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属的一般特点

人属的一般特点

时间:2022-02-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人属和仅生息在非洲的南方古猿属还有一点很大的不同,那就是人属走出了非洲,迁徙到非洲以外的广大区域,如欧亚大陆,大洋洲等地。而脑的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人类在制造工具、火的使用、语言进化、社会形态等方面的进步。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相比,人属的婴儿在未成熟的阶段就出生了。猕猴和黑猩猩的新生儿出生时,其脑量分别为成体脑量的70%与40%,而人的婴儿出生时的脑量仅为成人脑量的25%。
人属的一般特点_进化首的进化学

人属(Homo)是包括我们智人(Homo sapiens)在内的一个属。与南方古猿属相比,在形态上有两点主要的差别:人属的头脑增大和咀嚼器官(颚及齿)的缩小。另外,人属学会了制造石器工具,学会用火,学会吃烧烤后的肉类(对促进大脑的发育和减轻咀嚼器的负担从而使咀嚼器退化都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脑的增大和采摘野果和狩猎行为的进步,生活方式也逐渐随之发生改变,其结果导致身体的大型化,到了200万年前以后的直立人种(Homo erectus)阶段,一些直立人种的身高达到了与现代人相当的程度。体型也发生变化,下肢伸长,上下肢长度的比例与现代人几乎一样。身材大型化和下肢的伸长,自然会扩大流动范围。手的形态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拇指对向性,拇指对向性使手的灵巧度大大增强,从而能创造工具。成长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南方古猿的成长速度和类人猿相同(如第1大臼齿在3岁时长出来),而人属的成长速度减慢(如现代人的第1大臼齿是在6岁时长出来,有的报告说直立人种的第1大臼齿是在4岁半时长出来)。人属成长速度减慢与儿童期延长,脑发育时间延长(使脑容量增大),二次就巢性的形成,寿命的延长等诸特性均有关联。另外,人属和仅生息在非洲的南方古猿属还有一点很大的不同,那就是人属走出了非洲,迁徙到非洲以外的广大区域,如欧亚大陆,大洋洲等地。伴随着这一历经漫长岁月与无比艰辛的长距离迁徙行为,也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群体的分化和种的分化。

关于人属(Homo)和猿属该以什么标准划界,也是Homo属的准确定义的问题,是古人类学界的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这个问题包括化石形态的变化如脑头骨的增大、拇指对向性的形成,食性的改变,制作石器为代表的各种工具,火的使用,语言的发达,社会形态的变化等复杂的内容。伍德和柯拉德认为,划界的主要标准在于人类“摄取营养”方式与营养成分的改变。人类的食性从植食性(吃果实)到杂食性(含肉类)的转变,与脑量的增大,颚骨及齿的缩小是密切相关的;人类摄取营养的行为又与语言发展在内的社会文化的发展密切有关的。伦纳德(Leonard,2002)认为,导致人属进化的契机很可能就在于食性的转变。非洲大陆的气候变干燥变寒冷后,森林减少,促使人类的食性向肉食方向转变。肉食,特别用火烧烤后熟食对于脑的发达,颚骨及齿的缩小更是大有益处的。而脑的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人类在制造工具、火的使用、语言进化、社会形态等方面的进步。

相关链接 二次就巢性

动物出生后立刻就能自己自由活动的称离巢性动物。就巢性是与离巢性相对而言的。灵长类动物属离巢性动物,可是人属例外,有二次就巢性。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相比,人属的婴儿在未成熟的阶段就出生了。其原因是人属的头脑过大,如果人属的脑等到发育成熟,像其他灵长类动物发育的那样程度(近于成熟)出生,就会大大增加孕妇的死亡率,故而,人属的进化又背离了灵长类的通则,在新生儿的脑还未发育到成熟的阶段就出生了,出生后须再得到母亲照护一段时间,旨在发展其脑量。这种情形谓之二次就巢性。猕猴和黑猩猩的新生儿出生时,其脑量分别为成体脑量的70%与40%,而人的婴儿出生时的脑量仅为成人脑量的25%。脑的充分成长需要时间,所以人属的儿童期延长。当然自然选择也同时使女性向着骨盆增大、阴道宽松的方向进化,以便于婴儿产出。人属在什么时期获得二次就巢性的?根据对150万年前图尔卡纳湖西边直立人全体骨骼标本(KNM—WT 15000)的研究,特别是其骨盆的特点,可确定在直立人(Homo erectus)阶段就已有了二次就巢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