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界遗产含嘉仓,天下第一规模大

世界遗产含嘉仓,天下第一规模大

时间:2022-0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洛阳再次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含嘉仓因此也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20世纪70年代,含嘉仓在洛阳市老城区北部被发掘,从此,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再停留在“天下第一粮仓”的概念化符号上。洛阳,成为中国唯一列入大运河和丝绸之路两个世界遗产的城市。除证实了含嘉仓的“身份”,这块铭砖还记录了出土仓窖的位置、储量重量、存入日期,仓吏姓名等信息。
世界遗产含嘉仓,天下第一规模大_名都记:洛阳

604年,隋文帝杨坚之子杨广,杀父弒兄,登上皇帝宝座,是为隋炀帝。他亲自登上邙山,察看洛阳地形,认为洛阳是绝好的军事要地,决定在洛阳建立东京城,后改为东都城。洛阳再次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隋炀帝好大喜功,曾三次出征高丽,生活穷奢极欲。隋将宇文化及杀死了隋炀帝,不久隋朝灭亡。621年,秦王李世民率军围攻洛阳,隋朝的残余势力王世充降唐。武德九年,李世民继唐高祖李渊称帝,史称唐太宗。据历史记载,唐王朝建立后,李世民深刻认识到粮仓在城外的弊端,决定在洛阳城内建立粮仓,以保证特殊情况下洛阳城内的粮食供应,避免重蹈当年隋统治者的覆辙。李世民精心谋划建造的粮仓就是含嘉仓。含嘉仓不仅供应洛阳城里的粮食,还起着关东和关中之间漕米转运站的作用。同时,唐王朝还规定,东都洛阳以东的租米都先集中在含嘉仓,再由含嘉仓通过陆路运至陕州(今属三门峡市陕县)。含嘉仓因此也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含嘉仓,在历史文献里屡屡提到却给墨甚少。20世纪70年代,含嘉仓在洛阳市老城区北部被发掘,从此,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再停留在“天下第一粮仓”的概念化符号上。作为入选大运河申遗的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也成为国内众多学者纷至沓来、追古溯源的文物宝地。

2014年6月22日,中国两项重要申遗项目——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洛阳,成为中国唯一列入大运河和丝绸之路两个世界遗产的城市。

又据河南大河网的说法[4],唐初的皇帝在关中饥荒的年代,率文武百官就食洛阳,得雅号“逐粮天子”。有了含嘉仓,每逢关中缺粮,朝廷可从容调拨。

“文献虽然对含嘉仓有记载,但所给笔墨不多。关于含嘉仓的具体位置,只知是在洛阳隋唐城东城以北,而发掘的位置恰恰在这个区域。”原洛阳古墓博物馆馆长余扶危说,猜测虽然有其合理性,但缺乏“板上钉钉”的佐证。

说起含嘉仓的发掘过程,不得不提一块铭砖。20世纪70年代,洛阳火车站车辆段进行基础建设。在施工中,工人们挖出了一个圆形窖口形状的古迹,他们立即向洛阳市文化局和洛阳博物馆汇报。国家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拨专款对含嘉仓遗址进行重点考古发掘。当时,在洛阳博物馆工作的余扶危参与了整个发掘过程。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余扶危和同事在19号仓窖底部发现了一块长32.5厘米,厚6.5厘米的铭砖,正是这块铭砖证实了余扶危和同事们的猜想。余扶危今年73岁,提起当时的情景,他依然历历在目:“现场发现了粮食、席子、糠,加上发掘出来的圆形的窖口,我们当时就确定这里就是一个粮仓。”余扶危和同事们做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这里会不会就是有“天下第一粮仓”之称的含嘉仓?

洛阳含嘉仓遗址

余扶危说:“铭砖的前三个字就是‘含嘉仓’,看到这三个字,我和同事们心情激动极了——这里果真是含嘉仓!”除证实了含嘉仓的“身份”,这块铭砖还记录了出土仓窖的位置、储量重量、存入日期,仓吏姓名等信息。余扶危说,从铭砖记录的内容来看,当时粮食的储存已经制度化、科学化。确认含嘉仓存在的铭砖如今就在洛阳博物馆“运河中枢——大运河与洛阳”的展厅内,它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5]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隋唐研究室副研究员王炬介绍,据勘察,含嘉仓内已勘探出粮窖287座,其中160号仓窖保存有约25万公斤炭化谷物。“25万公斤粮食在当时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下,约合近千农民一年辛勤劳动的果实、数千农民一年的口粮,可见含嘉仓规模之大,储粮之丰富。”他说。据有关史料记载,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全国主要大型粮仓的储粮总数为12656620石,含嘉仓就有5833400石,占了储粮总数将近1/2。

注解:

[1] 李学勤.丹尼尔及其考古学简史[M].合肥:黄山书社,1989.

[2] 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M].北京:三联书店,1990.

[3] 参见《魏书》卷114志第20。

[4] 见2013年7月1日大河网—大河报。

[5] 参见2013年6月13日《洛阳大河报》、大河网:《洛阳面临两场申遗大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