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态地层学研究方法

生态地层学研究方法

时间:2022-02-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1.3 生态地层学研究方法3.1.3.1 生态地层研究的设计与野外工作生态地层学的研究一般是在已有一定地层工作基础的地区进行,特别要有生物地层工作基础,以期解决前期地层工作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生态地层研究的目的,一般是为了地层的高精度对比、环境恢复以及盆地演化的分析。描述一个生态地层剖面必须包含以下三部分:群落带或生物组合层的描述;无化石间隔层的描述;在地层序列中群落间关系的描述。
生态地层学研究方法_生物地质学

3.1.3 生态地层学研究方法

3.1.3.1 生态地层研究的设计与野外工作

生态地层学的研究一般是在已有一定地层工作基础的地区进行,特别要有生物地层工作基础,以期解决前期地层工作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换言之,进行生态地层工作的地区,必须先有一个地层划分对比的粗略年代地层或生物地层框架,并已证实有足够的化石可供研究。

生态地层研究的目的,一般是为了地层的高精度对比、环境恢复以及盆地演化的分析。因此,设计剖面时应沿着横越盆地或穿越不同环境(如浅海—斜坡—盆地)的方向选择一系列剖面,以便生态地层对比的结果可解决异相地层的同时性问题,进而恢复环境及盆地演化,这样的系列剖面可以设计互相平行的几套。

野外工作主要是系统测制剖面和大量采集、记录化石。剖面测制工作与一般地层工作相似。化石的采集和记录占生态地层剖面测制工作量的大部分,要求全而多。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应采用全样采集及划方统计,划方统计应多次进行。

对化石的野外观察和记录极为重要,大部分生态和环境的初步结论应在野外作出,到室内再去检验和精炼,而不应一切都等待回室内再构思,古生态研究的质量首先取决于野外。因此,野外观察、记录和采集样品不可吝惜时间和精力。化石观察的内容包括数量、保存方式、完整性、方向性、分选性、与围岩及层面的关系等,伴以素描、照相和统计。

3.1.3.2 生态地层剖面描述与生态地层柱状图

剖面描述和柱状图是一切地层工作的基础环节,至为重要。生态地层工作应当有独立的生态地层剖面。生态地层剖面描述及柱状图的格式请参阅本章3.3节实例。描述一个生态地层剖面必须包含以下三部分:群落带或生物组合层的描述;无化石间隔层的描述;在地层序列中群落间关系的描述。

1.群落带(及亚群落带)或生物组合层的描述 群落带的描述应当反映群落(或生物组合)、岩相以及其他方面的综合信息,而得出生境型及环境分析的结论。它包括:①岩性、岩相(含微相)、厚度;②化石属种名单及数量,一般要求附数量分布表,描述优势种、常见种、特有种;③化石埋藏类型,如原地埋藏称群落带,异地埋藏统称为生物组合层,由生态分析获得环境的结论;④群落结构特征数据、分异度等;⑤地层地球化学数据;⑥其他方面的信息,如古构造、古地磁、含矿性等;⑦生境型及环境分析的结论。

2.间隔层的描述 不含化石或仅含生物碎屑,不足以形成群落或生物组合的层位称为间隔层。有时,一个厚度很大的群落带,仅顶底有群落分子出现,而中间未获化石,此段地层应划分为间隔层,代表一个群落带内部的无化石层位。其描述格式与群落带相同,并且要求有环境分析结论。

3.地层序列中群落间关系的描述 描述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关系,最常用的有下列两种关系:

(1)群落演替(community succession)。有关群落演替的定义很多,现代生态学者与古生态学者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古群落的演替通常可以理解为在环境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即外界环境保持基本稳定),从一个群落类型转化为另一个群落的顺序过程,演替过程应是群落内部物种间的相互作用起主导作用。但实际上,地层序列中群落的更替总是伴随有环境变迁,不可能单单取决于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因此,群落演替在地史上乃是不多见的,但礁群落的群落演替是地史上最常见的群落演替。

(2)群落取代(community replacement)。群落取代或称广义的群落演替,指群落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由于环境变化而被另一群落取代。它与狭义群落演替的区别是:①它是群落间而非群落内的变化;②它是由环境变化而非生物因素所导致;③它在时间上可历时较长。在地层中所见到的群落关系,大部分是群落取代关系,常见的群落取代可分为渐变的和突变的两种,渐变取代常见于岩相渐变的地层,上、下两群落的结构相近,组分的连续性较强;突变取代常见于岩相突变处,群落的结构和组分亦发生突变。这两种取代在生态地层分析中均有实际意义。

生态地层剖面描述中采用群落演替、群落渐变取代和群落突变取代三种术语,通常群落序列更替中如不专门标明关系,即意味着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关系——群落渐变取代。

礁核相、礁坪相与礁后相群落在生物组分及围岩结构上往往变化很快,但仍属于同一礁相环境,不是突变取代。礁相群落演替是主要的,而取代是次要的。

4.海平面变化曲线 生态地层柱状图的主要成果应归结为海平面变化曲线(curve of sea level change)。把剖面中各群落在垂向上按其层位,横向上按其生境型标在生境一栏中,并参考间隔层所反映的环境,用线连接起来,这一水深变化曲线可转换为海平面变化曲线。如果同时作有沉积相、地球化学相曲线,则可以生境型、沉积相、地球化学相三条曲线综合得出海平面变化曲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