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秦始皇决定坑杀那些对秦王朝造成不稳定局面的术士

秦始皇决定坑杀那些对秦王朝造成不稳定局面的术士

时间:2022-03-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针锋相对赵高非常清楚,李斯对这件事的态度可以说决定了这次政变的成败。对于秦始皇来说,李斯无疑是一名非常称职的丞相,他为秦王朝的建立贡献了自己所有的能量。从秦始皇施政的方针来说,李斯是比较赞同秦始皇的。这三个推论对李斯来说都是噩耗。在这次中,赵高以“安”与“危”的相互转化来对李斯进行劝说。此时的赵高只能虚张声势,夸大自己和胡亥的影响力,这相当于一种警告。李斯在数次对赵高的反驳中并没有完全丧失底线

针锋相对

赵高非常清楚,李斯对这件事的态度可以说决定了这次政变的成败。李斯是秦始皇最为倚仗的臣子之一,也是真正意义上的顾命大臣。如果赵高不能说服李斯,那他对胡亥所做的努力也都将白费。

赵高久居宫中,李斯位列庙堂,二人都是秦始皇最信任的人之一。当赵高劝说李斯时,他是否能够成功呢?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这二人之间的对话尤为精彩,仿佛两个高手之间的过招。

首先是第一回合。(www.guayunfan.com)

最简单往往也是最有效的。赵高见到李斯后并没有绕弯子,而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说道:“皇上已经去世了,留下诏书让长子扶苏进京主持丧事,丧事结束后即位称帝。但是,这封诏书目前并没有发出去,而且皇上驾崩,并没有其他人知晓这一件事,只是留给一封赐给扶苏的诏书,而此时玉玺在我的手里,只要你我口径一致,我们就可以改立胡亥为太子,对此,丞相怎么来看待?”

李斯听后大吃一惊,对此只能斩钉截铁地说:“这是‘亡国之音’,不是我们当臣子应该议论的。”

紧接着就是第二回合。

对于李斯这样的反映,应该说是赵高意料之中的事情。但赵高相信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所以在第二个回合中,赵高一口气向李斯询问了五个问题:“您的才能和蒙恬相比怎么样?您的功劳和蒙恬比怎么样?您的谋略和蒙恬比怎么样?您的威望与蒙恬比怎么样?您和公子扶苏的关系和蒙恬比怎么样?”

赵高所提出的问题可谓是句句见血,字字都戳到了李斯的痛处。李斯自己心里非常清楚,蒙恬身上他自己有三个永远也比不上的优势:

第一就是家世。

李斯原本只是上蔡的一名布衣,他是只身来到秦国寻求发展的普通士子。他从吕不韦的门客开始做起,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一步一步走到了丞相这个位置。可以说,李斯付出了比常人更大的努力才得到这一切。但是蒙恬并不同,他的家族成员大多都是兼并六国的领兵大将,辅佐了几代秦王。这种家族优势是李斯无法比拟的。因为在那种社会环境之下,一个家族所拥有的能量是李斯一个人很难达到的。再者,蒙氏属于秦国的旧有贵族,虽然秦国用人是唯才是举,但是这种家世影响依然是不可忽视的。

第二就是名声。

对于秦始皇来说,李斯无疑是一名非常称职的丞相,他为秦王朝的建立贡献了自己所有的能量。但是在执行自己治国理念的同时,李斯也为自己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名声。而导致这一状况的就是他曾经向秦始皇力主焚书。虽说从李斯的角度考虑,他主张焚书也只是为了维护政局的稳定。但是他的这一主张给当时所有的读书人留下了极差的印象,这种印象甚至延续到了现在。

第三就是他和扶苏之间的关系。

李斯和长子扶苏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李斯长久以来的心病。导致这种原因最主要的就是李斯与扶苏政见不同。从历史资料上来看,扶苏和李斯一起共事的时间是比较早的。在秦始皇决定坑杀那些术士的时候,扶苏向秦始皇谏言。当时秦始皇决定坑杀那些对秦王朝造成不稳定局面的术士,史上并没有关于李斯对这件事态度的记载。从秦始皇施政的方针来说,李斯是比较赞同秦始皇的。因此在坑术士这件事上,李斯与秦始皇的态度很可能是一致的。

扶苏谏言后被贬到边疆,所担任的职务是蒙恬九原部队的监军。从公元前212年被贬,一直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故,扶苏与蒙恬一直共事,他与扶苏之间的关系自然会超越李斯。

即便李斯承认自己不如蒙恬,但是他依然保留了自己的底线,拒绝了赵高的引诱。李斯坦言自己不如蒙恬,但是希望赵高不要苛求自己。

很快就进入了第三个回合。

赵高并没有死心,在第三个回合中他向李斯继续进言:“我入秦宫20多年从来没有见过被秦王罢免的丞相在新朝还有好结果。在秦始皇众多的儿子之中,长子扶苏最有能力,但是很明显,扶苏一旦即位就会重用蒙恬,您就不可能封侯还乡了。”接着,赵高向李斯推荐起了胡亥,他说自己奉命教育胡亥学习法律多年,从来没有见过他有什么过错,在秦始皇的儿子中,没有人能够赶得上他。

李斯的回答依然很干脆:“这不是你应该管的事,我只按照皇帝的诏令办事就行了,至于自己的命运还是听从上天的安排吧。”

赵高在这一回合中向李斯说明了三件事:第一,秦国被罢免的丞相不会有好下场;第二,扶苏即位后李斯很可能会重用蒙恬;第三,胡亥是继承帝位的最佳人选。这三个推论对李斯来说都是噩耗。但是李斯并不为此而放弃自己的观点,而是继续拒绝。

历经三次失败后的赵高已经铁了心要将李斯拉下水。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了,赵高坚决要篡改遗诏的野心早在李斯面前暴露,如果此时李斯狠下心来逮捕赵高并将其治罪完全是有可能的。

第四回合开始了。

这一回合中,赵高的核心依然是利害关系,只不过是换了一个说法。在这次中,赵高以“安”与“危”的相互转化来对李斯进行劝说。赵高这次谈论的核心是安危。他说,“安”可以转化为“危”,“危”也可以转化为“安”。如果一个人连“安”和“危”都区分不开的话,那根本就谈不上智慧。

李斯则继续坚持他的底线。李斯对赵高所说的话并没有采取驳斥的态度,而是完全用另外一个角度来进行了回答。李斯回答说道:“我原本只是上蔡的一介布衣,被皇上破格提拔为彻侯,子孙也因为我还有相应的地位和丰厚的俸禄,如今皇上将国家存亡安危的事情交给我,我怎么能够辜负先皇的重托呢?忠臣不会逃避死亡,请不要再说了,以免牵连到我。”

这番对话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在赵高大谈安危的时候,李斯却谈论秦始皇对他的恩情,希望用这种方式来摆脱赵高对他的纠缠。但是很明显的一点,李斯此时已经有些退缩了。

李斯的回答很快被赵高所利用,他相信只要再努力一下,李斯也终将会被拿下。此时的赵高已经没有退路了,他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将李斯彻底拉入到自己的战线之中。

很快进入第五个回合之中。

这一次,赵高没有再从利诱上下功夫,而是直接改威逼了。他明确地告诉了赵高两件事情:首先,当今天下的权力和百姓的命运都掌握在胡亥手里,而胡亥则听命于赵高。其次,有了胡亥的支持,他可以控制政局,外部势力不可能控制朝廷。另外,下面的人想要制伏上面是一种造反的行为。

这不能够叫劝说了,都有些威胁的意味隐含其中。此时的赵高只能虚张声势,夸大自己和胡亥的影响力,这相当于一种警告。事实上,单单凭借胡亥和赵高在秦国的根基,他很难做到完全控制住庙堂。

李斯在数次对赵高的反驳中并没有完全丧失底线,尽管他能够反驳的理由或者说回旋的余地已经很小了,但是他还是拒绝了赵高。这次拒绝的方式是讲故事。李斯对历史非常熟悉,他讲述了三个历史例子:第一个例子是当初晋献公因为宠幸骊姬而废掉了太子申生,想要立骊姬之子奚齐,结果太子申生被杀,晋国陷入长期的混乱之中。第二个例子是齐襄公死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争夺王位,导致互相杀戮。第三个例子就是纣王因不听劝谏而杀死比干并囚禁箕子。李斯讲述这三件事的目的是想要告诉赵高:如果违背天意的话,很可能会使得宗庙没有人祭祀。最后,李斯明确表示不愿意参与这样的阴谋。

此时的李斯依然拒绝与赵高同谋。

李斯不从,赵高也就不走。此时的赵高和李斯基本上都已经到了双方的极限,只不过相比之下,赵高的权力欲望更加地强烈而已。赵高这个时候依然拿出了自己最擅长的说服技巧。他依然就李斯本人从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利害”出发,语气也变得更加地强硬:“听我的话,可以确保永世封侯,惠及子孙;不听从的话,灾难不但会降临到您的头上,而且还会祸及子孙。一个聪明的人善于将祸转为福,您对此打算怎么办呢?”

这句话击垮了李斯心中最后的那道防线。在赵高的各种威逼利诱之下,李斯只能仰天流泪,高声叹息说道:“遭逢到乱世,我已经不能以死来尽忠了,又能怎么办呢?只好明哲保身了!”

终获成功的赵高欣喜若狂,他得意扬扬地回去告诉胡亥:“我奉太子之命去通知丞相李斯,他怎么敢不服从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