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城市化”的思考

关于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城市化”的思考

时间:2022-02-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持、社会公共服务等问题,作为党委和政府必须把“农民城市化”问题放进去统筹考虑,超前谋划。
关于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城市化”的思考_常青树

关于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城市化”的思考

南明区政府 张 曦

牵动着千万农村新发展,承载着亿万农民新期待的201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对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政策和措施,其中“农民城市化”这一问题,符合中央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是我们在新阶段应对和解决“三农”问题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让“农民”转变为“市民”不仅仅是一个身份和称谓的问题,而是要让农民切切实实享受到与城市人同样的生存环境、生活环境、发展环境和保障环境,同时又能够具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来适应新环境、创造新生产力的问题。因此,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主要取决于“三个能力”,即:城市的综合承载力、政策的吸引力和农民自身的生存能力。

一、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是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解决“农民城市化”问题的现实基础

城市综合承载力是指城市的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对城市人口及经济社会活动的承载能力。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大小从根本上决定着城市面向农村的开放度和饱和度,这一点对中心城区来说显得尤为突出。

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近年来,贵阳市南明区利用国家和省市一些重点工程建设,通过调整城区建设规划和提高规划质量,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有效提升了城市综合承载力,为吸纳农村人口加快向城市集中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从今年开始将强力推进“东部新城”(龙洞堡、二戈寨片区及小碧乡和永乐乡的部分地区)建设,这是借小碧和永乐两个乡划转南明区后抓住的一个新契机。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持、社会公共服务等问题,作为党委和政府必须把“农民城市化”问题放进去统筹考虑,超前谋划。二是已在10个村寨选择了处于城郊结合部的26个点编制村寨规划,为这些地方今后与城市接轨提供了科学依据。

有完善齐备的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不足,以及与城市地表建筑发展不平衡,都会对城市的竞争力和吸纳力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必须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大批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还要让基础设施从城市向农村延伸,使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让农民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保持可持续的生态环境。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大规模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农村人口的快速涌入,使城区环境污染压力日益加重。要解决好这一矛盾就必须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土地开发、资源利用、城市管理等方面加大管控力度,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为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驾护航。

二、加大政策吸引力是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解决“农民城市化”问题的重要动力

201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的一大亮点就是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双轮驱动”,这是我国“三农”政策的重要战略转移,而制定好惠农政策,提供好保障措施,是实现这一战略转移的重要保证。在各项政策措施中,“城乡均衡”是关键。均衡,包含了社会保障、法律、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的城乡共享。

新农保的启动结束了我国几千年来农民一直靠家庭养老的古老传统,极大地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南明区作为中心城区将“城乡一体化”更直接地体现为“城乡均等”,甚至“乡优于城”的待遇。一是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从2010年1月起,南明区3000多名农村低保人员将享受与城市低保人员同等的低保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150元提高至240元。二是在全省首家推行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这项惠农措施把农村老人养老金从原有的152.2元增至与城市居民同样的300元,而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每月个人承担的部分比城市居民还少71元。

“国家大计,教育为先。”对于进入城市的农民来说,子女教育既是后顾之忧,又是生存之希望。因此,坚持“教育公平”对于统筹城乡,稳定社会极为重要。一是要实行学校校区规划,实现资源共享;二是要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公办学校的容量;三是要不断完善教育培训制度,着力提高师资水平。

三、提高农民自身的生存能力是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解决“农民城市化”问题的根本途径

随着1号文件的逐步贯彻落实,农民的户籍、住房、社会保障、医疗条件等都会不断改善,但是,这个千百年来与土地相依相存的群体能否在城市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很大程度上还要看农民自身的生存和适应能力。作为城市,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需要给予积极的引导和鼓励。

首先,加大农民和农民工就业技能的培训,为农民特别是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真正转为城市人提供更多的机会。一是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农民从事餐饮、产品加工、手工制作等行业,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良好帮助;二是有效发展非农经济,发展劳务输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三是通过设为农村失地农民置接待点、提供免费职业和技能培训、举办劳动用工专场招聘洽谈会,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

其次,通过多种形式,潜移默化,促进农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思想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所表现出来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必然会与“城市文明”有碰撞和磨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从生活消费方式、社会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价值标准等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帮助农民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