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东巡路上的必备贡酒

东巡路上的必备贡酒

时间:2022-0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辽、金、明、清三代四朝,法库出产的酒在整个北方地区被争相购买,而半拉子村所产,则成为宫廷御酒。八旗井至今仍流水潺潺辽代,半拉子村的酿酒作坊名为“溪景院烧锅”,为辽代皇室专供御酒,如今在祖家酒坊院内还留有当年饮马的石槽一个。千年的酿酒传统与满族的酿酒工艺相融合,成就了更适合北方人口味的多种酒品,成为清代宫廷御酒,更是清帝东巡路上的必备佳酿。
东巡路上的必备贡酒_皇城文脉

图为20世纪初沈阳妇女在高粱地前的留影。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酒文化光彩夺目,据记载,约在三千年前,中国人开创了独特的酿酒工艺。东北人更爱饮酒,一碗热辣的烧锅既缓解了一天劳作的辛苦,又为冰天雪地的生活带来温暖。位于沈阳北部的法库地区,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是辽沈地区重要的酒文化输出地,其中祖家酒坊更是集大成者。

法库地区的酿酒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辽代。位于法库大孤家子镇的半拉山村,北邻巍峨绵延的长白山,南接钟灵毓秀的医巫闾山,两大山系交汇于此,是五龙山脉的承上启下之处,半拉山村名也由此得来。《法库县志》记载,辽景宗保宁年间(969—979年),半拉山村为辽立州城所在地,这里土地肥沃、水质优良。辽国在经年战争中掠夺了大量宋朝汉民于此安家,这些汉民不仅带来了中原的酿酒工艺,更充分利用当地生产的优良粮食瓜果,也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这里的村民开始酿酒,形成酿酒文化的源头。

优良的酿酒工艺、丰富的物产、源源不断的水资源,整个法库地区的酒品得到了关内关外的认可。辽、金、明、清三代四朝,法库出产的酒在整个北方地区被争相购买,而半拉子村所产,则成为宫廷御酒。

紫云宫内,展现了萨满等关东习俗。

八旗井至今仍流水潺潺

辽代,半拉子村的酿酒作坊名为“溪景院烧锅”,为辽代皇室专供御酒,如今在祖家酒坊院内还留有当年饮马的石槽一个。清康熙年间,“溪景院烧锅”更名为“祖家酒坊”,由爱新觉罗家族后裔经营至今。千年的酿酒传统与满族的酿酒工艺相融合,成就了更适合北方人口味的多种酒品,成为清代宫廷御酒,更是清帝东巡路上的必备佳酿。

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南征北战,曾带兵路过此处。据说当时恰逢百年不遇的旱灾,附近地区河水干涸,庄稼颗粒无收,驻扎于此的兵将饥渴难耐,整个军队情绪低下,十分不利于继续作战。努尔哈赤亦非常焦躁,一方面不甘心就此退兵回到老家新宾,一方面又想不到良策解决当时困境。愁眉不展的努尔哈赤带着一身怒气,挥着手中长枪,奔出营帐之外,突然用力将长枪插入土中。只见长枪只余下一小段木柄露在外面,其余都深深插入土中。众将士见努尔哈赤满脸怒气,赶忙围过来想将长枪拔出,几名士兵一起将长枪拔出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随着长枪拔出,一股清泉喷涌而出!泉水不仅味道甘洌,还源源不断地涌出,努尔哈赤大喜过望,不仅让全军将士饮用此泉,更将此处修成一座水井。此后多年,无论遇到多少个干旱天气,井水都未曾干涸,成为附近百姓的救命之水。后人为了纪念,将此井命名为“八旗井”。如今,这口八旗井就在祖氏酒坊厂内,这口古井,与地下暗泉相通,四季恒温8℃,内含特殊矿物质,四季泉涌不息,为酿酒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良水资源。

历经一千余年,以祖氏酒坊为代表的法库酿酒不仅有了深厚的历史沉淀,更不断改良技术工艺,在保留原始风味的同时与时俱进,备受辽沈饮酒人士的喜爱。古法酿酒,即外用树条编制的酒海,内用树皮纸和石灰、花泥、蛋清等糊制三百多层。所储的酒花香、曲香、梨香各异,最大的能装15吨,独有的满族酿法一脉相承,原汁原味。

“古法虽繁勿减其功。精选粮榖,勿混杂物,精良酿方勿能加减。酒岁分明勿昧良心。不求厚利不求量丰……”祖氏酒坊一直秉承祖训“以德制酒”,更保留着浓郁的满族习俗。这里延续春醅、秋酿的酿酒方法,遗留着石臼、石碾、石磨、石锅、石窗和酿酒神仙像等,在每个小作坊都可以看见,那独步一方的萨满文化,更让这千年古酒有了别样的醉意。

古窑内的清代主题画廊

古窑窑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