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自古以来人们便择水而居——眉县

自古以来人们便择水而居——眉县

时间:2022-0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截至1989年底,全县注册库塘有100多座。杨家河水库是眉县境内霸王河右岸一级支流杨家河干流上一座小型水库,坝址在汤峪镇与营头镇交界处新寨村杨家河干流上,故取名杨家河水库。跃进水库是眉县境内汤峪河左岸一级支流见子河上修建的一座小型水库,坝址在汤峪镇政府西侧井沟村的见子河上游,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68.0万立方米。
小型库塘_眉县山水田园

自古以来人们便择水而居。20世纪,大多数地区虽然靠深井解决了人饮水源,但牲畜饮水多靠在村落低洼处挖池塘集蓄雨水或导引河水。20世纪80年代以前,农业生产还处在非机械化状态,牲畜是公社最主要的财富,队队都有饲养室,少则几十头,多则上百头牲畜,用水量非常大。所以村村都有供牲畜用的池塘,大则百来方,小则几十方。雨涝则泽,久旱则涸。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号召下,全国掀起了兴修水利的热潮,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水源,挖池修塘,逢沟打坝,蓄积水源,用于灌溉农田。截至1989年底,全县注册库塘有100多座。由于农业机械化代替了牲畜,加之水利条件的不断改善,当年修建的库塘大部分已废弃,只有少数规模较大、蓄水条件较好的库塘被保留下来,如今主要用于水产养殖,多数成为避暑、垂钓休闲之地。陂塘中蓄水容量在10万立方米以上的有3个:屈刘堡陂塘、双庙陂塘、范家寨陂塘;小型水库有4座:王家堡水库、杨家河水库、武家沟水库、跃进水库。

屈刘堡陂塘

位于汤峪乡屈刘堡村东,汤惠渠灌区,引汤惠渠水源。1973年秋开始蓄水。总蓄水量14万立方米。

双庙陂塘

位于金渠乡双庙村霸王河系灌区,霸王河水源。1972年9月建成,蓄水量10.1万立方米。

武家堡陂塘

位于横渠乡武家堡村,蓄洪工程,控制流域面积2平方公里。1973年3月建成,总蓄水量10万立方米。

王家堡水库

坝址位于横渠镇王家堡村,是汤峪河以东横渠镇南两条山沟汇合处修建的一座蓄水灌溉工程。这两条沟源于秦岭北麓山区,东支沟叫马蹄沟,长约4.5公里,西支沟叫狼窝沟,长约5公里。两沟汇合处的下游500米处为王家堡水库大坝,水库流域面积4平方公里,径流较小,主要依靠汤惠渠东干渠引汤峪河水进行调蓄。引水渠长4329米,设计流量3立方米/秒。水库设计洪水20年一遇,洪峰流量34立方米/秒,校核洪水50年一遇,洪峰流量43立方米/秒。

王家堡水库于1958年动工建设,1974年建成使用。枢纽工程由均质土坝、开敞式溢洪道和卧管涵洞组成。水库原库容118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03万立方米,死库7万立方米,滞洪库8万立方米。王家堡水库的功能是农田灌溉和水产养殖,设计灌溉面积1万多亩。水库水产养殖水面50亩,年产水产品20吨。

杨家河水库

是眉县境内霸王河右岸一级支流杨家河干流上一座小型水库,坝址在汤峪镇与营头镇交界处新寨村杨家河干流上,故取名杨家河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水产养殖功能的小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9.6平方公里,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36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24.4万立方米。防洪标准为30年一遇设计,300年一遇校核。设计洪峰流量为60立方米/秒,正常水位118.0米,校核洪峰流量116立方米/秒,校核洪水位为119.8米。

杨家河水库于1972年11月动工修建,1976年5月竣工。实际库容70万立方米,灌溉汤峪镇大法牛原和原下川道4100亩农田。水库枢纽工程由均质土坝、放水卧管涵洞和溢洪道三部分组成,坝高30米,坝顶长126米,坝顶宽5.0米。水库有效库容44万立方米。现在主要功能是养鱼。

武家沟水库

是眉县境内渭河右岸一级支流西沙河上一座小型水库,坝址在汤峪镇尖咀石村武家沟五组的远门河上,故取名武家沟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水产养殖功能的小型水库。1973年6月开工,1974年5月建成。控制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636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4.0万立方米。水库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设计,50年一遇校核;设计洪峰流量38立方米/秒,正常水位116.0米。

水库坝顶相对高程123.0米,坝高30米,坝顶宽6.0米,坝顶长122米。水库总库容19.8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5.0万立方米。武家沟水库设施灌溉面积1900亩,有效灌溉面积1500亩。

跃进水库

是眉县境内汤峪河左岸一级支流见子河上修建的一座小型水库,坝址在汤峪镇政府西侧井沟村的见子河上游,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68.0万立方米。设计洪水为20年一遇,50年一遇校核,洪峰流量26立方米/秒。

跃进水库修建于1968年8月,建成于1970年5月。坝高20米,坝顶长120米,坝顶宽6.0米。水库总库容22.8万立方米,有效库容7.3万立方米,原设计灌溉面积1500亩,有效灌溉面积1400亩。

青化截渗工程

青化截渗工程位于眉县横渠镇石马寺和嘴头村之间的泥峪河河滩,系原青化公社组织全社社员群众采取大会战形式建成,青化当地称其为“西水东调”工程,是为弥补泥惠渠灌溉用水而修筑的截取地下河床渗流工程。该工程最初的设计是群井工程,该地区水位较浅,设想在河滩打5个左右的大口井群,然后通过渠道引水过河上原,并入泥惠渠,浇灌石马寺以下地区农田。讨论时,有人提出建议:不如开挖一个巨型截渗槽,既可截流地下水,万一水源不足,还可引流珍珠泉水蓄水,相对于打井,工程简便,易于实施,决策层采纳了这个建议。全公社13个生产大队全部参战,于1978年2月12日动工,当年9月8日竣工。主体工程为一个东西向截断东沙河老河床的截渗槽,槽长340米,口宽15.4米,底宽5.6米,深10米。截渗槽下游边坡全部用片石水泥浆砌,其余三面均用块石干砌。安装8寸机泵2台,5寸机泵6台,电动机总装机65千瓦,提水量0.58立方米/秒,通过渠道向东引入泥惠渠。该工程竣工后,石马寺五组以下的宣窝、风池村、河湾、青化、金家庄等村农业灌溉全部依赖此水浇灌,泥惠渠基本废弃不用。该渠道也是后来规划实施的石头河东干渠九支渠。东干渠九支渠通水后,该工程交由嘴头村管理使用。从青果路上行至上石马寺右转西行约1公里,下坡过河即可看到长达340米的截渗槽。槽内水如碧玉,波光粼粼,两岸绿柳成荫,四围瓜果飘香,成为一道别致的景观。

青化截渗工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