这天必须吃鸡蛋。从科学的角度看,这天的鸡蛋对于人体可能特别营养、滋补,把人养得壮实。而作为习俗,却与雷公雷神爷关系密切。同是这天,人们还要吃米粉肉、吃苋菜。这两样菜肴与神示有什么关系就弄不清楚了,不过对于身体的营养来说,恐怕是有好处的。

端午。这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人们在门口、窗棂、中堂等处挂插艾叶、菖蒲等物,要吃“五子”(粽子、包子、蒜子、油果子、鸡婆子——鸡蛋)、饮雄黄酒,用蒜梗烧水洗澡洗头,旧时代还要举行集体活动——划龙船。如今不划龙船了,其他习俗依然保留。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挂插艾叶、菖蒲,喝雄黄酒,洗蒜梗水澡,具有一定的防病作用。但在思想认识不发达的时代,有着神示的意味,认为那是除魔祛邪,魔邪被驱除了,人就减少病痛了。而吃“五子”,却与科举时代的祈求相关,“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寓意在神灵的护佑下“五子登科”,人人金榜题名、衣锦还乡,祈求的是荣华富贵、兴旺发达。

中秋。这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赏月祭月是主要的习俗内容。中秋晚上,家家户户用柚子、月饼、花生作为祭品,上香点烛,供奉月亮。月亮里住着神仙,传统说法是住着嫦娥,民间说法住着月亮公公。有童谣唱道“月亮公公,提个灯笼。提到巷里,照得通红;提到塘边,倒挂金筒;提到墈上,四方八通;提到厅下,无贫无穷;提到床上,一觉好梦”,月亮是能够给人带来美好生活的象征。最为独特的习俗是烧塔。每当中秋来临时,人们都要用砖瓦搭起一座塔,中秋夜晚把塔烧得通红。谷村护吉大庙门前,有砖瓦垒就的一座高大中秋塔。烧塔时,人们围着塔往里添燃料,孩子们大声吟唱“烧塔烧塔,越烧越发”,直到把塔上的瓦片烧得通红。此时,家家户户端了月饼、柚子等祭品过来,对着火塔“供享”。这“越烧越发”的吟唱就有神示的意味:祈求兴旺发达,人丁繁衍,家族壮大……

农村里最为常见的造屋(建新房子),程序繁琐,习俗礼仪也就繁琐,充满了无处不在的神灵兆示。

择址。建房造屋是人生最为重大的事情之一,所谓“人生三大事,娶妻生崽建房子”,绝对不能马虎应付,必须严肃对待。择址涉及房屋的坐向、方位、风水等诸多学问,是永固千秋、泽被万世的大事,定得请来地仙(即风水先生),端着罗盘把龙捉脉。主东先要准备公鸡一只、白米一斗、香烛、爆竹、红纸或红绸、三牲等一应物品,待房址正式确定,便杀鸡为祭,撒米为证,燃香为敬,放炮为贺,红色作凭以为驱邪,三牲供享以奉神灵。

动土。就是开挖墙基。之前,工匠们需要在地仙的指挥下放线,在房址上画出动土的基脚平面图。放线的时候,对未来房屋四个角的位置,先要垫砖、石为记。此时是要祭祀神灵的,依然是一只公鸡、一斗白米、香烛爆竹等,白米上盖红纸一张,红纸上面放红包一个、香烟一条(旧时可能是烟叶或者烟袋)、泥水匠工具如泥刀一把、吊线一根、子一个;祭祀时,泥水大师傅要手捉公鸡,高唱赞词或者“喝彩”。祝赞和喝彩仪式基本相同,只是喝彩比祝赞多了一个应答的助手,大师傅先喊一声“伏以(飞)”,助手应答一声“贺噢(好)”,然后大师傅高唱赞词,每唱一句,助手都要应答一声“贺噢(好)”:

手捉金鸡大吉昌,动土时候正相当。此鸡生得最雄壮,头又高来尾又长,红冠绿耳爪黄黄,开工动土呈吉祥!

还有一种赞词也比较简短:

大门字向东,代代儿孙在朝中。大门字向南,代代儿孙上南山。

大门字向西,桶进银子斗进金。大门字向北,文武双全归你得。

祝赞词唱完最后一句,立刻响起鞭炮,杀鸡洒血祭神,按照“左青龙,右白虎”的规矩祭四个屋角,将鸡血洒在四块垫砖和基脚石上。有这个祭祀仪式,神灵就会保佑动土的顺利。祭祀之后,方可挥锄动土。动土开挖时,四块祭有鸡血的砖要收好,日后用于房屋建起之后,放到房顶上压墙角,是为“镇邪之砖”。

奠基。也叫“打墙脚”。这时,要将祭过鸡血的基脚石(镇邪之石),分别安放到大门、四个墙角之处的基沟里。奠基时,要奉祀神灵,礼仪一如动土但不再杀鸡,以祈求神灵荫护庇佑。祭祀完毕,就砌石垒砖直至出平水。

起手。在平水之上垒墙,进入了房屋建造的正式阶段,开始垒第一块砖石,叫作起手。也要祭祀,仪式一如动土,仍要公鸡一只、白米一斗、香烛爆竹等祭祀用品,仍要杀鸡洒血祭祀,泥水大师傅仍要高唱祝赞词或者“喝彩”:

今日起手正相当,太白金星来相帮。层层楼房高高起,又添福来又添喜。

一块砖来是银砖,主东家里出高官。二块砖来是金砖,出了朝官出天官。

这时,另有一个讲究:如果垒墙建正房的泥水工匠是打墙脚的那一伙,主东就不用置办酒席;如果因为各种原因换了另一伙泥水工匠,主东就要置办酒席款待。

竖门。就是树门,也叫“安门石”,把大门垒砌起来。起手垒墙到三尺高的时候,要举行“竖门”仪式。由于大门代表了风水字向,这个仪式显得特别庄重。旧时竖门,对于不同财力的人家,讲究是有不同的。最有钱的人家,采用青石,其次采用红石,而且用四条,门坎石、两边的门楹石、顶上的门梁石,往下依财力状况分别有用三条(两楹及门顶)、两条(长的作两楹,短的作门顶和门坎)、一条(门顶)的;财力差的就用木料,木料的讲究就各有不同了,整条的,拼条的,多为杉木,用于两楹及门顶;财力相当差的,只在门顶上用拼条木料,两楹则是用砖垒砌而成。门坎不能用木料,不用青红石的,一般都用烧制的巨型陶土砖两块。因此,这个仪式对于使用石材的有钱人家就叫作“安门石”,对于使用木料做门框建房的人家就叫作“竖门”。门有讲究,高为九个发尺,宽为五个发尺。发尺,是旧时建房的术语,一个发尺为九寸,取“若要有,就是九”的寓意。安放门顶的门梁石时,要祭祀门神,杀鸡、燃香点烛放鞭炮,泥水大师傅祝赞或者喝彩。赞词一般是:

吉日良辰大吉昌,缮起门石正相当。门官年年皆吉利,紫薇高拱新气象。

七星高照亮堂堂,北斗耀眼映门梁。照得房屋生贵子,映得满门吃皇粮。

前面东居来送宝,后面身边放毫光。自从今日缮石后,荣华富贵发其祥。

这段赞词对于不用石材的人家来说,泥水大师傅会据实修改一下,“门石”改为“门梁”,“缮石”改为“竖门”,反正是要求切合主东身份。

缮架。旧时房屋结构,一般是“外泥内木、下泥上木、顶泥中木”,即房屋的基脚、四面墙壁、柱础为砖石或泥坯结构,房顶盖瓦,由泥水匠负责,里面的房架和板壁(木板拼合而成,用作隔墙,俗称“水板”)为木质结构,由木匠负责。对于有钱的大户人家来说,四面外墙为砖墙(青砖——用木柴、谷壳作燃料烧制而成,呈青灰色;炭砖——用煤炭作燃料烧制而成,分别呈红、白、酱等混色),最好的房子为扁砖到栋,次为扁砖到檐,再次为扁砖到楼,还有扁砖到腰(人的腰部),最差的砖墙为斗砖到栋。除砖墙外,还有乱石墙(即由泥灰沙浆垒砌石块、碎砖、卵石等为墙)、泥坯墙、夯土墙、“金包银”(同一堵墙的外部为砖或乱石,内部为泥坯)、“金托银”(同一堵墙的下半部分为砖或乱石,上半部分为泥坯)。基于此,缮架就有两个含义:一是泥水匠的缮架,叫作“定尚”,为屋柱的竖立垒好尚墩(即柱础),没有尚墩就立不了屋柱。二是木匠的缮架,这就比较复杂,也比较隆重。房屋内部的木质结构,就像整栋房子的骨架,需要支撑整个房屋的楼、顶,楼要架楼辐、铺楼板以承重,存放防潮的东西、物件,顶要架瓦桁、段皮、盖瓦、起栋(即屋脊)以防雨防漏。正因为木质构架如此重要,所以木匠师傅必须分外小心、认真施工,屋柱、横梁、榫要构成坚固的房屋框架。木匠的进度与泥水匠的进度保持同步,所以缮架仪式也同步进行。木匠师傅按照房屋结构的尺寸制作好各种木料的榫头、榫眼、木槽、搭口,主东选定黄道吉日,木匠师傅将早已准备好的木料按照榫头、榫眼、木槽、搭口构筑起房屋的框架,叫作缮架,也叫撑架、排撑(撑排杉,因为房屋木料多为杉木,所以称这种房屋叫“排杉屋”)。房屋框架撑起来了,缮架仪式就开始了: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讲究,木匠师傅站上位,叫作金边,泥水师傅站下位,叫作银边。此时,主东要点燃香烛,放响鞭炮。然后木匠师傅用斧头敲屋柱三下,把事先预备好的木塞子敲开,泥水师傅接着用泥刀敲屋柱三下,此时房东杀鸡洒血祭祀神灵,泥木二位大师傅各唱祝赞词一首:

今日缮架喜洋洋,主东家里涌吉祥。屋树撑得栋梁起,子孙后代状元郎。

今日缮架笑嘻嘻,主东屋里满喜气。几重福来几重寿,探花榜眼赞金鸡。

上梁。这个仪式是建房当中最为隆重,最为神圣的。梁,就是梁木,是横跨住房正厅的长木,选材非常讲究,必须头尾粗细匀称又笔直,而且必须是“发蔸树”(即原有主干砍去之后,从树蔸下重新长出来的杉木),女人不得从这上面横跨过。主东家要请道士或生庚斯老择定上梁的黄道吉日,将亲朋好友都邀请来做客,大摆宴席招待。要邀请锣鼓家什、喇叭唢呐来庆贺热闹。这个仪式,有的人家在房屋建起盖好瓦之后,有的人家在房屋盖瓦之前,要据所选黄道吉日确定。程序一般是:发梁。梁木原材料摆放在厅堂中央,由木匠师傅量好尺码(叫发码),刨光树皮,请书法最好的先生在梁木中段写上建房日期、主东姓名,再由木匠或漆匠将梁木涂成红色;主东要预先做好一尺五寸的青布兜袋,袋里装入大米茶叶、历书(过去叫皇历)、文房四宝、金子银器或硬币花边等物,绑在梁木中间,绑青布袋时燃放鞭炮。

游梁。在司仪的主持下,装好香烛灯盏,主东父子将红梁扛上肩,父扛头(蔸)部在前,子扛尾(梢)部在后,锣鼓即时响起,鞭炮齐鸣;此时,木匠师傅用斧头敲梁木三下,高唱一段祝赞词;赞完出门,绕村庄游一圈,到村庄上最为重要的地点游一遍,然后穿过牌坊(门头),进入祠堂,要放鞭炮,最后回到新房子来;整个过程中,锣鼓不停,唢呐劲吹,鞭炮齐鸣,越热闹越红火越好,越表示兴旺发达。

接梁。木匠与泥水匠分上下首站在主东新屋门口,司仪杀公鸡祭神,木匠从主东父亲肩上接住蔸部,泥水匠从主东儿子肩上接过梢部,将梁木抬起新屋厅堂。

赞梁。泥木工匠们将红梁摆放为升梁的架势,由木匠大师傅举起酒杯,高唱祝赞词,一般要赞梁头(蔸)、梁中、梁尾(梢)三段。

升梁。工匠们要用红绸(布)带,将红梁升上楼,升到安放梁木的位置,暂放。

暖梁。正式安梁(定位)的时辰未到,锣鼓喇叭不歇,木匠师傅将从梁上刮下来的木屑点火烧了,意为给梁木取暖,寓意红火、兴旺。

安梁,也叫“登位”。在厅堂两边墙上架着梯子(称云梯),木匠上首,泥水匠下首,端着馒头或包子,互唱祝赞词,登一步云梯唱一段祝赞,登完云梯就唱完赞词;这是最为热闹、最为庄重神圣的过程,两边工匠比赛似的唱,除了师父传给他们的固定赞词外,还得新编一些切合主东家庭情况与期望的赞词,属于即兴祝赞,这个比较难,却是现场观众们最感兴趣也最为欣赏的情节;赞词一般以唱十二个月为主,即上梁的楼梯应当有十二阶,加上安梁的一步,共为十三阶,以不同时令的鲜花为特征,必须唱满十三层。十三步云梯赞完,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此时,祝赞的工匠要向下抛馒头,每抛一次高赞一次,其他工匠在这个热闹的氛围中将红梁安放妥当;此时,安梁的师傅要唱祝赞词,至少要唱四句,多则不限,为了助兴都会唱得比较长,都是吉祥用语。

拜梁。富贵人家或者几世同堂的人家,由长者带领子孙们对着宝壁家仙位跪拜磕头。入席。亲友们用晚餐正宴,敞开肚皮喝酒吃肉;主东则要给泥木大师傅安席,木匠大师傅坐一席,泥水大师傅坐二席,主东要分别给二位大师傅或其他工匠们敬酒。为给主东增添喜庆气氛,在拜梁和用餐过程中,木匠师傅和泥水师傅也会趁着兴头高唱祝赞词,此时祝赞更是即兴表演,能掀起喜庆高潮。大师傅为了锻炼徒弟或跟角,一般会在这个场合让徒弟或跟角上前祝赞。云梯赞词一般是:

一步云梯梨花开,我将仙品丢下来。馒头下地是元宝,主东家里出人才。

二步云梯杏花开,种谷下水秧苗来。春耕生产忙田里,今年丰收定应该……

也有另外的赞词,语言都是吉祥、开心的:

正月梨花白白来,苏秦做官转回来。伴福鸾驾赶回乡,五湖四海天下扬。

二月杏花风吹来,种谷下水生长快。男女老少春耕忙,处处做好田等秧……

起灶。也叫打灶,意味着家庭、家族香火茂盛,人丁兴旺,需要分火起烟,因此打灶的日期必须严肃对待,慎重选择。谷村有两种方法确定打灶的日期:一是除正月外的每月初一、十五;二是请生庚斯老或地仙拣选吉日良辰。动工时,先要燃放鞭炮,既示庆贺,也为驱邪;既求保佑,也求兴旺。

乔迁。新房子建起了,新灶也垒好了,主人家该乔迁新居了。于是,又有了新的祭祀仪式。主人家先得在旧房子旧灶上弄好饭菜,在旧房子里点上香烛,供上斋饭以及三牲等祭品,放响爆竹,之后向神灵及家仙、祖先供享。完成了旧房子这边的仪式,主人一家每人都得拿上一件餐厨用具,一般是男主人端着饭甑,饭甑上插着香烛,走在第一位;长子用托盘或竹篮盛着菜肴端在手上,托盘或篮子上贴着红纸,走在第二位;其他子女则按年龄长幼,各选一件餐厨用具,都贴上红纸,依次跟随;女主人则拿着火把,从旧灶里点着,端着祭祀的三牲等祭品,走在最后。一家人依次离开旧房子,走进新房子。到新房子后,女主人要将火把放进新灶炉膛里,把灶火烧旺,男主人则要将香烛装在新房子的家仙位置上,再点一副香烛装到新的灶台上,接着燃爆竹,供享神灵和家仙、祖先,然后一家人在新灶上把饭菜热一遍,之后再食用。至此,乔迁仪式才告完成,其中的敬神活动,既祭祀了灶神,俗话称作“司命公”,也祭祀了其他相关的各路神灵,诸如福禄寿喜财风水雷电土地等,几乎无所不包。人间喜乔迁的日子,就是神灵大聚会的时刻。乔迁的时间也有讲究,一般都要挑选吉日良辰,有的还要选择吉时,严格按照挑选的吉日吉时乔迁;有的则选择在凌晨时分,路上没有其他人行走的时候,静悄悄地搬入新房子里居住。

有些习俗仪式虽然消失了,但神灵依旧在,他们转移到了其他习俗之中,继续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土地神不再游荡在野外田间,而是被人们恭敬地请到了家里,堂皇地端居厅堂中的正位。在谷村的老旧房子里,可以看到家家户户香案下,宝壁底板壁上,赫然贴着过年时的红纸,正中央竖写着“中央土府君神位”,右侧紧上角竖写着“土中生白玉”,左侧紧下角写着“地内产黄金”,红纸的下方,多数垒着一个小土墩,是用来装香烛的,那是土地神的居所。由此可见,人们对土地神的崇拜与敬畏,已经深入心灵深处最为妥帖的位置。每逢节庆盛会、祭祀活动,人们都会到土地神的面前供享。

还有一些神,信奉者并不知道他是什么神,住在哪里,但却又实实在在地端坐在信奉者心中。换个说法就是,信奉者把他们请到了自己的心灵深处,以随时安抚自己受伤的心灵,以祈求随时随地的保护与荫庇。比如突然受到惊吓,被惊吓人立刻双手合十,望空拜上几拜,嘴上自然而然地反复念着“菩萨保佑”。又比如说,人们偶然听到某位熟悉的朋友或亲人,遭遇灾祸却又遇难呈祥,闻听者立刻双手合十,念念有词“神仙保佑”。

还比如,某人(既有大人也有小孩,以小孩居多)受到突然惊吓,患了心病,成天无精打采、恹恹欲睡,有人就会询问在什么地方受到惊吓,待问清楚后,其亲人就会手持扛笠(俗语叫法,就是用篾片框好的小鱼网,装着长长的木把),于傍晚时分,前往其人受过惊吓的地方(路上的某个小坑或者水塘)打捞,边捞边喊:“某某某,回家睡啊!某某某,回家睡啊!”边喊边往家里走,直喊到受惊吓者身边,在其额头上亲吻一下,或者用手在扛笠当中凭空捞一把,迅速捂在受惊吓者额头上。这个活动,叫作“喊魂”。整个过程,是经典的希望寄予神灵的过程:人的灵魂被恶鬼凶神攫远了,需要通过呼喊祈求正神善仙帮忙,把受惊吓者的灵魂追讨回来。

这样的习俗,不需要什么仪式,只需要过程,按照一代代传下来的程式去完成,即是对神灵的敬畏或祈求。神在哪里?在人们的心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