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米市街话大米

米市街话大米

时间:2022-0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伦文叙是南海人,少年时与母亲居于今越秀区福地巷,因家贫以卖菜为生。那米市街于明清时是卖米集市,1932年才扩建为路,称为米市路。清末民初米市路的米铺今米市路农贸市场明代时的米市街上,除了卖米,还卖谷和糠。米机生产的米运到遍布城中的米铺出售,米市街便成了历史,只余米市路之名可怀古。粮食取消定量供应后,市民钱包中的钱渐多,吃米要求也越来越高了。
米市街话大米_广州越秀古街巷.第3集

炭黑火红灰似雪;

谷黄米白粉如霜。

这副在广东民间流传颇广的咏物对联,据说与明代状元伦文叙有关,也与米市路有缘。伦文叙是南海人,少年时与母亲居于今越秀区福地巷,因家贫以卖菜为生。传说他以擅作诗与对联闻名于市井。在一个冬天的日子,伦文叙挑菜担上街叫卖时,被一位对着炭炉烤火的老者叫住,老者出了一副上联请他对,上联云:“炭黑火红灰似雪。”伦文叙一时对不上,便说卖菜回来再对。老者见难住这少年才子,好生得意。伦文叙随后沿街卖菜,转出光塔街,来到米市街,见到街上不少卖米的摊档,顿时来了灵感,立即转头回到老者烤火之地,即对下联云:“谷黄米白粉如霜。”老者深为拜服,就把伦文叙菜担上的菜全部买下。

那米市街于明清时是卖米集市,1932年才扩建为路,称为米市路。“文化大革命”初的1966年秋,改名为朝阳南路,1981年才复名“米市”。后来整条路开设农贸市场,复见当年米市的兴旺。热闹了几年之后,“还道于民”,马路上才恢复通车。

清末民初米市路的米铺

今米市路农贸市场

明代时的米市街上,除了卖米,还卖谷和糠。也许伦文叙见此便想起舂米时的情景,才对上绝对。那上联说的是:烧炭烤火时,炭是黑色的,火是红色的,而炭灰是白色如雪一样的。伦文叙当时生活在社会底层,自然知道舂米的过程:谷是黄色的,在舂臼(广州人叫舂坎)里不断被碓舂打,逐渐脱去谷壳而成糙米,再逐渐脱糠而成白米,舂米过程中飘起的粉尘,粘在人的头上、身上像霜似的。

到清末民初,谷变成米的过程逐渐机械化而淘汰了舂坎,广州城中陆续出现米机(碾米厂)。米机生产的米运到遍布城中的米铺出售,米市街便成了历史,只余米市路之名可怀古。只是昔日谷如何变成米,今日一般青年却是不知,“谷黄米白粉如霜”的过程还是挺有意思的。

记得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广州市内最大的碾米厂叫做“广州碾米厂”,位于大沙头。其旁边就是颇大的粮食仓库——东区仓。那时粮食定量供应,市民吃的只是三级米,粗糙得很。壹角几分钱一斤,一直吃到改革开放后。粮食取消定量供应后,市民钱包中的钱渐多,吃米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人们吃米越来越精,一般人吃的米已比当年的三级米好得多。如今的米已没有分一级、二级、三级的了,大多数人吃的米也相当于改革开放前的一级米、特级米。

附带说一下,米市路上有一条小康新街,那名字却非始于当代。清末时,黄氏家族在那里建起一列楼房,取名小康新街,寓小康之家、家家快乐之意。这也说明“小康”一词早在晚清已经有人在使用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