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岭生物群的组成

关岭生物群的组成

时间:2022-02-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海龙类海龙类是关岭生物群中新发现的类群,它们具有很长的尾、颈、躯干,三者近等,吻长是头长的一半,吻端窄长。
关岭生物群的组成_澄江、关岭、热河

第二节 关岭生物群的组成

目前已发现的化石表明,关岭生物群由鱼龙类、鳍龙类、齿龙、海龙类、菊石、海百合、鱼类、瓣鳃、牙形刺和腕足动物化石等组成。

一、鱼龙类

早在1699年,鱼龙化石就已被发现,只是由于当时的科学尚处于萌芽时期,对古生物方面的认知很少,恐龙也尚未被认识,因而当时还把鱼龙化石当成是鱼化石。直至1818年,鱼龙被正式命名时,才确定为不是鱼化石,是鱼龙化石,和现在的爬行动物同属一类,是陆生的爬行动物重返回水中生活。为什么要返回水中生活呢?对化石的鉴定显示,鱼龙不是从鱼类而是从陆生动物进化来的,而这些陆生动物本身又是古老鱼类的后裔。那么,鱼龙是怎样返回水中生活的呢?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鱼龙类的鳍状肢,腕骨与掌骨容易区分,骨骼紧密叠集,相互之间没有皮肤,形成稳定的板状构造。所有的趾被包在同一块软组织里,就像现在的鲸鱼、海豚、海豹和海龟一样,另外鱼龙类还有一对颞颥孔。

目前发现的关岭生物群中鱼龙化石有:黔鱼龙(Qianichthyosaurus)、混鱼龙(Mixosaurus)、贵州鱼龙(Guizhouichthyosaurus)、典型鱼龙(Typicusichthyosaurus)和关岭鱼龙(Guanlinsaurus)等。鱼龙化石之丰富,属国内外罕见。

二、海龙类

海龙类是关岭生物群中新发现的类群,它们具有很长的尾、颈、躯干,三者近等,吻长是头长的一半,吻端窄长。目前发现的化石有安顺龙(Anshunsaurus)、新铺龙(Xinpusaurus)。齿龙是鳍龙类中非常特殊的一个单系类群。齿龙类以海生介壳类为食。它们扁平的身体和强壮的四肢表明,它们与鱼类不同,不是快速游泳的动物,只能在浅海环境中用四足在水中划动以推动身体缓慢前行。外壳近椭圆形,具有外壳边缘,肋骨、肱骨、腭视头骨等,形态很像龟类。但它吻部钝圆,具有前上颌骨齿。齿龙类生活的时代仅限于三叠纪。以前报道的齿龙化石分布于西特提斯区,即现今的欧洲、北非和中东地区。新铺中国豆齿龙在贵州的发现确切地表明了这类动物在东特提斯区的存在,并与西特提斯区动物群密切相关。

三、鱼类

关岭生物群中的鱼类化石丰富,主要是东方肋鳞鱼(Peltopleurus)、中华真颚鱼(Sinoeugnathus)、亚洲鳞齿鱼(Asialepidotus)等。最近还发现了长达60~70cm的鱼类化石。

四、海百合

瓦窑组以产出完整海百合化石而闻名于世。海百合是典型的有柄棘皮动物,硬体分为冠、茎、根三部分,都是由许多小骨板组成,以根部固着在海底或其他生物体上。棘皮动物属于后口动物,不同于其他无脊椎动物(原口动物),在后口的形成上与脊索动物一致。因此,一般认为棘皮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的高等类型。

早在20世纪40年代,著名古生物学家穆恩之教授就对贵州关岭海百合进行了研究。但是近几年在新铺一带发现的精美海百合化石群,数量之多,保存之完美世之罕见。它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古生物化石宝库。它们常呈群体出现,酷似“海底森林”。虽然化石丰富,但属种单调,目前只发现一个属,即创孔海百合(Traumatocrinus)。计有:Traumatocrinus hsui Mu(许氏创孔海百合),T.kueichouensisMu(贵州创孔海百合),T.uniformis Mu(均一创孔海百合),T.guanlingensis(关岭创孔海百合)。上述化石一般个体较大,冠长10~30cm;茎长一般数十厘米,最大者可达150cm,茎径一般1cm左右,个别为2.5cm;根不太发育且多保存不佳。其形态特征表明,它主要营浮游生活于古海域中。

五、牙形石

牙形石作为该动物群中最为重要的微体化石保存于瓦窑组石灰岩中,更富集在菊石的壳体上,成为确定该动物群时代和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依据。据杨守仁等研究(1995, 1999),在新铺乡黄土塘一带瓦窑组下部的牙形石非常丰富,以似舟牙形石属(Paragondolella sp.)为主。生物地层相当于Paraondolella polnathiormis带。主要包括:Paragondolella polygnathiformis(多萼似舟牙形刺),P.foliata(叶状似舟牙形刺叶状亚种),P.foliata inclinata(叶状似舟牙形刺倾斜亚种),P.navicala navicula(小船似舟牙形刺小船亚种),P.navicula(小船似舟牙形刺),以及P.foliata inclinata与P.polygnothiformis之间的过渡种类等。

以上牙形石化石带中以P.polygnathiformis占绝对优势,可与1987年Haq等划分的同名带下部对比,其时代属晚三叠世卡尼早中期。

六、菊石

在瓦窑组,特别是其底部的泥灰岩和泥质灰岩中产有十分丰富的菊石化石,它们不仅数量很多,而且个体完整,常密集地分布在岩石的层面上,形成菊石富集层。以粗菊石科为主,包括前粗菊石属和粗菊石属的若干种。据杨守仁等研究(1995,1999),主要分子有:Protrachyceras deprati(载布拉氏前粗菊石),P.yongningense(永宁前粗菊石),P. douvillei(豆维尔氏前粗菊石),P.sp.(前粗菊石未定种);Trachyceras multituberculatum(多结粗菊石)等。相当于Protrachycerasdeprati带(玉钰等创名,1959),时代为晚三叠世卡尼早期。

七、双壳类

关岭生物群的双壳类化石也相当丰富,主要由属于海浪蛤科的海燕蛤属,以及部分鱼鳞蛤属的分子组成。其数量较多,但属种单调,常常富集在岩石的层面上,系薄壳型双壳类。常见分子有:Halobia rugosoides(类皱海燕蛤)、H.subcomata(近细线海燕蛤)、H. brachyotis(短齿海燕蛤)、H.sp.(海燕蛤未定种)、Daonella bifurcata.(叉饰鱼鳞蛤)、D.sp.(鱼鳞蛤未定种)。大致相当于Halobiakui-Daonella bifurcata组合带,其时代为晚三叠世卡尼早中期。

八、腕足类

关岭生物群的腕足类化石也比较丰富,主要由康宁克贝类的属种组成。其个体一般不太大,壳饰比较简单。常见者有:Koninckina guizhouensis(贵州康宁克贝)、K.zhengfengensis(贞丰康宁克贝)、K.sp.(康宁克贝未定种)。

该类化石主要见于阿尔卑斯,我国青海、川西北及滇西等地也有分布,时代为晚三叠世卡尼早期。

此外,在关岭生物群中还有个体较大、保存完好的鱼类化石,以及有孔虫等化石,但目前对其研究程度还很浅,有待今后加强,以不断丰富和完善该动物群的内容。

综上可知,关岭古动物化石群是晚三叠世卡尼早期海相深水环境中多门类海洋动物生命活动的真实记录,是非常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地质遗迹),是研究该地史时期生物多样性和地球发展演化的重要材料,颇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