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民众科技文化的新发展

社会民众科技文化的新发展

时间:2022-0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我国社会民众的科学文化事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每次会议均由科技部、中宣部和中国科协联合召开。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经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科普事业进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社会民众科技文化的新发展_中国近代科技思潮

1.社会民众科技文化的新发展

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础和支柱,是国家竞争力的象征和国民文明程度的一种标尺。而一个社会的科学发展最终必然体现到社会民众的科学文化发展上。社会民众的科学文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一个社会的科学发展程度。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我国社会民众的科学文化事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1)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科普网络,在民众科学文化发展中

起着重要的作用(23)

改革开放后,为了适应经济及社会的发展,科普事业开始了一个新时期。1994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科普工作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关键措施,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意见》把科普工作提高到了提升综合国力的高度来重视;决定加强党和政府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建立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决定加快科普立法工作;决定把重点科普对象定为青少年、农村干部群众、各级干部等三大人群;鼓励科普事业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可以说,这一文件在中国科普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有关政府部门为响应这一《意见》,制定了相应的部门政策,比如林业部(1995)、科技部教育部等的“园丁科技教育行动”(1996)、中宣部等的“科普宣传的通知”(1996)、中宣部等的“三下乡”(1996、1997、1998)等。1999年12月,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了《2000—2005年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纲要》;2000年11月,科技部、教育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又联合发布了《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这些科普政策文件的出台,大大推动了科普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各省市自治区还制定了地方性的科普宣传工作规划。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发展科技、教育,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地位。在此过程中,以科技部为组长单位,中宣部、中国科协为副组长单位,19个党政部门和人民团体还共同组成“科普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全国的科普工作。1996年、1999年和2002年,先后召开了三次全国科普工作会议,每隔三年召开一次科普工作会议,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每次会议均由科技部、中宣部和中国科协联合召开。200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实施,更以法律的形式将科普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在资金投入方面,“十五”规划规定,各级政府要把科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对科普经费的不断增加,到2005年确保人均科普活动经费比2000年翻一番。中央财政从2001年开始,年财政投入由1.4亿增加到4.5亿。科普工作已经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建立了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工作协调的新机制。各级政府对科普事业的投入在逐步增长,社会投入的渠道正在逐步形成。

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经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科普事业进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形成了一个立体式的科普网络体系,这一体系包括科普场馆、科普创作、科普图书的出版、科普期刊、网络科普、科普影视、学校科普、科学界的科普、农村科普、城市科普、企业科普以及科普理论全面发展的格局。

首先,科普场馆和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改革开放后,我国科普场馆的建设逐步进入高潮。科技类博物馆(天文馆、自然博物馆、地质博物馆、煤炭博物馆、水族馆、动物园、植物园)与带有科技内容的综合博物馆、科技馆或科技中心与带有科技活动内容的青少年宫或青少年活动中心都得到较大发展。截至2002年,我国共建成各类科技场馆425座,其中国家级科技馆1座,省级科技馆22座,东部地区共336座(包括各级别),西部地区10省区共89座。截至2001年,全国科技馆各种科普活动总接待人数约1500万人次。(24)

科普创作出版和媒体宣传日益繁荣。1978年随着高考的恢复,科学辅导图书曾经一时洛阳纸贵。80年代仍处在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潮之中,科普图书稳步发展。90年代以来,又出现引进版科普图书独领风骚的状况。如湖南科技出版社的“第一推动丛书”、上海科技出版社的“科学大师佳作系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哲人石丛书”、吉林人民出版社的“支点丛书”、江西教育出版社的“三思文库”、三联书店的“科学人文译丛”等,为国内科普界带来阵阵新气象,推动了中国的科学普及事业。很多著名科学家都自觉把科普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他们身体力行,是从事科普宣传的榜样,如“百名院士百场科技系列报告”、《院士科普书系》就是成功的典范。目前,每年出版的科普读物达7000—8000种。全国科技类报纸有200多份,科普杂志300多种;2001年出版的科技类音像制品达1782种,350多万盒。大部分省级以上电视台设立了科教类频道,制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教影视作品。提供科普信息服务类网站有180多个,专业性科普网站数十个。

三中全会后我国科普期刊出现了中国科普史上第二个黄金时期。(25)到21世纪初,中国正式出版的科普期刊有近300种,占全国科技期刊的5%。各类期刊中的科普文章总数也呈上升趋势。如《家庭医学》和《农民文摘》印数都超过了100万。还有《科学美国人》(中文改名为《科学》(重庆)、《大众科学》(中文改名为《科技新时代》)、《牛顿科学世界》等引进的著名科普期刊。电脑类期刊如《大众软件》、《电脑爱好者》也开始大幅度上升。

网络科普也得到长足进步。2000年6月30日,中国上网计算机为650万台,其中专线上网101万台,拨号上网549万台,上网用户1690万人。WWW站点为27289个,国际线路总容量为1234M。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第十三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总数更迅速增至7950万,上网计算机总数增至3089万台。(26)从发展趋势上来看,硬件设施逐年良好,上网人数逐年增多,国际线路带宽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试图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知识。

重大科普活动效果显著。经国务院批准,由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联系有关部门,从2001年开始,每年5月的第三周举办科技活动周。各地方也举办了“科普之夏”、“科技之冬”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科普活动。早在1987年杭州市就举办了“科技宣传周”活动,同年夏天,上海市举办“科技之夏”活动,后每年举办一次,1991年易名为“上海科技节”,每两年一届。其他各省、市、自治区也都纷纷举办科普活动(见表15.13)。

表15.13 全国各地大型科普活动情况一览表

img54

资料来源: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普报告2002》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年版,第10~11页。

通过举办一系列群众性科技活动,使广大群众深刻体会到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兴起了崇尚科学、理解科学的热潮。中央有关部门和中国科协分别在2000年和2001年,举办了“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愚昧”和“反对邪教,崇尚文明”大型展览,仅在北京就有50万人次参观。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科技部等十多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开展的“三下乡”活动,专门针对农民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下乡活动;由中央文明办、铁道部、中国科协在今年开展的“科普列车老区行和西部行”大型科普活动,动员了200多位专家学者积极参与,深入7省区和25个地区的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活动。自1996年以来,各级科委、科协等方面以科技下乡为重点,共组织800多万科技人员下乡,向广大农民群众发送了数以亿计的图书资料,举办了220万次科技培训,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和农村科技骨干得到了多种形式的培训,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2)中国科协系统的发展以及千厂千会协作行动等是民众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国家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民众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国科协的前身是“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简称全国科联)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简称全国科普)。1958年9月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合并,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根据2001年6月24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修改并通过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规定其宗旨和任务是:通过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科发展;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捍卫科学尊严,推广先进技术,开展青少年科学技术教育活动,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等,来团结和动员科学技术工作者,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27)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由全国性学会、协会、研究会(以下简称学会)和地方科学技术协会组成。到2000年,中国科协已发展成为拥有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及其相关科学的学科组建或以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和普及为宗旨的167个全国性学会,31个省级科协及广泛的地方、基层组织,430多万会员的科技团体。(见表15.14)中国科协系统各机构通过开展各类学术活动(见表15.15)以及各类科技期刊和图书(见表15.16),对我国社会的科学文化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表15.14 中国科协系统机构与人员情况一览表 单位:个

img55

资料来源:《中国科协2000年统计数据》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网。

表15.15 中国科协系统学术活动情况一览表

img56

资料来源:《中国科协2000年统计数据》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网。

表15.16 中国科协系统科技出版物情况一览表

img57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网《中国科协2000年统计数据》材料编制

各级科协和学会都将科学普及、科协培训以及科技服务作为重要的事情来抓,取得了极为重要的成果,在民众科学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沟通科学技术与民众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桥梁。据中国科协统计,2000年中国科协系统(包括科协与学会)举办科普讲座209574次,听讲人数31843.8万人次;科普展览40356次,参观人数26477.19万人次;举办青少年科技竞赛12208次,参赛人数2660.38万人次(28)(详见表15.17)。同时还开展了各种科技服务,包括科技咨询、决策咨询、新技术推广、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定点科技扶贫、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科普示范乡镇以及科普示范文明户建设等(详见表15.18),在当代中国社会的科学文化发展中做出重要贡献。

表15.17 中国科协系统科普与培训情况汇总表

img58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网《中国科协2000年统计数据》材料编制。

表15.18 中国科协系统科技服务情况汇总表 单位:项

img59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网《中国科协2000年统计数据》材料编制。

为更好地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到国有企业中去,帮助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中国科协和国家经贸委还在1997年7月联合组织实施了“千厂千会协作行动”。其主要内容是组织1000个学会、协会、研究会(全国性学会、省级学会和中心城市学会)同1000户重点国有企业建立技术经济协作关系,结对协作,优势互补,共同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学会动员和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企业,与国家经贸委组织实施的技术创新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咨询、技术开发、共建技术开发机构,努力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为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和促进产品结构调整作出贡献。1997年年底,全国就落实厂会协作对子1547对,1998、1999年又分别组织落实了437对和510对。各地在厂会协作中注重对国有重点骨干企业给予更多帮助,为帮助国有大中型企业解困提供智力支持。(29)实践表明,学会和企业的优势及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厂会协作”形式发挥了学会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网络联合、信息灵通的优势,为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提供了新的活动空间和舞台,使企业在充分发挥内部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的同时,也能借助企业外部众多的专家学者的力量推动企业发展,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提高了技术水平,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推动了企业实现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实现技术跨越,推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努力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和方法。而且广泛组织科技咨询和科学论证活动,大力开展“四技”服务(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技术推广、技术服务),发挥了学会横向联系广泛的优势,为企业进行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域、跨行业联系提供信息,牵线搭桥;同时,推动了全社会的科技文化发展。

(3)全民科学素质计划的开始,更是民众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步骤

科学素质是指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具备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以及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判断、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据中国科普所的调查,到21世纪初,每100个中国人中只有1.4人的科学素养水平达标,而美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1990年时就已达到6.9%,欧共体国家1989年时达到4.4%。公众整体的科学素养严重偏低,成为影响中华民族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在未来社会中,一个国家的竞争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利用知识和科学思维的能力。发达国家都把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放在重要位置,美国科学促进会从1985年启动了一项长达76年的中小学全面普及科技教育的计划——引起世界关注的2061计划,要用几代人的努力,在哈雷彗星下一次回归时,使美国人人人具备科学素质。中国科协宣布,从2002年起开始实施“2049”计划,即《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其目标是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周年时,使18岁以上的全体公民都能达到计划所制定的科学素质标准。中国科协组织专家,从科学概念及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动手能力三个方面制定由低到高、循序培养的科学素质标准;同时制定8个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行动计划,即党政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计划、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企业员工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城市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农村干部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大众传播媒介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科学技术教育公共设施行动计划、科学技术教育作品创作出版行动计划。(30)2003年,中国科协《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大纲》全面完成,成为这项社会民众科学文化事业的行动纲领。

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大纲》,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在2049年实现人人具备科学素质的目标,首要的工作是将幼儿(3岁起)到高中毕业(18岁)这15年时间分成若干阶段,每一阶段从科学概念及科学知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能力和技术能力3个方面,制订由低到高、循序培养的科学素质标准,以作为实施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和监测、评价公民科学素质变化的准绳。到公元2049年,我国18岁以上全体公民的科学素质都应达到这一标准的要求。中小学基础教育是培养公民科学素质的主渠道,其他各种教育和社会化的科普宣传教育对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也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未来50年中,一方面各种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要力争尽早使在校学生达到全民科学素质标准的要求,一方面鉴于许多18岁公民的科学素质离这一标准有不同程度的差距,要通过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科普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广大公民的科学素质,逐步缩小这一差距,为实现2049年全民科学素质的远景目标积极创造条件。(31)

与此同时,全民科学素质计划还将开展经常性的重大主题科普活动,支持中国反邪教协会的工作,开办以“捍卫科学尊严、破除愚昧迷信、反对伪科学”为特色的系列论坛,进行公众对未知现象看法的调研;推动科普活动深入社区、街道和家庭,努力做到农村科普贴近生产,城市科普贴近生活。计划还将大力开展科学素质教育和培训,会同有关部门编写中国农村科技简明读本和领导干部科普知识读本,建立乡、村教育培训基地和企业科普教育基地;加强面向领导干部的科普教育和培训,广泛开展青少年科学教育。另外,科协还将组织科普典型示范工作,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城区、科普特色社区、科普示范家庭的创建活动;加强科普设施和科普阵地建设,使每一个省、市、区都有一个符合标准的省级科技馆;引导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现代企业利用自身设施开展科普工作;大力支持科普创作,推动科普创作的创新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