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富川瑶族风雨桥

富川瑶族风雨桥

时间:2022-0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富川瑶族风雨桥是中国传统廊桥的一个分支,有拱桥式、石梁桥式和木梁桥式三种形式。富川瑶族地区的风雨桥立面造型丰富,与侗族的风雨桥及其他地区的廊桥不管是在形制、做法上都不相同,是广西瑶族地区独有的一种桥梁形式。现保存较完整的有20多座,2013年,富川瑶族风雨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西侗族、瑶族风雨桥均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廊桥。
富川瑶族风雨桥_桂筑华章:广西历史建筑遗存

富川瑶族风雨桥是中国传统廊桥的一个分支,有拱桥式、石梁桥式和木梁桥式三种形式。其中拱桥式风雨桥有6座,石梁桥式风雨桥有10座,木梁桥式风雨桥有11座;单跨的有13座,双跨的有6座,三跨的有5座,四跨的有1座,五跨的有2座。最长的达30米,最短的仅有6米。桥宽在3~6米之间,桥亭最宽的有10米。桥的上部有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桥盖(桥屋),桥盖由亭、廊组成,有单廊、单亭单廊、单亭双廊、双亭双廊、重檐单廊5种。桥的入口最多见的是用广西北部民居中的三花山墙做成牌坊式的门,少数用硬山顶的山墙作为入口。桥亭有单檐歇山顶、单檐悬山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悬山顶等做法;有的桥亭用砖墙将两侧封闭,做成与宅居相似的形式;还有部分桥亭做成楼阁,高2层或3层。木构架以穿斗构架为主,有的使用抬梁和穿斗混合构架的做法。

富川瑶族地区的风雨桥立面造型丰富,与侗族的风雨桥及其他地区的廊桥不管是在形制、做法上都不相同,是广西瑶族地区独有的一种桥梁形式。现保存较完整的有20多座,2013年,富川瑶族风雨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龙风雨桥,建在迴澜风雨桥以南350米处的黄沙河下游,始建于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清嘉庆元年(1796年)重修,桥长26.7米。

年代   明至清

地点   富川瑶族自治县

迴澜风雨桥,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下花园和三园栋之间的黄沙河上,东西走向,桥长37.54米,始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是富川瑶族风雨桥建造时间最早的风雨桥。

廊桥也称为虹桥、蜈蚣桥等,即有顶的桥。廊桥主要为木结构,加顶可保护桥梁,同时亦可遮阳避雨,有供人休憩、交流、聚会等作用。廊桥在中国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汉朝已有关于廊桥的记载。在中国古代书画中也能看到廊桥的身影。广西侗族、瑶族风雨桥均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廊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