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旅行社的旅游线路优化设置问题

旅行社的旅游线路优化设置问题

时间:2022-0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旅游线路问题设计与解决好坏与否,不但对提升乡村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旅游业务的开展过程中,任何一家旅行社均会高度重视旅游线路的设计与规划问题。
旅行社的旅游线路优化设置问题_基于区域扶贫开发视野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作为旅游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与承担者以及连接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相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重要桥梁与纽带,旅行社在经营中出售的产品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旅游线路。旅游线路问题设计与解决好坏与否,不但对提升乡村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旅游交通线路的优化问题探讨

旅行社在安排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时,需对旅游的线路问题进行科学的设计与规划。尽管在旅游线路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从优化的角度而言,如何设计出一条能实现出发地与目的地间的最短路径目标,是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实践中,所谓的最短路径当然并非能按欧基米德的几何公式计算得出。对旅行社而言,问题的关键应是怎样在多个线路组合中寻找出总路程最短的一条线路。然而,由于这样一种线路组合涉及多个节点间的多条道路的选择问题,因此线路会变得异常复杂。

寻找两点间的最短路径问题不但在旅行社的线路设计中经常遇到,而且对旅行社提升自身的行业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旅游业务的开展过程中,任何一家旅行社均会高度重视旅游线路的设计与规划问题。旅游线路的设计问题看似简单,其实真正做起来却并非如此。例如,某旅行社在设计一条“大连—北京”的旅游线路时,如何从大连到北京,一般来说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飞机直达;火车或汽车直达;先乘船至天津,再由天津经陆路(乘火车或汽车)抵京。三种方式怎样选择,其实并不简单。更何况,在每一种抵达方式中,情况又并非完全一致[36]。既然出行过程中,只涉及一两个目的地的线路设计问题都如此复杂,那么一旦目的地多又比较分散,线路的优化设计问题就更非易事。总之,由于实践中不同的交通方式的不同的组合对应着不同的路程、时间与成本问题,因而,如何通过有效的选择来形成最佳的旅游线路也就有了十分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目的地多且分散,那么线路的优化设计问题无疑会相当复杂;不过,就算是只涉及一个目的地,问题解决起来也并非十分简单。图5-4即是十分简单的线路设计例子。在这里,从景点O出发至景点T,中间共有A、B、C、D、E、F、G、H八个中间点。怎样在这种情况下,寻找出O至T的最短线路,其实并不简单。尤其是一旦其中的节点数量增加,情况就并非简单的笔算或观察能够得出,相反却需应用运筹学中的最短线路问题来进行求解。尽管现在许多的地理信息系统都设计出了最短线路设计模块,但最终的选择仍非易事。

图5-4 交通线路优化中的最短线路问题

在决策优化理论中,由于一个决策模型一般包含了自然状态、策略和损益值三个基本要素,因此本例的最短路线问题的数学模型又可表示如下:由于每段路的长度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状态,因此作为模型的参数便应是各边对应的长度权重wi;尽管每段路的长度并非决策者能够改变的现实,但各段路之间如何组合以及每段路程是否包含在结果方案中却是决策者可以控制的,这一点又构成了需要求解的决策变量xi(1表示该路段被选中,0表示未被选中);目标函数则为总路程(被选中的各段路程之和)最小(表5-6)。

表5-6 最短路线问题的数学模型

具体计算结果为:最短路径为O—A—B—E—F—T;最短路程为19。

实践中考虑到最优化的模型是可以进行动态调整的,因此这里还可进一步地讨论如下三个问题:一是修改参数。原因在于,不但作为实体的道路可以使用这个模型,而且旅行社在做时间安排时也可以使用这个模型;唯一的变动仅是将各边的权重改为时间。二是增减决策变量。例如在图5-4中,一旦AB段发生交通事故,我们即可将此段路程从模型中删除[37];同样道理,实践中如果新辟了道路,也可以增加边和边对应的权重。三是更改目标函数。事实上正是由于最优化模型是可以进行动态调整的,因此实践中只要是有起点和终点的线形、线路问题便均可考虑使用本模型。

二、周游型旅游线路的优化问题探讨

由于周游型旅游线路的优化问题比较复杂,因此我们在这里有必要设定两个基本前提。首先是由于形成闭合回路是组成旅游网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在这里我们只对如何形成一个闭合的最短环路问题加以探讨。其次是由于最短线路问题并不需要所有的节点都包含在考虑的路径中,因此我们在这里讨论的重点就应是怎样由出发地出发而途中必须不重复地游遍所有的景点并最后回到出发地的闭合回路问题。

尽管在旅游线路的优化设置问题上,上述情况常常遇到;但真正地解决起来,情况却十分复杂。原因在于,实践中如果有n个景点两两相连,那么也就有(n-1)/2条路线需要考虑[38]。也正是由于情况如此复杂,因此产生了一系列至今未能解决的NPC类问题。尽管如此,我们在这里仍为其构建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表5-7)。

表5-7 旅行商问题的数学模型

当然,与我们前面所讲的最短路线问题的数学模型一样,这里的旅行商问题的数学模型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动态调整。首先,必游路径。在旅游线路设计与优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某段路程必须要包含在结果线路中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一般有两种处理办法:既可以将其作为一个约束条件加入最优化模型[39],又可以把这段路的路程设为“0”[40]。原因在于“必须包含的路”与“必须不包含的路”这两者的情况是相互对应的。其次,这个模型也可以求总路程最长的闭合回路,只要把目标函数略作调整(求最小值改为求最大值),然后重新计算即可。此外,与最短路程的模型相似,这里也可以求最小成本和最短时间问题。最后,本模型同样适用于旅游景区。在游览过程中,既然一般旅游者均想走重复的线路,因此,旅游景区在向旅游者推荐游览线路时,就可以借助本模型。

三、旅游路线与旅游时间表制定问题探讨

在旅游设计与安排过程中,旅行社除了要合理安排和规划旅游线路的长度以力求不走回头路、不走冤枉路和形成有效的闭合回路外,还需充分考虑其中的线路在时间安排上的合理问题。否则,再好的线路安排也会失去其内在的价值与影响力[41]。也正是有鉴于此,人们常说:真实的旅游线路是具有时间、空间、成本和内容的四维结构的行程时间表。

表5-8是一个示例的旅游行程安排表。透过这个表我们不难发现,旅行社在安排行程时一般既要考虑时间段问题,又要考虑相应的时间点问题。时间段包括游览景点的时间、路上交通的时间和等待的时间。这三类时间段尽管不是确定的,然而由于其可能符合某种随机概率分布,因此依据相关的历史数据,我们仍可进行粗略的估测。时间点包括相关景点的开放时间及关闭时间[42]、交通工具的运行时间[43]等。与时间段有别,时间点一般是确定的、可预见的和不易改变的。由于这个例子过于粗糙,因此这里也就不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学模型。尽管如此,实践中我们还是可以把动态模拟的方法应用到这类问题中,通过用计算机模拟一个或多个分布来具体讨论在一定的概率保证下的相关策略的优化问题。

表5-8 旅行时间表(示例)

四、一般性结论

尽管分析中我们分别讨论了最短线路的优化问题、旅行商的问题以及旅游路线与旅游时间表的制定等,但就其对旅行线路的优化设计这一大问题来说,上述三方面的问题其实是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的。相比较而言,旅行商的问题比最短线路的优化问题要复杂得多;而设计过程中的环形线路问题又要比线形线路问题难处理得多。当然,如果其中再加入对时间因素的考虑,尤其是在引入了相关的一些随机变量后,情况就会变得更加复杂。为了分析与说明的方便,本书中我们按照运筹学理论的分类讨论了利于线路的优化问题。然而事实上,每一个实际的应用却又都需对相关的所有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就本书的探讨而言,其进行的主要是一种理论上的推导且针对的也只是一类问题而非某一个具体问题。既然如此,实践中针对任何具体的问题分析,我们就有必要结合管理者的经验和需求并在对大量的细节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否则,所谓的“真正地解决旅游线路的优化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注释】

[1]其激励效应主要表现为对经济主体的潜能与创造力的激发,而制度的约束效应主要体现为对人们的行为界限的规定使得负的外部性行为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2]实践中,好的制度可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经济运行方式,降低社会经济运行成本并在使一个社会的创造力被充分释放的基础上,不断推动生产函数的创新并促进与刺激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反,那种坏的或者说是不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制度则会压制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与创新,不能有效地控制社会秩序并容易在导致许多社会行为失范的基础上,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3]诸如相关的准则、习惯和行为方式等。

[4]龙胜龙脊地区是壮瑶等民族在桂北的重要聚居地,这里的壮族因特殊的地域环境影响,他们的语言、服饰、婚嫁等方面的习俗不同于广西其他地区的壮族;而这里的瑶族在壮族的聚居周围的环境的影响下,也相对完整地保护了本民族文化的独立性。龙脊梯田的人文景光与独特的壮瑶民俗文化的有机结合,最终演变成了极具代表性的乡村民俗旅游的典型代表。

[5]1988年,龙脊梯田景区即被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广西主要领导在视察龙脊景区后批示在资金和政策方面对龙脊景区的开发提供更多的支持,而龙胜县政府更是通过各种途径打造龙脊民俗旅游品牌。据统计,仅2000年,龙胜县旅游总公司、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即先后投入500多万元资金改善景区的基础建设。政府的直接和间接推动是龙脊景区引领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6]对此,徐赣丽在《民俗旅游与民族文化变迁》中描写道:龙脊景区的金竹寨村民在自己的山歌中唱道:“金竹天生美景佳,寨上石龙添锦花。古老松杉参云立,昔日谁人重视它。此时突然变化大,好景旅点新开发。贵客常临到数国,宾访不息传众家”。此外,由于景区的歌舞表演队还常代表地方文化使者去全国各地演出,见多识广后他们自己也说:以前傻傻的,后来去了桂林、南宁、上海、广东、山东等好多地方,见了大世面,胆子也变大了。

[7]在龙胜的龙脊景区,除了抬轿子这样的重体力活由男性承担,其余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工作基本由女性承担。

[8]尽管如此,目前在诸如龙胜这样的乡村旅游发达的地区,在社会管理工作中,女性的地位仍远不如男性。

[9]例如作家邵华对龙脊景区的赞美、冯玉祥将军的孙女冯文真七上龙脊后对民族文化的肯定等,对景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就是一种很好的宣传。

[10]在云南丽江的泸沽湖地区,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相关工作的人占全村寨劳动力就业总数的70%多,而在广西龙胜县的龙脊景区的平安寨几乎家家户户均以各种方式参加旅游经营活动;此外,贵州台州县施洞镇的塘龙村,50户人家中就有18户从事银饰旅游产品的加工工作,13户制作刺绣旅游工艺品,6户为旅游定点接待户。

[11]例如,有龙脊景区四宝之称的香糯、辣椒、水酒、茶叶,原本就是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制品,但作为旅游商品资源挖掘后,其价值发生了极大变化。

[12]同样以广西龙胜的龙脊景区为例,在这里,原先已存在多年的梯田景观、壮瑶干栏民居、壮瑶民族服饰与饮食文化、壮瑶歌舞与生产生活方式等在没有被当作旅游产品开发和利用前,几乎无人认识其内在价值;然而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其被作为民俗旅游产品开发和推向市场后,其内在价值便表现为现实中实实在在的价值并最终成了促进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13]现实中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湖南湘西地区凤凰县的民俗和民族文化资源不但丰富,而且极具特色,然而由于思想意识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大家既未认识到资源的社会价值,更谈不上对其进行旅游开发与利用了。同样,广西龙胜县的龙脊地区、云南大理和丽江地区、贵州黔西南地区及西藏、新疆、青海等不少地区的民众长期以来也是耻于经商、羞于谈钱、人情重于一切,不仅给客人抬轿子之类的工作在他们看来是一种“耻辱”,而且对借助自己的特色文化资源来为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也持坚决的否认态度;在此态势下,又何谈乡村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呢?

[14]例如,龙脊景区的“寨老制”,我们在展示时就应注意尽量避免对“大宗族势力”的误导,而对“神信仰”的力量展示就应避免对封建迷信思想的强化等。

[15]突出的如政府在一些落后地区推广特色种养项目,出发点不可谓不佳,然而由于不少落后地区山多地少,远离市场,因此实际效果不太理想

[16]人年均口粮200 kg以下,人均年收入200元以下。

[17]这种社区严格而言既是一种空间概念,又是一种旅游范畴。

[18]所谓的“精英主导模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旅游发展决策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无论是旅游发展决策权还是旅游资源的所有权均完全由政府和某些代表政府利益的企业或集团控制,村民即便能参与这一过程,也属于被动参与而无任何的决策及决策建议权。

[19]这种模式既能充分利用乡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并调动社区居民旅游开发和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能通过公司化的运作来规范农户的服务工作并避免出现不利于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不规范竞争和服务行为。例如地处伏牛山区的重渡沟,在乡村旅游业发展之初即选择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并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潭头旅游开发管理公司,既规范了乡村旅游行为,又形成了自己的旅游产品品牌并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0]这种模式下,公司一般不与农户直接合作,而是通过当地村委会组织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开发活动,只是其中的专业服务培训和相关规则的制定由公司具体负责。

[21]厦门的黄厝村的乡村旅游开发比较有代表性,大家把乡村旅游资本、乡村旅游资源、农户的技术和劳动量均转化为股本,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收益实行按股分红和按劳分红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了景区居民参与景区开发和管理的积极性。

[22]如在饮食文化里就有“侗不离酸”的说法,尤其是侗族民间的酸鱼、酸鸭、酸猪肉及各种酸蔬菜等是相当有特色和代表性的。

[23]例如在采茶叶时,侗族的采茶姑娘、妇女等都会唱起采茶歌,歌声嘹亮满山飘。

[24]其形式是几个年轻的小伙子和几个年轻的姑娘对歌,相互表示情意。

[25]郭沫若在1965年10月不但挥笔题写了“程阳桥”三字,而且还特地赋诗一首:艳说林溪风雨桥,桥长廿丈四寻高。重瓴联阁怡神巧,列砥横流入望遥。竹木一身坚胜铁,茶林万载茁新苗。何时得上三江道,学把犁锄事体劳。

[26]如桂林就是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品牌吸引了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27]确切地说只能是核心旅游资源,不能说是品牌。

[28]准确地说即存在兴建道路的可能性。

[29]为了简化,这里假设景区单位长度道路的建筑成本是相同的;不过,万一这个假设不成立也无多大关系,原因在于只要把各边的权重改为该路段的建设成本,同时再把目标函数设为总成本最小便可。

[30]图中的b、d两个景点之间即是如此。

[31]当然,判断能否接受的依据还是与各景点的距离有关。例如,500 m的距离或2 min步行的路程是可以接受的,否则便为不科学并难以被人接受。

[32]这里值得指出的是,图中各边上的数据不是道路的长度,而只是依据长度判断得出的一个二分变量;其中,1表示可覆盖,0表示不可覆盖。这是此类问题的一个显著特点。

[33]相比较而言,那些旅游者密集的景点相应地就需安排更多的厕所,否则这些景点附近的厕所会很拥挤。

[34]此类举措与国家旅游局在旅游黄金周期间及时公布各景区、车站的情况并实现合理分流局面的逻辑是一致的。

[35]当然,这种假设的局限性还是比较明显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分析中有旅行商的合作更能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游览中要使旅游者不走回头路实际上也是很难操作的。

[36]例如,如果选择乘火车,就还有一个特快还是普快的问题。

[37]当然在这里还有更简便的方法,那就是将1改成100或1000;原因在于:走不通的路,其长度就相当于无穷大,而100或1000相对于其他路程的长度就好似无穷大。

[38]例如,如果某项旅游活动中涉及5个节点,最佳线路便有12种可能的解;而如果是7个节点,则有360种可能;10个节点时,则有181440种可能;14个节点时,可能性更是高达3113510400种。

[39]也可以说是把这条边对应的决策变量改为常量参数。

[40]这一点与最短路程问题把“被阻断的路的长度设为无穷大”的逻辑是一致的。

[41]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出行中仅就乘火车而言,各人的要求就有差别,有人希望白天游览、晚上在车上睡觉,有的人却并非如此;再如,旅行过程中的就餐时间的安排问题,也需全面考虑,否则极易引发旅游者的意见。

[42]如动物的表演时间及电影的开始时间等。

[43]如火车的开车时间、航班的起飞时间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