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诺贝尔传奇

诺贝尔传奇

时间:2022-0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的圣雷莫去世,终年63岁。我崇敬诺贝尔,他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而又精神可贵的化学家。由于老诺贝尔研究水雷,使诺贝尔对炸药发生了莫大的兴趣。这么一来,诺贝尔工厂的信誉扫地,人们纷纷要求诺贝尔赔偿损失。人们纷纷指责诺贝尔,指责那位首先发现硝酸甘油的索布莱洛,并把诺贝尔称作为“贩卖死亡之神的商人”!诺贝尔决定用事实来说服那些怀疑者。诺贝尔向许多企业界及政府的
诺贝尔传奇_如画北欧

诺贝尔是一个终生漂泊、居无定所的人。他曾说:“我的家就是我工作的场所,而我则到处工作。”

出生在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很早就离开家乡在外漂泊。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的圣雷莫去世,终年63岁。之后,他被运回斯德哥尔摩安葬。

对于诺贝尔来说,斯德哥尔摩是他的故乡,生于斯、葬于斯,生命的起点与终点都在这里。然而在斯德哥尔摩,除了诺贝尔纪念馆之外,最重要的诺贝尔纪念地,只有他的墓。

诺贝尔安葬在斯德哥尔摩市东北角卡罗琳斯卡医学院不远处的一片公共墓地中。他的墓很简单,在3米高的灰色尖顶石碑上部刻着“NOBEL”(诺贝尔,姓),下部刻着“ALFRED NOBEL”(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全名)以及生卒年月日“21/10 1833~10/12 1896”,如此而已。没有欧洲名人墓前常见的雕像,也没有刻着任何“头衔”。伴随他长眠的,是9棵松树。

诺贝尔曾经说过:“不必为死者的荣誉铺张,他们既失去感觉,对于石建的纪念物,也无需留意,还是救济困乏的活人要紧。”“我更关心生者的肚皮,而不是用纪念碑对死者进行缅怀。”

他的墓,就是他的这种精神的化身。

我崇敬诺贝尔,他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而又精神可贵的化学家。我曾写过一篇关于诺贝尔的故事《炸不死的人》,被收入小学语文课本。此外在《化学趣史》一书中,我也详细记述过他与死神搏斗的艰难人生……

诺贝尔的父亲尹木纽·诺贝尔是一个水手,后来当过建筑工程师。在一次火灾中,他的财产被烧毁,只好借债度日。在诺贝尔4岁的时候,老诺贝尔离别了妻儿,离别了祖国,到芬兰谋生。不久,又来到俄国。在那里,老诺贝尔发明了水雷,受到了俄国皇室的重用。

picture

诺贝尔雕像

picture

诺贝尔故居

诺贝尔有两个哥哥,一个弟弟。诺贝尔8岁的时候,在斯德哥尔摩的雅拉布小学读书。他只念了一个学期,由于老诺贝尔在俄国找到了工作,全家就搬到圣彼得堡。到了圣彼得堡,诺贝尔听不懂俄语,没办法上学,只好跟两个哥哥一起,在家自学。从此,诺贝尔没有进过高等学校。他的学问,全靠自学得来的。

由于老诺贝尔研究水雷,使诺贝尔对炸药发生了莫大的兴趣。

1860年,诺贝尔从杂志上看到了意大利化学家索布莱洛关于硝酸甘油的论文。在论文中,索布莱洛除了大段大段地讲述硝酸甘油的性质及可做治疗心脏病的药物之外,还谈到了爆炸。他写道:“这种液体会因加热或震动而爆炸,将来能作什么用途,只有将来的实验能告诉我们。”

索布莱洛的这段话,引起了诺贝尔的注意。他想,硝酸甘油能够爆炸,能不能把它用来制造炸药呢?

于是,诺贝尔开始着手制造硝酸甘油。不过,硝酸甘油是液体,使用不便。诺贝尔就把硝酸甘油与黑色火药混合在一起,做成炸药。诺贝尔的父亲和兄弟,也帮助诺贝尔一起研究这种新的炸药。

然而,研究炸药可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工作。在1788年,法国著名化学家贝索勒曾发现,用氯酸钾代替硝酸钾来制造黑色火药,可以增加它的爆炸力。于是,贝索勒邀请了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以及许多政界要人,前来观看他所试用的新炸药。贝索勒忙于招待客人们吃饭,只有他的助手在那里混合制作炸药。这时,有一位工程师和一位富绅的女儿吃完饭之后,也踱过去观看贝索勒助手的工作。“轰!”炸药在混合过程中,不慎爆炸了。贝索勒的助手、工程师和那位富绅的女儿,全都死于非命!

正因为这样,许多人不敢研究炸药,对炸药望而生畏。

许多人好心劝告诺贝尔:“不要去干这种危险的工作。当你研究的时候,死神就站在你的背后!”诺贝尔却不畏艰险,不言放弃。

就这样,诺贝尔在斯德哥尔摩梅拉伦湖船上制成了大量的硝酸甘油,用它作为炸药。人们把这种油一样的炸药,称为“炸油”。

实验证明,“炸油”的爆炸力,比黑色火药要大得多!它在爆炸时,体积要猛然增大10 400倍!

这样一来,许多国家向诺贝尔订购“炸油”,于是,诺贝尔办起了生产“炸油”的工厂。

就在诺贝尔的“炸油”工厂开办不久,一连串沉重的打击相继而来:

1865年12月,美国纽约市的一家旅馆门前,发生了一次猛烈的爆炸,炸出了一个一米多深的坑。剧烈的爆炸声,震坏了好多窗子的玻璃。人们查明,原来这是一个德国人带着10磅硝酸甘油朝旅馆大门走去,突然“轰”的一声,德国人当场被炸死。人们一检查,这个人所带的硝酸甘油是诺贝尔工厂生产的!

1866年3月,澳大利亚悉尼城的货栈被炸毁,损失惨重。经查明,爆炸是由货栈里的两桶硝酸甘油引起的,生产者为诺贝尔工厂!

1866年4月,在巴拿马的大西洋沿岸,一艘名叫“欧罗巴号”的轮船被炸毁,沉入海底,乘客74人丧命。这船上所携带的货物中,就有诺贝尔工厂生产的硝酸甘油。紧接着,美国旧金山的一座仓库又发生剧烈的爆炸,14人当场死亡。爆炸是由诺贝尔工厂生产的硝酸甘油引起的!

……

这么一来,诺贝尔工厂的信誉扫地,人们纷纷要求诺贝尔赔偿损失。“炸油”一时间无人敢买。

英国政府颁布命令,禁止生产、销售和运输硝酸甘油。法国、葡萄牙政府,也相继发布了类似的禁令。

人们纷纷指责诺贝尔,指责那位首先发现硝酸甘油的索布莱洛,并把诺贝尔称作为“贩卖死亡之神的商人”!

picture

诺贝尔墓

picture

这座蓝色窗户的房子的原址,是当年诺贝尔的炸药工厂所在地

对于接二连三的爆炸事故,诺贝尔当然是痛心疾首的。不过,他并没有灰心。他想:硝酸甘油炸毁了仓库和轮船,这本身就说明硝酸甘油具有很强大的摧毁力,是一种很好的炸药。问题是这种炸药的脾气太暴躁,受热或受到稍微的震动,就会爆炸。关键就在于怎样寻找到一种方法,使硝酸甘油变得“听话”——在平时不爆炸,只有在引爆时才爆炸。也就是说,要使硝酸甘油在平时像绵羊一样温顺,而在需要它爆炸时,却像狮子一样勇猛!

诺贝尔经过多次反复地试验,终于发明用泥土(硅藻土)吸收硝酸甘油,制成安全炸药。他制成了两种新式炸药:一种是由70%硝酸甘油和30%硅藻土组成的;一种是由60%硝酸甘油和40%硅藻土组成的。这两种炸药果真“静如绵羊,爆如雄狮”。

不过,尽管诺贝尔到处宣传他制成这种新炸药的优点,而那些被硝酸甘油炸怕的人们,总是怀疑他这位“贩卖死亡之神的商人”的话。这正应了一句谚语所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事实胜于雄辩。诺贝尔决定用事实来说服那些怀疑者。

诺贝尔向许多企业界及政府的要人发出了邀请信,定于1876年7月17日,在英国的一座矿山上,进行现场表演。

到了那一天,果真有许多人来到了那座矿山上,连正在矿上工作的工人们也上了山,前来观看诺贝尔的表演。

这天,诺贝尔当众进行3项表演:

第一项,把10磅新式炸药放进柴上烧,居然平安无事;

第二项,把10磅新式炸药,从高高的峭壁上扔下来,竟然没有引起爆炸;

第三项,把10磅新式炸药埋入地下,用引爆剂引爆。果然,“轰!”随着一声巨响,地上被炸出了一个大坑!

真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人们亲眼目睹,这下子可就相信了!

就这样,英国、瑞典、法国等国家的禁令,一个个相继取消了。诺贝尔的新式炸药开始了大量生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诺贝尔是一个永不知足、进取不止的人。尽管他用硝酸甘油和硅藻土制成了新式炸药,誉满世界,可是他一点也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在硝酸甘油中掺入硅藻土以后,炸药虽然变得很安全了,但它的爆炸力却降低了。他又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制造威力更强大的炸药!

诺贝尔在实验室里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但仍没有获得成功。

又是一件偶然的小事,给了他新的启示。

在1875年,诺贝尔在实验室里工作时,不慎割破了手指。他拿了一点胶棉,涂敷在伤口上。胶棉是一种黏稠的液体,涂在皮肤上会凝固成一层薄膜,保护伤口。

入夜,伤口仍然很疼痛,诺贝尔辗转不能安睡。在凌晨四点半,借助朝霞的晨光,他看了看伤口,那胶棉触动了他的灵感。

他想:能不能把硝酸甘油跟胶棉混合起来,制造出一种新的炸药呢?

他赶紧起床,跑进实验室,独自干了起来。

胶棉是什么呢·就是平时我们俗称的硝化棉或硝化纤维。它是用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液,加上棉花或木屑制成的。人们早在1832年就制成了这种硝化棉。

硝酸甘油具有治疗心脏病和制造炸药这两种作用,有趣的是,硝化棉同样具有这两种作用:硝化棉本身,是一种塑料。在硝化棉中加入樟脑作增塑剂,便可以制成塑料——赛璐珞。乒乓球就是用赛璐珞制的。

另外,硝化棉也是炸药。它在爆炸时,能放出大量的热,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气体,同时它的体积猛烈增加12 000倍。

不过,硝化棉也有好多种类。用作塑料的硝化棉含氮量很低,所以不会引起爆炸;用作炸药的硝化棉含氮量比较高,达到14%左右。

在实验室里,诺贝尔把含氮量比较高的硝化棉和硝酸甘油混合,制成了一种新颖的固体炸药——炸胶。

上午,当诺贝尔的助手——法国青年化学家伦华巴赫来到实验室的时候,诺贝尔已经试制出第一块炸胶了。华伦巴赫看到这种新炸药时,又惊又喜。

经过试验,这种炸胶的性能非常好:用火把它点燃,不会爆炸,性能十分稳定;浸水之后,它不会受潮;它的爆炸力,比纯净的硝酸甘油还强,当然更比加了硅藻土的硝酸甘油强了。

这么一来,诺贝尔工厂开始大量生产炸胶,广泛用于瑞典、瑞士、英国、法国、意大利的各种工程。它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爆炸力强,很受人们的欢迎。

诺贝尔是一个自学成才的科学家。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炸药的研究工作。

诺贝尔非常勤奋,精通瑞典文、德文、英文、法文、俄文。他也很喜爱文学,尤其喜爱诗歌

诺贝尔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中度过的,他曾说过:“一个青年人应该把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去,不应该把宝贵的时光消磨在游牧式的生活之中。”他还常说,“没有工作,简直受不了!”

诺贝尔开办了许多炸药工厂,赚了许多钱,成为世界上的巨富。

即使他成为百万富翁之后,他仍在实验室里忙碌着,冒着生命危险研究炸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