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哺乳动物的生活状态

哺乳动物的生活状态

时间:2022-02-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动物大致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部分,而这两大部分又各自可分出许多纲。我们先讲哺乳纲,人类也属于这一纲,尽管比其中的任何一种动物都要高级许多。这一纲包括猴类、肉食动物、有蹄动物、食虫目及啮齿类动物,等等。手可以自由活动是猿类与其他哺乳动物最大的区别之一。当然,我们也看到其他哺乳动物有类似的举动,比如松鼠将果仁捧在手中,但是猴类的手有操纵其他物体的能力,而且手和眼睛能够协调并用。
哺乳动物的生活状态_动物生活史

动物大致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部分,而这两大部分又各自可分出许多纲。其中,脊椎动物可分为:(1)哺乳纲,大都有四只脚且身上有毛;(2)鸟纲,有两只脚且有羽毛;(3)有鳞的爬行纲,如蜥蜴和蛇;(4)光皮的两栖纲,如蛙类和水螈;(5)鱼纲,有鳃和鳍。无脊椎动物可分为(1)软体动物,如蜗牛及其双壳纲;(2)蜘蛛及其亲属;(3)昆虫纲;(4)甲壳纲,如蟹和虾;(5)多种蠕虫;(6)海盘车、海胆及其族类;(7)水母、海葵与动物植物;(8)海绵;以及最简单的动物——(9)只含有一个细胞或生活质的单体动物。

我们先讲哺乳纲,人类也属于这一纲,尽管比其中的任何一种动物都要高级许多。这一纲包括猴类、肉食动物、有蹄动物、食虫目及啮齿类动物,等等。

猿猴这一目(灵长目)包括有许多不同的等级,最高级的猴类智力已超出除人以外的任何动物。它们可分为:(1)新时代的猴,如蜘蛛猴和吼猴;(2)旧时代的猴,如猕猴和狒狒;(3)人猿,人猿也只限于旧时代,如长臂猿、合趾猿、黑猩猩、大猩猩及猩猩都属于这一类。

我们先讲一下猴类的感官,因为感觉器官是智慧的大门,且又能协调发出动作。猴类都具有极好的感觉器官。犬与马的眼睛是向旁边横视的,而猴的眼睛是向前直视的,这与我们人类相同。这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这样使得猴类任何时候所见的东西之中的大部分总是两眼可以共同看到的。这就是所谓的立体视觉,能辨识物体的长度、宽度及高度。猴类还能辨别不同的形状(甚至于印刷的字母)及不同的颜色。它们在森林中生活,敏捷是它们天然的属性,它们善于发现周围瞬间的变化和动静,觉察到新出现的异常现象。猴类的听觉也极为敏锐,但嗅觉则不如犬类发达。

手可以自由活动是猿类与其他哺乳动物最大的区别之一。虽然它们仍用手行走,但它们的手并不像狗的前脚那样不能脱离地面。它们的手已经具备攀、攥、提、握等功能,具有敏锐的触觉和抓握各种物体的能力。当然,我们也看到其他哺乳动物有类似的举动,比如松鼠将果仁捧在手中,但是猴类的手有操纵其他物体的能力,而且手和眼睛能够协调并用。猴类使用它们的手,就像在使用一种工具一样,大家都知道它们是怎样拆散东西,或将刷子柄拧上拧下,并且以此为乐的。

要了解猴类的话,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它们有一个比较发达的大脑,并且进化到了很高级的阶段。我们观察一只强壮猴子的双眼时,绝不会察觉不到它心中好像有若干情绪。猴子非常得聪慧,非常得不安定。桑代克教授(Prof. Thorndike)说:“我们观察一只猫或一条狗时会发现,它们做的事情相对很少,而且安于长时间内不做任何事情。而如果观察一只猴,你简直数不清它做的事情。无论是什么东西都能吸引它,它只是因为喜欢活动而活动。”

如果有任何事物可以发现但还未发现时,猴类就总是不满意,一定要尽快找到才肯罢休,它的不安定可见一斑。吉卜林(Rudyard Kipling,英国小说家、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告诉我们说,里奇-提奇-泰维(Rikki-Tikki-Tavi,小说《丛林奇谭》中的灰獴)一生是以发现事物为己任的,但这对于猴类来说更为可信。如果说它们对世界是有好奇心的,似乎也不为过。

约翰·丹尼尔二世(John Daniel II)

与我们想象中的普通大猩猩(Gorilla)不同,这只动物非常滑稽灵巧。

桑代克教授的一只猴子偶然触碰了一条突起的金属线,金属线颤动了,这使得它非常感兴趣,这只猴子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只玩这个游戏,反复尝试达数百次之多。虽然它得不到什么,但它已经沉醉于这金属线的嗡嗡声中了。

猴子的动作往往非常快,它脑中闪现了一种想法便立刻付诸行动。在我们还没有看出猴子要做某件事时,它往往已经把那事做完了。在学习将两种事物(如声音与动作)相联系时,猴类是所有动物中最敏捷的。萨莉(Sally)是伦敦动物园中一只著名的黑猩猩,老师教它依所报的数目而举出相应的稻杆,不久它便学到了五。它听到“五”或“四”或“三”的声音时,便如数拾起稻杆,并因此会得到老师的奖励。老师企图教它“五”以上数字,但都不太成功,也许这与它的耐性有限有关。教“五”以上数字时,它常常将稻杆在拇指与其他指头之间折成两折,两端在一处露出来,当作是两个稻杆。把稻杆折叠,也许是为节省时间而采取的一种聪明的做法,虽然老师从不曾因此奖赏过它,但它常常如此。

福尔摩斯教授(Prof. Holmes)养了一只印度帽猴(Indian Bonnet Monkey),名叫莉齐(Lizzie),它与直布罗陀海峡(Gibraltar)的猕猴是同曾祖兄弟。莉齐对能做或不能做的事都饶有兴致。它的铁笼前面是由竖铁条做成的,可容莉齐的手臂伸出来。有一次,一个苹果放在它的手够不着的一块木板上,但木板有柄,离笼较近,它可以抓握。莉齐立刻伸手抓木板的柄,把木板拖近到铁笼旁,从而取得苹果。它的动作毫不迟疑,不过或许拖动那长有果实的树枝使之靠近身体,本来就是它们这一族的一种习惯。

还有一次,把一个盖着软木塞的瓶子给莉齐,瓶中有一粒花生,摇之就会发出声响。它基于本能立刻抓着瓶子咬扯,把软木塞用牙拔出,但是却不会把瓶子倒立而使花生掉出来。这就是一个显示出其智力有限的有趣例子。它最终拿到了花生,而且若干次后它所花费的时间要比前几次少得多,但它却总不能理解。它的进步似乎在于省去没用的动作,但这是一种低等阶段的学习。如果莉齐很聪明的话,它应当使瓶子倒立起来。

猴子学习怎样打开迷笼(Puzzle-boxes),要比猫和犬灵敏得多,它会按照一定的次序消除种种阻碍,这是与它们高级的手所掌握的技能是密切相关的。它们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排除了种种的差误,因此其成绩高出于莉齐对于瓶子的经验(我们不能说是实验)之上。

阳光下的黑猩猩

黑猩猩(Chimpanzees)是群居动物,喜欢和同伴在一起消遣时光,若将它们各自禁闭起来,它们群居的习惯便很快消失了。

有一次,一只猴子在时隔8个月之后,仍然能立刻打开迷笼的门,这显示出它有很好的记忆力。对于有些猴子,我们可以教它们从类似于汉普顿宫迷宫(Hampton Court Maze)等建筑中寻找出路,这种游戏关键在于记忆迷宫中的转弯与曲折处。有一个很有趣的记录显示,有两只猕猴在它们将到终点时,张口作声,仿佛在说:“我们这次好了,离奖赏近了。”

一般以为猴子非常善于模拟他人的动作,但我们认为这个观点只是部分正确。有一次,我们观察两只黑猩猩清拭它们的小橱时,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它们扯咬湿布的样子与洗衣的妇女非常相似。这或许仅仅是它们看到过这样的动作,所以它们便这样做了。但猴类实验的结果所得出的结论是:从整体而论,每一只猴必须是自己找出问题解决方法的。除非问题极其简单,比如用一根弯曲的树枝去把较远的一片食物移动到自己身旁,否则,你仅仅是做给它看的话,对它而言往往是没有什么帮助的。不过这句话不是绝对的,我们要知道,猴类包括很多等级,有些猴比别的要聪明很多。

虽然猴类是不安定的,但它却是坚定的实验家,它们尝试依靠手的技能解决非常难的问题,而且能够记得问题是怎样解决的。有一只演杂技的黑猩猩名叫彼得,它或者可以称得上是我们所研究过的最聪明的猴(正确来说是猿)了,它能够溜冰、骑自行车、穿针、解结、吸纸烟、贯念珠、敲钉以及偷钥匙开锁。

彼得表演的最精彩的杂技是骑着自行车在排列成8字形的5个瓶子中间旋绕出入;最有趣的是用锤子敲钉子,用螺旋钻钻螺丝钉,各当其用,一点也不混乱。有一次,我们用一柄异形的锤子来试验它,它很仔细地抚摸锤头的两端,然后用平的一端,而不是用圆的一端来敲钉子。彼得在台上能表演36场之多,它顺次表演,表演得很好的时候,可以不用什么显著的提示来帮助它。它的教练员除了帮它预备台上的用具外,似乎不用做其他事情。虽然彼得很乐于表演杂技,也许是因为过于劳累,过了不久它就死了,当时它仅仅只有七岁。

巴西的鼠猴(Squirrel Monkey)

这种猴习惯住在树上,但它的长尾不能卷握树枝。它的头后部较长。它的主要食物是昆虫、小鸟及鸟卵。

纽约动物园的董事霍纳迪博士(Dr. W. T. Hornaday)在他所著的《野兽的心灵与态度》(Minds and Manners of Wild Animals)一书(1922年出版)中告诉我们说,另外有一只受过训练的黑猩猩名叫苏才脱(Suzette),它是个表演自行车杂技的明星,它在滑冰的时候,神情非常安详。它可以直立在大的木球上,用精巧的平衡法以及脚上的功夫把球滚上一个陡峭的斜面,再滚下许多级扶梯,而后安然地返回到台上,一次也没有失去平衡或者说它的控制。这种技术包含的智力程度非常难以测定,但有一点可以断定,它的成功全靠它敏捷而坚决的实际判断能力。

大家必定都承认猴与猿,正如马、犬、猫、大象,原本就有智慧的行为。我们的意思是说,如果不假定它们有一定的思考能力,那么我们是不能圆满地描述它们所做的事情的。如果我们不假定它们会在脑海中常常自言自语,“如果这样,然后那样”,那么对于它们所的事情,我们就更不明所以了。我们必须要相信它们有些微弱的思想,用术语说就是“知觉的推论”。这就是说,它们的心中有个小小的实验游戏,而这一游戏的筹码就是记忆的影像或事物的图像。如果它们以“概况的观点”,如“人”或“奖赏”为实验,如我们有时所做的一样,则应当称之为理性或“概念的推论”了,但是动物具有超出水平线以上智力的情况确实不曾有过。

将这一件事件弄清楚是很重要的,让我们从讨论大猩猩来说明这个问题吧。

1918年,潘尼少校(Major Ruert Penny)在伦敦的一家商店买了一只年轻雌性大猩猩,将它从恶劣的环境中解救了出来。这只幼小的猩猩由坎宁汉女士(Miss Alyse Cunningham)来教养,她把它的进步记录成了一本册子。自从生活的境况改变了以后,约翰(猩猩的名字)就开始变得快乐起来。它开始喜欢整洁,每天主要的食物是热牛乳和新鲜水果(也是经过加热的)。尽管它吃得很慢,在饭桌上的态度却很好。如果把水龙头拧开,它取水喝完之后,仍会把它拧上。它独自嬉戏,或者与一个三岁儿童一起嬉戏。它喜欢小动物,如小羊、小牛之类的,但害怕已经长大成熟的动物。它喜欢在走廊里游戏,并且会把窗框上的栓子打开,把窗户推开以便窗外的观众可以看到它。它常常鼓掌或者用拳头击打胸部,正如杜·沙伊鲁(Du Chaillu)所描述的——除非它的陈述是不可信的。约翰非常小心,对周围的人——如果有人在高高的窗户上眺望——感到非常好奇。它并非总是很乖的,但肉体上的惩罚却是用不着的。(我们觉得唯一处置约翰的方法就是说它是非常顽皮的,并且把它从我们身边推开,这个时候它便会在地板上打滚哭喊,并表示自己会悔改,随后扶着人的膝盖,把它的头部伏在人的脚上。)

对此,有件很有趣的事情可以注意,那就是它对于三岁的游伴摔跤时做出的反应。(如果那个女孩哭了,而她的母亲不来扶她的话,约翰便当即抓捏那位母亲,或者用力打那位母亲一下,认定她就是使女孩哭的原因。)但是这只年幼的猩猩究竟想的是什么呢?这是非常不容易判断的。或许它想的是:“我的小伙伴哭了,正如我被所爱的人推开而在地板上哭一样,她的母亲竟然不把她从地上扶起来,我对她的母亲该怎么办呢?我要到她母亲的身边打她一下,就是让我哭喊,我也是在所不惜的。”如果这真是她的想法,那么它做的事情就是非常明智的。当然,如果以为这同我们人经常做的事情一样,那是错误的,但不管怎么说,这总是体现其智慧的行为。换一个方面说,如果我们能相信大猩猩约翰对它自己说的话是,“这是莫大的不公平,任由我可爱的游伴啼哭,我大猩猩约翰必须抗议”。那么,我们便要相信它是有理性或者说是有概况的观点的了。但这种解释太过牵强了,第一种假设也是这样。大概这只小猿愤怒了、困惑了,它之所以打那位母亲,正与小孩子有的时候所做的行为相同,与它用手掌击打自己的胸部相比,并不包含过多的智力成分。

坎宁汉女士告诉我们一件它与人类特性极其相似的事件,“一块露出骨头的牛排,恰好从屠户那里送来,因为我有时候给它小块的生牛排肉吃,所以把牛排上较差的肉切了一小块给它。它尝了一口,郑重其事地还给了我,拿着我的手放在肉的精良部分,我从那里切了一小片给它,它吃了。这个时候,我的小侄女回来了,她不相信这件事,让我重新试验一次,而结果是相同的,粗劣的肉它甚至尝都不尝。”与其触景生情的动作相比,第一次的事情自然比第二次的更为有趣。

有一天,坎宁汉女士准备要外出,约翰要求坐在她的膝上,这是它的荣誉宝座。但坎宁汉女士拒绝了它的要求,因为她那时正好穿了一件浅色的衣服,担心被它所弄脏了。约翰按着它的习惯,滚在地板上哭了一会儿,起身取了一张报纸铺在它老师的腿上。按照坎宁汉女士的意思,这件事是它所做过的事情当中最为聪慧的一件了,如果我们用很多的语言来形容的话,可以假想它会辩论说:“她不许我坐在她的腿上,怕把衣服弄脏,但用一张报纸垫着的话,便不会弄脏了,所以我要取一张报纸。”如果这确实是与约翰心中所想的一样,并且从来不曾见到过一张报纸被这样使用过的话,那么它的行为是值得称为很有智慧的了,虽然不是理性的。但要科学地断定此事,我们得细问那只大猩猩是否见过坎宁汉女士把报纸铺在衣橱的抽屉底下,或用隔板垫过,更要追究细问的是坎宁汉女士用刷子给约翰梳洗时是不是常常穿围裙。简而言之,除了故事的表象之外,我们还要细究许多的事情。即便说这猩猩的行为是有智慧的,但其智慧的程度是需要再做进一步研究的。我们在博物学上的论点比以前严密多了,不愿轻易地去接受每一个记录的事件。

大猩猩有两种——北部刚果森林(North Congo Forest)、英法属喀麦隆(The Cameroons)及加蓬(The Gaboon)流域的西非低地种与西北坦干伊喀湖(North-west Tanganyika)及基伍(Kivu)火山的高原的东孔戈种。巴恩斯先生(Mr. Barns)最近会研究上面叙述的第二种,他曾有过在猿的产地观察最大的猿的唯一机会。

大猩猩的头

这是尝加尼加高原上的大山猩。头顶上皮极厚,且有一绺毛发。它的主要食物是竹子的嫩的部分,没有什么危险。它的力量可以抵御人类以外的一切敌人。

高原上,猿的活动范围可以达到一千英尺的山上,这和它的主要食物——生在热带非洲高地的竹笋——有关。此外,与它在高山活动有关的就是它的皮肤——仅仅除胸部——长着厚而暗黑的毛(因为高山上的气候比较冷),它的头顶也有一大簇毛,与英国兵的熊皮帽非常相似。

大猩猩的体格硕大。有一只被巴恩司先生射死的大猩猩,从头到脚的长度达6英尺2英寸。另外有一只手臂长19英寸,重32英石(Stone 每英石等于14磅),即使是学过日本柔术的运动员也不能抵御一只完全发育的大猩猩。它可以掰断粗树枝、撕裂狮子的前腿或者豹的头,它当然也能将一位哈肯施密特(Hackenschmidt)或一位桑多(Sandow)的肢体在几分钟内撕碎。如果有人不幸惹怒了一只大猩猩,他必须开枪或者打开留声机——并不是因为音乐可以缓和那野蛮的野兽,而是由于某种神秘的原因——它会听了之后受不住的。

我们自幼就相信,猿归根结底是猿,因为它们一直是过着树上的生活,而人类的祖先是住在地上的。不过,巴恩司先生坚持说大猩猩不是树居的,它的手和它的足都不过是用来攀树罢了。不过这种巨大的动物有一种奇妙的走法,在竹林中走得极快,它把竹杆像高跷一般使用。如果有人在高处观望它的话,可以看见它那黑色的头掀上掀下的,大手臂伸上伸下好像怪物们在碧海中游泳一般。在平地上,除非它手握头顶上的树枝,或者可能被它唯一的天敌——人类——攻击时,它是很少直立行走的。就事实而论,大猩猩是四脚着地曳步而行的,而且它的手指是拳着的,手背也是与地面相接触的。

高原上的猩猩从来就不在树上筑巢,它们是贴近或卧在地上生活的。实际上,它们并没有什么危险,唯一所要避免的事,那就是不被经常下起的暴风雨把自己的身体浸透打湿。因此,大猩猩一般会卧在空树中,或极其茂密的树枝下,或一个铺有羊齿类植物和嫩树枝的穴中,或一片广阔的竹林墩地上。在这样一个竹林的墩地上,大猩猩享受着日光浴,时而来回徘徊,时而采摘嫩草。

高原种的杂草的范围似乎没有低地种的那么广,它们既不专心吃水果,也不掘食植物的根。如果可以的话,它们也会吃蜜,但主要食物仅是竹笋及有汁的草,如酸模、芹科草等。

按照巴恩司先生的说法,猿类已经有了小家庭,其中包含父猿、几只完全长成的雄猿及四五只幼猿。但关于这种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得参考多数极严密的观察才好。有时我们看见,失去了家庭的老猿是独自居住着的,这或许是被年轻强壮的同类打败而被驱逐出来的,它们不常视为空腹的老渔夫,它们只是衰老的父辈。

如果我们进一步观察猿的话就会发现,它的胸部很发达(60英寸),牙床极大,有可怕的齿,叫声似水牛而含着尖锐之声。但平常情况下,猿类是很沉静的,足见它们并不是天生喜好争吵的。它们在高兴而且好奇时,发出很大的鸣声,好像大狗发出的一样,接着便用自己的拳头击打自己那无毛的胸,其声“乓乓”,以表示危险或者亲近的信号。我想它们有时只是在鼓舞它们自己而已,因为我听到这声音的时候,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危险足以使它们感到惊骇。

一只完全长成的雄猿,身高超过6英尺,毛色黑而灰,有时略带红色,见过它的人都会印象深刻。然而,巴恩司先生却向我们保证,猿的可怕程度远远比不上伦敦交叉路口。

若不是因为猿的双臂比双腿长很多,给人一种不符合比例的感觉,它也算是很美观的了。幼猿与小孩玩具中的大腹熊非常相似,应该得到美丽的称赞。如果不带有偏见的话,大猩猩也不能算是丑陋的。

大猩猩的视觉、听觉、嗅觉都不是很灵敏,它们唯一的长处就是力气大。它们有应有的聪明,按照实验来看,它们有大量的潜在智力,若加以适当的引导刺激,完全可以激发出来。有种观点认为,在动物或人的遗传中不应包括没有使用的潜在智力,这其实是错误的。大猩猩若不遭受损害,如饥饿、疾病的侵害,也许可以比人类生存得更长久。

以为大猩猩是凶恶的,这大部分是出于一种误会。巴恩司先生所见到的大猩猩只是虚张声势而已,它们绝对不会故意挑衅人。最近,在斯堪的纳维亚考察(Scandinavian expedition)之中打死的大猩猩足足有14只,我们以为这是远远超过科学用途所需的。巴恩司先生曾经有一句极为人道的话:“但凡稍有感情的人,在狩猎这些大猿的时候,没有不想到杀猿是与杀人非常类似的。”它们很有趣,很懂人性,幼猿知道危险是何物,大猿又富有好奇心,所以猎猿决不能算作一种娱乐游戏。我们应当乐意看到孔戈的猩猩庇护所,因为我们虽然不能把它们列到我们祖先的队列当中去,但它们还是应该受到我们的庇护,而且也很少有像大猩猩那样更适宜受到人类保护的动物。大猩猩万岁!

心理学家科勒教授(Prof. Kohler)曾经有极好的机会研究过黑猩猩。他对我们说,有一只力息微弱的猩猩每次都竭尽全力用恳求的姿势恳求看守者不要责罚另一只猩猩。此外,雄猿还会奔到患病而倒卧在地上的幼猿面前来帮助它,虽然它并不是幼猿的母亲,但它却像母亲那样对它,很费力地将那只平卧无力的幼猿扶起来。还有许许多多类似的令人具有好感而有效的例子。在此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有一次,科勒教授在黑猩猩的注视下,把一对梨埋在笼子前面的沙地里。隔了一会之后——在各个不同的实验中隔的时间不同,最长的一次达到一刻钟——把一枝棍子放在笼中,猿立即将棍子攫取过来,并从笼子的铁条缝隙中伸出来,掘起埋在沙子中的梨。这必须算作是智慧的行为了。

别的实验又用数只猿做了类似的尝试,但间隔埋下梨子那次长达16个小时之久,可猿得到棍子后,还是可以直接从沙子里埋梨的地方挖出那些水果。必要控制下的重复实验也做过许多次,但结果都一样。这作为猿的智慧行为的表现,似乎已经是毋庸置疑了。它们对于想要得到的事物有记忆的影像,又能精确地控制其动作,使得挖掘位置与记忆中埋梨的地方相符。但是即使有在此使用意思比“智力”更为广义的“理性”一词的人,也不会说是这发现埋梨的行为中确有一些理性的暗示的。

黑猩猩是生活在树上的动物,虽然它在地上活动的时间比较多。它们住在树枝之间,但会下树掘取植物的根及球根,甚至还会到它们所认为比较适宜的其他树上去。晚上它们将新鲜叶多的树枝做成一个平台,平台离地面大约有15~20英尺,它们并睡在平台里面,一直到第二天天明。它们虽然常常呼啸,却能静悄悄地在树上吃东西,而且不让东西落到地上而使人知道它在树上。它们的语音似乎为数不多。克里斯蒂博士(Dr. Cuthbert Christy)的书上说,白天黑猩猩花费一部分时间在大树上,生活看来很安逸,摘取嫩芽或者果实,与同伴嬉戏或扮鬼脸,或没有目的地荡秋千,有时还在树下的大木头上装睡。倘若发现危险的讯息,戒备的老公猿便离开家,从树顶上下来,只需要跳几次,降落一次,便已经在地上行走了。它用长臂去帮助自己从树间支撑攀援,或用以推开挡路的藤蔓和树枝,却不大用长臂来行走。至于黑猩猩不用它的臂行走的行为还可以从其行迹来见证,因为我们所见的仅仅是足迹印,间有一两处指节印,这是由于它在林中行走,常常会随地拾起树叶的缘故。

但在我们看来,它们的行为却也有一两处接近理性的阶段。霍纳迪博士告诉我们,有一只被捕捉到的名叫桃洪(Dohong)的猩猩,似乎有发现或发明杠杆的爱好。他说:“它发明杠杆正如阿基米德(Archimedes)发现螺旋的原理。”他说“原理”这个词不过是故意这么说罢了,但是发生的事实确实是很奇异的。桃洪自己发现了怎样运用杠杆之后,它又做了其他的杠杆,有时做得很大,可以说它是很聪慧的,因为它已经超出当时的情境之外了。它把从这一件事上得到的教训和经验应用于其他的事上,虽然其特殊的情境都已经不同了。它以极端的欢乐运用它的杠杆,扭去了它笼中的支架,并毁坏了阳台两个寝箱。它已经烦恼了很长时间,因为它不能把头探出笼外窥视邻居们的动静——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欲望。“自从它发现了杠杆的作用,不久便把笼上横着的铁条掀到笼子的顶部,并且使其一端从笼的钢框及靠边第一条铁条中脱漏出来,然后很敏捷地将直列的两条铁条向外弯出来,因此它可以将头伸出笼外,尽情地观看了。”如果世界上有最喜好毁坏东西的动物,那便是这只猩猩了。

总之,我们必须确信猿与猴有着永不休息且敏捷的头脑,有对外探求的热情,有对事件经久的记忆力,有懂得事物间关系的能力,所以它们能从做过的事情中学到在相似事件中应该怎么做的经验。简而言之,有些猿能达到很高的智力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