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秦始皇历次巡狩的过程

秦始皇历次巡狩的过程

时间:2022-02-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次巡狩第四次大规模巡狩是在秦始皇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15年,当时的嬴政已经44岁了。在这次巡狩中,秦始皇主要有以下任务:碣石宣教新政,督导迟滞工程,部署求仙事,巡视九原并部署反击匈奴战事。深入分析后,我们基本上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这次巡狩可以说是秦始皇为自己即将实施的内外战略所做的一些准备工作。综观秦始皇的历次巡狩,这其中的艰难险阻远非史书轻描淡写的那样。

第四次巡狩

第四次大规模巡狩是在秦始皇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15年,当时的嬴政已经44岁了。这次巡狩的基本路线是:咸阳——经旧赵之地——入旧燕之地——辽西郡——碣石——返回再经燕赵旧地——经上郡进入边地——巡视北边——南下归秦。这次巡狩在史料中并没有多少记载,但是其实际含义却是相当丰富的。在这次巡狩中,秦始皇主要有以下任务:碣石宣教新政,督导迟滞工程(坏城郭、决川防),部署求仙事,巡视九原并部署反击匈奴战事。深入分析后,我们基本上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这次巡狩可以说是秦始皇为自己即将实施的内外战略所做的一些准备工作。秦始皇心中的战略是:对外必须要大举反击匈奴,对内则要大举镇压复辟。这两项任务其实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镇压复辟必须以肃清边患为保证,而巩固边疆又离不开整肃内政。

在这次巡狩中,秦始皇有意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对燕国和齐国旧地的迟滞工程的有力督促,这就是历史上人们所说的坏城郭、决川防。碣石之地,正是旧燕、赵、齐三国拉锯地带,要塞林立,川防累累,相互攻防,相互淹决,堪称天下川防为害最烈之地。尽管此时中原川防已经顺利疏通,然此地却是迟滞了许多。秦始皇来到此地,就是为了敦促这一工程早日完工。与以往巡狩的规矩相同,秦始皇来到碣石后又在这里留下了一块纪功刻石,这就是《碣石门刻石》,其全文如下:

遂兴师旅,诛戮无道,为逆灭息。武殄暴逆,文复无罪,庶心咸服。(www.guayunfan.com)

惠论功劳,赏及牛马,恩服土域。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

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

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久并来田,莫不安所。

群臣诵烈,请刻此石,垂著仪矩。

通过这片石刻我们能够发现一种很有意思的新提法,那就是“德并诸侯”。在前文中,我们得知,在诸多的石刻中,秦始皇一直强调的是秦政的德行,但内容往往还是以功业的叙述和新政的内容为主,例如《琅琊台刻石》中仅云:“皇帝之德,存定四极。”显然,并没有将皇帝之德扩展到一统之前。但这次的石刻不同,它将秦始皇平定六国第一提为“德并诸侯”。这种做法显然是大大地彰显了德功德政。

这一转变,其实是彰显了秦始皇在驭民政策上的改变。

众所周知,秦自商鞅变法以后一直就是一个崇尚法治的国家,对儒家提出的那一套王道德政从来就是不屑一顾。但是在统一六国后,六国贵族和儒家对秦政的攻击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尤其是在秦焚书坑儒以后,秦政不言德似乎已经成了秦政本身无德的一个表现。为了安抚民心,秦始皇做出这样的改变也是可以理解的。

综观秦始皇的历次巡狩,这其中的艰难险阻远非史书轻描淡写的那样。

细心的人可以发现,秦始皇嬴政在巡狩的过程中,跋山涉水屡次抵达秦版图的边陲之地,却很少涉足过那些富庶繁华的地方。东出函谷关的第一站就是洛阳、大梁等地,然而却没有一条史料记载秦始皇在此地有过逗留。巡狩的过程中两次来到旧齐国的海滨,然而却没有进入齐国最富庶的临淄。另外,在巡狩过程中遭遇到的种种凶险却是不折不扣的,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这些意外都至少说明一个问题:秦始皇历次巡狩并不像后人想象的那样舒适和威风八面。

这次巡狩回到咸阳后,秦始皇先后主持并组织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扩建陵墓等几项重大任务,所以在一段时间里,秦始皇并没有继续出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