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条街孕育着未来的沈阳城

一条街孕育着未来的沈阳城

时间:2022-0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此时的三好街,仍是寄托沈阳人以知识改变命运愿望的种子。处于沈阳市的高科技前沿,三好街既引领着沈阳的科技发展方向,也受到国际最新发展潮流的冲击。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呼之欲出时,三好街也自然担负起迎接这一挑战的新使命。这对三好街这一沈阳青年的创业天堂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
一条街孕育着未来的沈阳城_国之长子

早在1958年,东北大学前身的东北工学院即研制成通用快速计算机。

三好街的发展史,与东软集团的发展历程休戚相关。图为拥有博士学位的企业家刘积仁。

三好街的名字蕴含着浓厚的时代特征。1954年,正逢国家提倡青年学生要“三好”,即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政府遂将此街命名为“三好街”。

这又是一次意味深长的命名。当时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处境中起步,百废待兴,国人文化素质不高,于是对年轻学子寄予更大的期望,冀望他们将来能以知识为桨,为新中国的发展中流击水,带来更大的能量。三好街旁边的文化路、文艺路等街路也是因此而得名。

不过,那时人们的报国之志主要释放在劳动一线,沈阳的工业“心脏”在大小工厂中跳荡。那时的三好街,道路狭窄,路旁杂草丛生,其南端连接着浑河右岸的王家庄,整条街寂静得近乎荒凉。直到20世纪70年代,除了沈阳音乐学院之外,三好街上实在没有其他值得一提的标志物。此时的三好街,仍是寄托沈阳人以知识改变命运愿望的种子。

处于沈阳市的高科技前沿,三好街既引领着沈阳的科技发展方向,也受到国际最新发展潮流的冲击。图为三好街的街头雕塑。

三好街得名30年后,这颗“种子”被有识之士所惦念。1984年7月,辽宁社会科学院康荣平等专家首次向沈阳市领导提出“规划建设南湖科学工业园区”的建议。加上这一时段国内改革开放之风劲吹,“中关村模式”引发越来越强烈的示范效应,沈阳市委、市政府于是决定“由科技向现实转化”,在科研院所、大学相对集中,同时还未开发的地方,建立“高新产业街”。经过反复筛选,毗邻东北大学(当时校名为东北工学院)东墙外的三好街,终被确定为“沈阳高新产业街”。1988年8月,三好科技街破土动工。

正所谓风起于青萍之末,自1990年起,三好街两侧住宅楼的一楼门市房,相继出租开辟为经营场所。由于伴随着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这些门市房吸引来众多商家前来经营。到1990年年底,三好街上用于经营的门市房扩增至约两万平方米,拥有科技门点110家,企业130多家,这些粗糙的门市房,当时就是沈阳对外开放的一个标志和窗口。

创业创新的浪潮总会催生出领军企业、领军人物,刘积仁和他所创立的东软集团就是其中的代表。三好街的发展史,与东软集团的发展历程休戚相关。

1988年,时年33岁的东北大学(当时校名为东北工学院)教授刘积仁博士等3名创始人,踏上了他们艰苦创业的历程,3台电脑、3万元科研经费就是当时他们的全部家当。要让“科技向现实转化”,创业创新者必须真正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挑战自我。那时刘积仁在“教授应不应该下海”的争议声中前行,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迈出了科技钻研与用户相结合的关键一步。

最初刘积仁的公司设备不行,人也没有几个,能表现的就是他们的科研能力,以及创业的饥饿感与激情。公司的员工大多刚刚大学毕业,刘积仁对这些年轻人没有什么要求,唯一的要求是允许他们在创业尝试中犯错误。刘积仁给每个人发几千元,让他们住三星级以下的宾馆,买辆自行车从早到晚拜访客户,并将客户的名单制成表单,哪些是拜访过的、哪些是有潜力的需要公关,都一一标注。这个经验很快在这些年轻人中自发复制并形成标准。

历经起步的艰难、市场的磨砺,东软集团终成为三好街上的中流砥柱,“东科”“东大阿尔派”曾被人们叫得震天响。作为中国软件第一股的东大阿尔派,没有诞生在得风气之先的南方,也没有诞生在人才济济的北京,偏偏落在了改革开放相对滞后的东北,曾令当时的经济界感慨不已。

作为沈阳市的高科技“旗舰”,三好街唯有驶向更深水位、更宽水域,方能直挂云帆,行稳致远。1998年,沈阳市委、市政府的一项决策,给三好街带来了第二次飞跃:在全国首先实施封闭式自行管理,投资1.2亿改造,减免企业费用,硬件设施在全国名列前茅。此外,通过举办电脑节、大型研讨会等吸引大企业赴三好街投资发展。到了两年后的2000年,非IT企业逐渐淡出三好街,IT特色水落石出

步入IT产业的快车道后,三好街的变化,由日新月异积累而成天翻地覆。2002至2007年,百脑汇、赛博、东软电脑城等19座宏伟商厦纷纷矗立,建筑面积达70多万平方米;知名IT企业纷纷在三好街落户,临街网点达300余家,成为经营商贸餐饮综合服务区,2005年入选首批十大“中国特色商业街”,又名“中国电脑软件城”。

近年来,工业4.0的呼声率先在欧美响起——当网络与移动相结合、智能和制造相对接,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一次前所未有的转型。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呼之欲出时,三好街也自然担负起迎接这一挑战的新使命。

2015年10月,三好街转型升级为“三好街创业创新大街”。由和平区政府投资1.5亿元建成的三好街创业创新航母——三好众创空间于2015年10月19日正式启用,成为沈阳最大的创客空间。

与以往相比,当前创业浪潮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创新创业的对象正在从“少数精英”转为“草根大众”,并逐步成为一种价值导向、生活方式和时代气息。这对三好街这一沈阳青年的创业天堂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

近三十年来,这里“解码”出科技创新、产业变革的人才基因,记录下追逐梦想、焕发激情的创业传奇。图为从高处鸟瞰三好街。

2008年,三好桥正式通车。这座桥荣获了两项国际大奖。这既是对该桥设计、施工水准的赞誉,也是对三好街作为“中国东北最大的IT集散地”的认可。

这里有非凡的热情,一直以来所召唤的,不是“靠着运气一夜暴富”的“发财梦”,而是“用科技和信念让世界更美好”的“创业梦”。

“鸟飞林觉曙,鱼戏水知春”一切历史都是一部奋斗史,当全球逐鹿的大幕已经拉开,三好街这个沈阳“创业者大本营”正以其丰厚的底蕴,感召大学学子成为经济生活的直接参与者,感召青年才俊参与这场全球同步的竞争,为东北振兴、为中国科技打开“制胜未来的大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