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崇明沙船独领风骚

崇明沙船独领风骚

时间:2022-0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崇明沙船的出现,在当时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崇明沙船承担着南北运输的重任,即从上海或者从江苏浏河到北京、天津这条航线上的航运。中国的崇明沙船上有一种减摇装置,就是减摇龙骨,这种装置对减少船舶的横摇起到了很大作用。此外,崇明沙船上的摇橹效率也很高。崇明沙船的活动地域最广。在今天上海市市徽的构成中,就有崇明沙船的图案。
崇明沙船独领风骚_东海瀛洲

风帆远去,潮汐依旧。今天,展示在首都人民大会堂上海厅里风帆高挂的崇明沙船模型,和那彪炳在上海市市标中雄风满鼓的崇明沙船图形,在人们的心中就是一座江海托举的丰碑。它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其沧桑历史和漫长航程。

崇明沙船

独树一帜的中国海船

崇明沙船

明《筹海图编》沙船式图

中国古代四大船种之一的崇明沙船,其体形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一直被航业界所称道:外形特征是平底、方头、方尾,多桅多帆,肋骨多,舱面建筑少。从现代科技的角度来看,船头尖,则开得快,且转向灵活,在沙洲之间行驶如履平地,快捷平稳。倘遇搁浅,也是安然平卧,不伤船体。这是崇明沙船有别于其他船型的显著特征。

崇明沙船的出现,在当时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崇明沙船承担着南北运输的重任,即从上海或者从江苏浏河到北京、天津这条航线上的航运。

那么,崇明沙船的技术中有哪些是对中国以及世界航运技术作出贡献的呢?

中国古代有一种造船技术,现在人们把它称为“水密隔舱”,大约发明于唐代。当时,中国的船和国外的不一样,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成互不相通的一个一个舱区,这种船舶结构是中国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它有一个特点,如果有一个舱漏水了,没问题,把舱里的东西搬一搬,船舱修好后,船可以继续行驶,具有良好的抗沉性能。而西方船只直至公元18世纪才有水密隔舱。

崇明沙船上还有一种技术叫减摇龙骨,也叫做梗水木,其作用是减轻船体摇摆,加强航行的稳定性。船的颠簸最危险的是横摇,超过一定角度就会翻船。中国的崇明沙船上有一种减摇装置,就是减摇龙骨,这种装置对减少船舶的横摇起到了很大作用。而外国船只安装减摇龙骨始于19世纪前25年内,比中国晚了数百年。

此外,崇明沙船上的摇橹效率也很高。古代人讲“一橹顶三桨”。古代中国人看到鱼在水里游,所以创造了橹。橹是中国船的特点,外国船没有橹,后来有人从中国的橹得到启发,发明了螺旋桨。崇明沙船很大,船有10根橹,甚至20根橹,这使得船前进的速度很快。

崇明沙船利用风的技术也达到了极致,不仅能够利用顺风,还能够利用侧风。崇明沙船上的帆可以组合起来,利用侧风前进,甚至对面来的偏风也能予以利用。当时,上海到北方的航线就是利用春天开始刮南风进行的,基本上一年跑两次,最多跑三次,冬天就歇息了,因为冬天刮北风,风大浪急比较危险。

崇明沙船促进上海的兴起

根据古代的航线图,上海的出海口在崇明,附近就是刘家港,早期在上海停的船大多是南方来的崇明沙船。元代的时候,上海到北方的航线已经有三条,都是沿海到山东半岛,再一直到天津、北京。崇明沙船的活动地域最广。

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崇明沙船的出现标志着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它对于中国的航运和世界的航运技术都有很大的贡献。

上海的兴起就与这航行于北洋的崇明沙船业的发展有着莫大的联系。当时,承载南北经济交流的交通方式主要有陆运、河运、海运三种,而海运是最经济且比较便捷的方式,所以终元之世,海运不废。上海,便是在这一次次的漕粮海运中,发展起来的。

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由松江府划出华亭县东北黄浦江两岸的高昌、长人、北亭、海隅、新江五乡,成立上海县,时有7.25万户。由此可见,当时上海人口密度之高,也必定有发达的经济圈才可以养活如此众多的人口。到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通过海陆运输的漕粮已达到380万石,较元朝第一次海运漕粮翻了90多倍,可见当时海运漕粮的繁盛场面。

水师中的沙船

自元明崇明沙船贸易兴起之后,上海的相关行业便依托崇明沙船贸易发展起来,并迅速繁荣,由此促进了上海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康熙年间,清政府把江海关由漴阙移至上海县城宝带门内,自此,北洋的崇明沙船进泊黄浦江,再加上长江内河来沪贸易的船只,上海成为东部沿海重要的转运贸易港口

可以说,崇明沙船业和沙船所进行的南北货物贸易是当时上海最主要的标志性产业,是其他一切行业的源头,这也是上海兴起和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在今天上海市市徽的构成中,就有崇明沙船的图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