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钓“隐”与钓“显”的相对分界线

钓“隐”与钓“显”的相对分界线

时间:2022-02-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钓鱼,是钓隐蔽还是钓显露,一直存在两种说法。由此可见,钓“隐”钓“显”不是主观行为,而是由水的介质来决定的,与水的浑清有关。在浅水里多钓“隐”,在深水里应钓“显”,这是由于水的可见度引起的。
钓“隐”与钓“显”的相对分界线_钓鱼高手进阶秘技

钓鱼,是钓隐蔽还是钓显露(即钓“隐”和钓“显”),一直存在两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钓鱼必须隐蔽,包括人的隐蔽,竿线钩坠标的隐蔽,强调用细钩细线钓鱼,甚至钓大鱼。另一种观点认为:钓鱼没有必要强调隐蔽,显露照样钓鱼,包括鱼钩露在外面,也都不是问题。显然,这两种观点不在同条“船”上,他们各自都能举出自己的实证,但都不能说服对方。事情的原委到底在哪里?能不能找到它们之间的“分界线”呢?现将我们的分析介绍于下,供钓友参考。

1.钓“隐”钓“显”与水质的清浑有关

钓鱼,特别是钓底层鱼,在清水里钓鱼和在浑水里钓鱼,钓情是不一样的。在清水里钓鱼,水质好,水中的可见度相对较高,钓饵下到水底,容易被鱼发现和看清,鱼对钓饵的来来去去,上上下下,一目了然。鱼对于钓饵出现的某些异常现象,容易感识,如有风吹草动,便会作出反应,甚至逃之夭夭。此时,用细钩细线小饵下钓,无疑是正确的选择,是因水制宜。藏好鱼钩,是十分必要的,人影、竿影最好不要出现。一句话,在清水里钓鱼,必须钓“隐”,不容置疑,一切能够隐蔽的地方,都必须隐蔽起来,不能含糊。但是,如果在浑水里钓鱼,情况就大大不一样了。此时,如果再用钓清水的细钩细线小饵下钓钓鱼,就会感到力不从心,就会让人失望,找不着北。为什么好生生的鱼,变得难钓了,为什么同样的钓饵鱼不吃了?在百思不解之中,甚至会误认为这些鱼都变得“聪明”了,都成了滑口鱼。其实,压根儿不是这么回事,鱼不咬钩,完全是水质的变化造成的。此时,在混混沌沌的水里,与清水相比,可见度大大降低。一切都变得朦朦胧胧,似隐似现,似有似无。钩线饵细了,鱼很难发现目标,即便是将钓饵放在它的眼皮底下,也不一定能立刻确认下来,它甚至可以擦线而过,弄得浮标摇摇晃晃,就是不去咬钩。就算拿出各种招式,不断移动钓饵,反复逗鱼,仍可能收效甚微。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唯一的办法就是改用钓“显”。即将钓饵改大,选择十分醒目的饵料、钓线,还不要忘记反复逗鱼咬钩。人影竿影问题,此时已不复存在,动饵活饵显现明显优势,一切能够显露的东西,都可以显露出来,没有必要再去考虑隐蔽,钓“显”成了当务之急。由此可见,钓“隐”钓“显”不是主观行为,而是由水的介质来决定的,与水的浑清有关。

必须指出,浑水分为两种:一种是因天雨或鱼种(如鲤鱼)造成水浑的,称之为自然浑水或叫养殖浑水。一种是布窝以后,由于鱼在吸食饵料时,将窝区泥底的水搅浑,称之为局部浑水或叫窝区浑水。无论是自然浑水还是窝区浑水,都必须钓“显”。有时,窝子发了反而钓不上鱼,就是窝区的水浑了,鱼看不见钓饵,应将钓“隐”的套路改为钓“显”的套路,才是正确的选择,加大钓饵,首当其冲。

2.钓“隐”钓“显”与水的深浅有关

在同一水体的清水或养殖水中钓鱼,浅水和深水的钓法上是有区别的。在浅水里多钓“隐”,在深水里应钓“显”,这是由于水的可见度引起的。水越浅,透光性越好,可见度越高。水越深,透光性越差,可见度越低,在深海里,甚至看不见物体。在浅水中钓鱼,如果光线充足,水质又好,人影、竿影,甚至饵影、标影。都是扰鱼惊鱼的因素,都会产生负面效应,影响钓鱼。此时此刻,采用细钩细线,消除人影竿影。隐蔽一切可以隐蔽的东西,无疑是一种正确的做法,是可以钓到鱼,钓好鱼的。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在浅水中钓的是小鱼,环境的本身就必须选择细钩细线,就是钓“隐”,这是很自然的事。除了好玩,是很少有人用大钩大饵去钓小鱼的。同样,反过来看,如果将这种在浅水里钓小鱼的钓饵移到深水中去钓鱼,比如说从不到1米的水深移到2米以上的深水去钓鱼,就会出现许多明显的变化:鱼咬钩的速度变慢了,假标相增多了,好钓的鱼不好钓了,有时甚至没有标相了,根本就钓不上鱼了,等等。为什么会这样?除了深水之中是大鱼居多,密度较稀的原因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钓铒太小,在可见度变低变弱的深水里,它已经变得微不足道,可有可无,不足以引起鱼的注意,吸引鱼的眼球。鱼自然会视而不见,置之不理。所以,用在浅水里钓“隐”的方法移到深水里去使用,是不适合的,是会不顺手的。解决的办法同样只有一个,就是放大目标,加大钓饵,提高显现度,把鱼的目光吸引过来,也就是说,在深水里钓鱼(相对浅水而言),就应由钓“隐”改为钓“显”,水越深,越要强调注意这个问题。笔者每次由钓浅水改为钓深水时(2米左右),必须将钓饵加大。有一次,在浅水中挂一颗糠饼粒即可上鱼,移至两倍以上的深水下钓(约2米出头),由2~3颗增加至5颗(钩上挂2颗,软脑线上挂3颗)才开始上鱼,而且是大草鱼。当然,改大钓饵的限度,必须根据当时的自然光线和水体水质优劣结合起来考虑,也就是说,阴天和水质较差时,在深水中钓鱼,必须钓“显”。必须加大钓饵。

3.钓“隐”钓“显”与鱼情鱼种有关

钓鱼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无论用什么方法上饵,横挂、直挂、斜挂,圆捏、方捏、扁捏,甚至乱挂乱捏,一切照钓不误,想怎么钓怎么有鱼,随心所欲。根本不存在什么露钩与不露钩的问题,饵料的形状问题,上鱼的技巧问题,等等。有时钓鱼却恰恰相反,下钓之前,必须把钩子包裹得严严实实,将钓饵捏了又捏,修了又修,生怕露出一点点钩尖来,就会遭到鱼的无情拒绝,好像钩尖是一把利剑,绝不可示之于外,弄得特别小心翼翼,更令人烦躁的是,越是认真越钓不到鱼,让人茫然无措,百思不得其解。其实,这种现象,除了因天气等原因影响之外,多数情况与鱼情有关。有些“老壳子”鱼(即滑口鱼)多次死里逃生,经历过各种险象,变得特别“老练”,凡是见到有线吊着的东西,就是慎之又慎,动作之轻之怪自不必说,它甚至可以吃掉钓饵,就是不吃鱼钩,让人叹为观止,无可奈何,水中竟有如此狡猾的东西。这种滑口鱼现象,在长期开放施钓的水域中尤为突出。钓这种滑口鱼,就必须钓“隐”,线要细,钩要小,饵要新,动作要轻,才有可能将它们获之入篓。而钓“新壳子”鱼(即生口鱼),它们从来没有见过世面,见什么吃什么,有什么吃什么,毫无顾忌,就是一口空钩,也莫名其妙地将其弄进嘴里,让你称奇,不可思议。鱼群里也有这等不要命的,不怕死的。所以这样的生口鱼,就没有必要刻意地去钓“隐”。当然,钓“隐”是一种稳妥的做法,可以避免将生口鱼钓成滑口鱼。

还有一种情况,无论是钓“隐”也罢,钓“显”也罢,它不管这一套,只要它认为可以吞食的东西,它就会立即弄进自己的嘴里,而且动作极快,咬住便不松口,有时让人措手不及,忙于应对。这就是凶猛鱼的特点,如柴鱼(黑鱼)、鲶鱼等。钓这些凶猛鱼种没有“隐”“显”之分,只有快慢之别,反应要灵敏。

而有些鱼种,吃饵比较斯文,它要看一看,试一试,才不急不忙将食物弄进自己的嘴里,有的甚至将吸入嘴里的东西吐出来,又吸进去,可以反复多次。这就是温驯鱼,如鲫鱼、鲤鱼等。钓这些鱼,虽然有“隐”“显”之分,多数情况下,还是应以钓“隐”为主,特别是粉饵,最好不要露出钩尖。确是无法钓“隐”之饵,应另当别论。相对钓凶猛鱼来说,钓温驯鱼为钓“隐”。

4.钓“隐”钓“显”与饵的属性有关

钓“隐”还是钓“显”与饵料的属性有关,即与饵料的软硬、颜色、气味、体积有关。有的钓饵,没办法不钓“显”,也不可能去钓“隐”。如糠饼料、颗粒饲料等硬饵,不大可能将鱼钩藏起来,将钩尖“隐”起来,无论怎么做,钩尖一直是露在外面的。但是,有的饵料,想要露钩还真不好弄,还得下一番工夫(如面粉、商品粉饵等)。即使做成了,也不好使用,做硬了,上不了鱼,做软了,容易掉饵,钓不了鱼。而把钩子全部包裹起来,做成“隐”饵,用软饵就不是问题了。所以,从饵料属性的本身来看,硬饵就是“显”饵,软饵就是“隐”饵。钓生口鱼,硬饵不是问题。钓滑口鱼,软饵更为适合。

饵料的颜色也有“隐”“显”之分。颜色鲜艳、可视性强的为“显”饵。颜色暗淡、可视性弱的为“隐”饵。在浑水和深水中钓鱼,要用“显”饵,效果要比“隐”饵好。在清水和晴天钓鱼“隐”饵能发挥其优势。

饵料的气味也有“隐”“显”之分,气味重,十分浓烈的为“显”饵。气味淡,甚至无气味的为“隐”饵。气味重且浓烈的,诱鱼比较快,气味轻淡,无味的诱鱼相对要慢。气味与鱼种食物喜好有关,不同的鱼种喜欢不同气味的食物。不同的气味的食物适合不同的鱼种。钓不同的鱼,应使用不同气味的钓饵。

饵料体积的大小,也有“隐”“显”之分。相对而言,体积大的为“显”饵,体积小的为“隐”饵。在深水和浑水中钓鱼,特别是钓大鱼,要用体积大的“显”饵。在清水和浅水中钓鱼,特别是钓小鱼,要用体积小的“隐”饵。另外,钓铒的体积大小,是由所钓对象鱼的大小来确定的。

5.钓“隐”钓“显”的相对性原则

钓“隐”钓“显”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是相对而言的,也是相互依存的,是在相互比较之中才能言及的。没有“隐”,无从谈“显”。没有“显”,“隐”也就失去意义。而确定“隐”“显”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一定的参照物来实现的。如用2.5千克重的钓组去钓5千克、10千克的大鱼,相对这种大鱼而言,这副钓组就是钓“隐”。如果拿去钓500克、250克的小鱼,这副钓组就是钓“显”。它的参照物是大鱼和小鱼。如是广而言之,清水是相对于浑水而言,阴天是相对于晴天而言,浅水是相对于深水而言,凶猛鱼是相对于温驯鱼而言,等等。它们的参照物是水、天、鱼之类。在这些相对性的条件之中,就钓鱼而言,最为重要的原则是,当“显”宜“显”,当“隐”则“隐”。如晴天要钓“隐”,阴天要钓“显”。深水要钓“显”,浅水要钓“隐”。浑水要钓“显”,清水可钓“隐”。滑口鱼要钓“隐”,生口鱼可钓“显”,等等。如果当“隐”不“隐”就不可能钓好鱼,甚至钓不上鱼。至于其中某些环境需要“隐”“显”相并,同时使用,也是可以的,可视情况而定,不必拘泥。

总之,在钓“隐”和钓“显”之间,确有原则上的区别,但没有好坏、优劣之评,也没有孰是孰非之争,只有钓鱼环境及条件改变相分。环境和条件的改变,就是钓“隐”和隐“显”的分界线。弄清楚钓鱼的分界线,就能更好地钓鱼,钓上更多的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