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植物SOD的种类与分布
在高等真核生物中,一般只含Cu,Zn-SOD和Mn-SOD,极少有Fe-SOD的存在。在高等植物中以Cu,Zn-SOD和Mn-SOD为主,一般认为Fe-SOD较缺乏。Fe-SOD只在少数植物中检测到。
Kanematsu从水稻中分出四种Cu,Zn-SOD,其中Cu,Zn-SODⅣ是首次报道分离纯化得到的单体Cu,Zn-SOD,金属含量测定表明每分子Cu,Zn-SODⅣ中含有一个Cu和一个Zn,其比活与二聚体Cu,Zn-SODⅠ和Cu,Zn-SODⅡ相当。盛良全等从烟草中提取的Cu,Zn-SODⅡ也是单体酶。
在真核细胞的过氧化物酶体中存在Cu,Zn-SOD与Mn-SOD。Karpinska等在胚乳细胞中发现一个高等电点的胞质Cu,Zn-SOD,这种SOD也存在于细胞外,高的氧胁迫促进细胞外SOD向核内转运,达到保护DNA的目的。SOD存在于细胞内能够产生活性氧的亚细胞结构中。存在于叶绿体中的Cu,Zn-SOD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后由叶绿体前导肽引导进入叶绿体内。细胞质Cu,Zn-SOD主要位于靠近液泡、细胞核、质体外的细胞质区。
光合细胞含有Cu,Zn-SOD。人们已从多种植物不同组织中发现了数种Cu,Zn-SOD同工酶,邹国林等于1986年,1989年和1992年相继报道了小白菜细胞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可分离纯化Cu,Zn-SOD;袁勤生等于2001年从烟叶中分离纯化得到了Cu,Zn-SOD。
Ogawa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首次发现在菠菜叶肉细胞的细胞核中存在Cu,Zn-SOD,它具有保护核DNA免受氧化损伤的功能。除细胞质、叶绿体和线粒体这些亚细胞结构外,SOD还存在于乙醛酸循环体和过氧化物酶体中。
Marvin和Susan先后从油菜、睡莲中分离纯化出Fe-SOD。Susan等对维管植物中Fe-SOD的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发现银杏科(Ginkgoaceae)、睡莲科(Nymphaceae)和十字花科(Cruciferae)植物中存在Fe-SOD。Kwiatowski等也从番茄等少数几种高等植物中分离纯化得到该酶,程光宇等采用浓度梯度电泳法检测出枸杞叶、何首乌叶和香橼叶等中都含有Fe-SOD,并认为高等植物可能都含有Fe-SOD,只是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较难检测出来。也有人认为,所有真核生物中均存在Fe-SOD的基因,只是这些基因在多数高等生物中并不表达出来,而在某些植物中之所以能体现出Fe-SOD活性,他们认为这很可能是由于某些酶蛋白被修饰而被赋予了Fe-SOD的活性。
有人认为,在高等植物体内,各种形式的SOD大量以同工酶的形式存在,是为了确保氧自由基在各种条件下均能被有效清除。某些高等植物如油菜、水稻、柠檬、银杏、番茄、水百合等叶绿体内存在Fe-SOD,也许可以解释为叶绿体是由原核生物共生进化而来的。有些非原核微生物或动植物在氧应激状态下也可表达Fe-SOD的活性。
在豌豆叶的叶绿体中含有Fe-SOD同工酶;七叶树的体外培养液在接合子形成和产孢子过程中,都有氧应激状态的发生,但仅在孢子产生过程中可测到Mn-SOD和Fe-SOD;缺氧耐受性莲的幼苗的质体中Cu,Zn-SOD和Fe-SOD的含量基本相同;M.crystallinum中含有3种SOD,即Mn-SOD、Fe-SOD和Cu,Zn-SOD,分别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和胞质中;菠菜叶的叶绿体中也含有3种类型的SOD,其中,Fe-SOD的活性占总活性的38.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