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园林的艺术风格

中国园林的艺术风格

时间:2022-0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也是我国古代造园艺术所经历的漫长不息的道路。中国古典园林是典型的自然山水园,是人工与自然结合的产物。园林中的山有真有假。水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血液。
中国园林的艺术风格_中国旅游文化

二、中国园林的艺术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除了满足人们生活、起居和宴饮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追求在小小的天地中,在有限的空间里,尽量再现大自然的山水美景,塑造出一个抒情寄志的生活空间。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热爱大自然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的共同之点。所不同的是,人类能够改造自然,创作自然,欣赏并享受自然的美。这也是我国古代造园艺术所经历的漫长不息的道路。中国古典园林是典型的自然山水园,是人工与自然结合的产物。中国文人自古就热爱大自然,崇尚大自然,以天地之美为美,故而山川形胜,万千景象莫不成为造园创作的蓝本和不绝的源泉。因此在造园时,无论聚石引泉,还是植林开涧,总是最大限度地再现自然山水,力求自然野致、旷达风流,从而体现“移天缩地在君怀”的意蕴。

(1)筑山

山体构成园林的地形骨架,决定园林空间的形态。园林中的山有真有假。一般说来,皇家园林规模宏大,以真山居多;私家园林空间有限,以假山为主。造园艺术家以土、石为材料,对自然山水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夸张,“浓缩”成假山和置石。

1)假山体量大,将园林分割成不同的空间或坡度,以适当地布置景物,可游可观,使游人有如置身于山林之感。叠山用的石料主要是湖石和黄石两种。湖石以太湖石最为著称。由于这种岩石属于石灰岩性质,经长年累月的湖水溶解侵蚀,波浪反复冲刷,因而其表面凸凹不平,内部多孔洞罅穴。湖石假山的杰作当首推苏州环秀山庄的湖石假山(见图5.8)。它是由清代常州叠石名家戈裕良精心设计建造的。假山整体富于气势,局部处理细腻,形态逼真,结构精致,在有限的空间里,表现出高峰、危径、飞梁、绝壁、洞壑、石室、水谷等多变的山水空间个性,给人以不尽的审美品味。

img106

图5.8 环秀山庄的湖石假山

与湖石假山相比,黄石假山则显得雄浑质朴,这是因为黄石本身比较厚重、笨拙,不像湖石那样玲珑剔透。江南园林中以上海豫园、扬州个园、苏州耦园的黄石假山为佳。豫园的假山雄伟中有秀润之气,个园的假山雄伟中有玲珑之趣,耦园假山雄伟中带峭拔之致。

2)置石体量小而分散,装点布置在园林中。庭院内的置石多为景观的主体。形态与空间尺度相称,与周围的景物浑然一体,耐人寻味,主要以观赏为主。例如,太湖石的观赏讲究“瘦、皱、漏、透、丑”。“瘦”就是竖高横短,顶部宽重,底部窄狭,亭亭壁立,孤峙无倚,欲倒而立;“皱”是指石上有凹凸之皱折,山石有皱才能显出苍老,方有真山之气;“漏”是指石上有大孔小孔,涡洞相套,上下贯穿,四面玲珑;“透”就是通透,石体之内有孔洞彼此贯通;“丑”是指丑中求美,丑中见秀。历史上有许多名石,现存的主要有:瑞云峰(见图5.9),江南三大名峰之一,现存苏州第十中学内;冠云峰,现存苏州留园内,留园旧有十二名峰,冠云峰为其首;玉玲珑,江南三大名峰之一,现存上海豫园;青芝岫,现存北京颐和园。

img107

图5.9 瑞云峰

(2)理池

古人云:“天下之山,得水而悦;天下之水,得山而止。”无山,水无依存,无水,山无生气。水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血液。园林中的泉、溪、瀑、池、湖等都是根据不同的组景需要设计的,与建筑、山石结合在一起,形成动与静、刚与柔、虚与实的对比。

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渺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是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是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是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是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

1)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榭,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者临水布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

2)隔。隔法筑堤横断于水面,或是隔水净廊可渡,或是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是涉水点以步石,正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如此则可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3)破。水面很小时,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可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犬牙交错,并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是一洼水池,也给人深邃山野风致的感觉。

园林中对水态、水声综合而又巧妙的运用,当数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最为奇妙。

资料链接

无锡寄畅园

寄畅园(见图5.10)坐落在无锡市锡惠公园内,该园名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句“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中的“寄畅”两字。

img108

图5.10 无锡寄畅园

寄畅园属山麓别墅类型的园林。现在的面积为14.85亩,南北长,东西狭。园景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巧于因借,混合自然。假山依惠山东麓山势作余脉状。园中有水池曰锦汇漪,池西北辟有涧道曲流,引来园外惠山的二泉伏流。伏流入园之后,时而流过山涧浅滩,浪花飞溅,哗哗作响;时而汇入深潭,无声无息,涡旋暗转;时而漫流为泉,于山石间叮咚脆鸣;时而又聚为飞瀑,轰然直下。各种水声相互应和,兼与深壑共鸣,犹如八音奏鸣,形成一支美妙动听的交响乐,故名八音涧。郁盘亭廊、知鱼槛、七星桥、涵碧亭及清御廊等则绕水而构,与假山相映成趣。园内的大树参天,竹影婆娑,苍凉廓落,古朴清幽。其巧妙的借景、高超的叠石、精美的理水、洗练的建筑在江南园林中别具一格。

寄畅园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自然的山,精美的水,凝练的园,古拙的树,巧妙的景”。难怪清朝的康熙、乾隆两位皇帝曾多次游历此处,一再题诗,足见其眷爱赏识之情。北京颐和园内的谐趣园、圆明园内的廓然大公(后来也称双鹤斋)均仿无锡寄畅园而建。

(3)植物

花木有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了花木也没有美感。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也很严格。一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都追求自然美。二讲色美,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斑驳的狼榆、白色的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力求一年四季,园中自然之色,不衰不减。三讲味香,要求植物淡雅清幽,不可过浓,以免有娇柔之嫌;也不可过淡,以免有意犹难尽之妨。四讲境界,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的衬托作用往往和园主的精神境界有关。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暇,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等。

园林中有了花木,就有了生气。几丛翠竹、几枝梅花点缀在山石、楼阁之间,不仅使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而且形成刚柔相衬的气氛;水中的荷花亭亭玉立,随风摇曳,不仅改变了水的单调,而且与天光云影、亭阁倒影交织在一起,常常形成一幅幅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绚丽多姿的水粉画。

2.建筑美与自然美相融合

亭、台、楼、阁、厅、榭、轩、舫、桥廊是中国园林建筑的主要形式。有人把建筑看做是园林的“眼睛”,人有了眼睛,才能有神采,园林有了建筑,也就有了艺术之美。融自然美、建筑美、艺术美于一体的园林建筑布局讲究自然之趣,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融入一体,将亭台楼阁分散、穿插于山水风景中,处处成景,人工美与自然美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

以常见的亭、廊、桥为例,它们所构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都是独具匠心的。

如亭,不仅造型非常丰富多彩,而且它在园林中间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如苏州西园的湖心亭、拙政园别有洞天半亭、北京北海公园的五龙亭。

再如长廊,它在园林中间既是引导游客游览的路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如当人们漫步在北京颐和园的长廊之中,便可饱览昆明湖的美丽景色;而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苏州怡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墙上形式各异的漏窗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景中有景,小中见大,变化无穷。这种漏窗在江南古典园林中运用极广,是古代建筑匠师们的一个杰出创造。

至于中国园林中的桥,则更是以其多姿多彩的形式,在世界建筑艺术上大放异彩。最突出的例子是北京颐和园的十七孔桥(见图5.11)和玉带桥。它们各以其生动别致的造型,把颐和园的景色装点得更加动人。此外,江苏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苏州拙政园的廊桥则又是另一种风格,成为这些园林中最引人注目的园景之一。

img109

图5.11 颐和园的十七孔桥

3.诗情画意般的情趣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诗情画意”。

(1)园林造景宛如风景画

任何园林的实际空间都是有限的,而艺术意境则要求无限。造园家要想在这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丰富多样、各具个性的景观和不尽的意境,首先就得在宏观上加以把握,充分运用抑景、漏景、框景、借景等艺术手法,将园林空间进行分割,以增加风景的层次感,在视觉上扩大其空间感。

1)抑景。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如苏州园林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游客的视线,使人们一进园门只是隐约地看到园景的一角,几经曲折才能见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

2)漏景。园林的围墙、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者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者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3)框景。框景就是将园林中一些精妙巧雅的景观通过一定的方式框起来,造成一幅立体的画面。据说框景最初是由清代戏剧家(亦精通造园)李渔首先试做的。他曾设计了一种供游览的小船,船舱全部封闭,只在左右两边开设两个扇形小窗,游人见此情景,大惑不解。李渔却笑而不答,让人一试。果然,人坐舱中,透过小窗往外看,只见两岸的水光山色、寺庙宝塔、丛林竹园,还有那樵夫、渔翁、醉汉、仕女,连人带马一齐进入这小小的扇面窗内,宛如一幅幅天然图画,人们无不为之赞叹。此后李渔将此法移用到自家的园林里,在“浮白轩”厅堂中央开了一扇窗户,用彩纸装裱窗框四周,做成一个画框;然后在窗外不远处栽竹置石,透过窗框望去,俨然一幅堂画。他将此种窗画称为“尺幅窗”、“无心画”。苏州园林中几乎随处可见这种尺幅窗。如苏州留园揖峰轩的厅中正墙上开有三个尺幅窗,俨然三幅竹石无心画;石林小屋两旁的六角形小窗,收入窗外的芭蕉竹石,恰似两幅宫扇画面。另外,通过园林中的洞门也可以形成美妙的框景,最典型的莫过于扬州瘦西湖的钓鱼台(见图5.12)了。此亭四面各有一圆形洞门,从亭内中部外望,一洞含五亭桥,一洞含莲性寺白塔,若在特定位置,则两个洞中各含一景,且同时尽收眼底,一彩一素),一。一立,堪称绝妙。

4)借景大至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其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所以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远借”就是借远方的景色。比如,颐和园远借1千米之外的玉泉山上的玉泉塔,。错使很多“旅游者认为玉泉塔就是颐和园的一部分所谓邻借”是指园内距离不远的景物,彼此对景,互相衬托,互相呼应。如颐和园中“知春亭”附近的亭、桥、柳、石等互相因借,显得协调而优美。“仰。借”一般是指园林中的碧空白云或明月繁星等天象不过,像仰望山峰、瀑布以及苍松劲柏、宏伟壮丽的建筑、也可称为仰借。“。俯借“”则是指凭”栏望湖光倒影临轩观池鱼游跃等应时而借是指善于利用一年四季或一日之间不同的时辰景色的变化——如春天的花草、夏日的树荫、秋天的红叶、冬天的雪景、早晨的朝霞旭日、傍晚的夕阳余晖……都可应时而借。

img110

图5.12 扬州瘦西湖的钓鱼台

(2)文人、画家利用题额、楹联传情达意

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存在着大量的题额(或题匾或匾额)与楹联,它们既是诗文与造园艺术结合以表现园林“诗情”的主要手段,也是文人参与造园创作、表述园林意境的主要手段。他们往往用最精湛的语言,将景观的美妙之处以匾额或楹联的形式“点睛”出来,使得园林内的大多数景观无不“寓情于景”,随处皆可“即景生情”。同时,作者的借景抒情也感染和激发旅游者的浮想联翩。旅游者在游园时领略的不仅是视线所及的景象,而且还会不断在头脑中闪现“景外之景”、“象外之旨”。

题额的字数以二字、三字、四字居多,也有字数更多的。其中以四字题额最有特色,不仅念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富有诗情画意,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例如,杭州西湖的金沙堤上有座小石桥,其实它不过是一座普通的砖砌石拱桥,其貌不扬。然而古人却将这一带的风景题名为“玉带晴虹”。这样一题,旅游者便以“玉带”观桥,以“晴虹”望桥,越看越像,好像它真成了飘洒的玉带、美丽的彩虹。我国历史上很多著名的文化名城和园林都有很多这样的题额,如著名的“西湖十景”、“燕京八景”、“潇湘八景”等。这种题额的艺术妙在它婉转、含蓄,耐人寻味。

题额不同,人的感受也会存在很大差异。如苏州拙政园内有两处观赏荷花的地方,一处建筑物上的匾额题为“远香堂”,另一处则题为“听留馆”。前者得之于周敦颐咏莲的“香远益清”句,后者出自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句,一样的景物,由于题额的不同却给人以两种感受,物景虽同而意境则殊。拙政园西部有一高轩,姚起孟写有隶书的题额:“与谁同坐轩”,其语出自苏东坡词《点绛唇》:“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题额者把答案藏匿起来,非常耐人寻味。

留园涵碧山庄左边爬山长廊之巅有一亭轩,题额为“闻木樨香轩”,木樨,桂花之别称。这个题额的出典还有一个故事。宋文人黄庭坚潜心禅理,师从晦堂。他向晦堂请教修道的捷径,晦堂说,禅道无隐。黄庭坚仍不得要领。有一次,晦堂与他一起在园中散步,其时正值树上丹桂盛开,晦堂说,禅道如同木樨花香一样,虽不可见,然而上下四方无不弥满,所以无隐。黄庭坚方始感悟。这些楹联、题额,看来只言片语,但其中蕴含着不少故事和文学知识,细细玩味咀嚼,不仅情趣盎然,而且获益匪浅。

中国园林的设计构思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艺术,园中景观富有诗歌的韵律感和国画的写意魅力,情景交融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突出特点。

4.寓情于景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简单说来,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此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融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之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江南的私家园林大多为封建时代的官员、文人、士大夫所筑,在园林建筑中普遍蕴涵着天人合一的人生观和虚静淡泊的隐逸思想,他们把园林看成是“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壶中天地。

关于意境一般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

(1)表达真挚的情感

真诚、执著、和谐的情感是人类追求、向往和力争实现的目标之一。我国很多园林都着力表现这种美的情感。其中以苏州耦园对感情美的表现最为淋漓尽致。

耦园的主人沈秉成于清末辞官之后,夫妻一起隐居于苏州,筹建耦园。何以取名耦园呢?“耦”者,古代两人一起耕地为耦,通“偶”字。耦园者,夫妻二人一起耕作之园也。围绕着这一感情的主题,耦园中几乎所有的景点都充分展示和寓意着沈氏夫妻之间的真挚情感。

古人造园植木,也善寓意造景,选用花木常与比拟、腊寓意联系在一起,如松的苍劲、竹的潇洒、海棠的娇艳、杨柳的多姿、腊梅的傲雪、芍药的尊贵、牡丹的富华、莲荷的如意、兰草的典雅等。善于利用植物的形态和季相变化,表达人一定的思想感情或形容某一意境,如“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表示坚贞不渝;“夜雨芭蕉”,表示宁静的气氛;海棠,为棠棣之华,象征兄弟和睦之意;枇杷则“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石榴花则“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宜多”。树木的选用也有其规律:“庭园中无松,是无意画龙而不点睛也”;南方杉木栽植房前屋后,“门前杉径深,屋后杉色奇”;利用树木本身特色“槐荫当庭”;“院广梧桐”,梧桐皮青如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赏心悦目。

(2)表达高尚的人格

人格是人的道德、品质、能力、气质、性格的综合表现。作为艺术作品的园林,必然表现出园林主人特有的人格。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向来充满了社会责任感,希望“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当所有的努力破灭后,他们或者逃遁山林,与世隔绝;或者落户城郊,构建园林,以此来独善其身,寄托理想。

比如苏州怡园中有座“锄月轩”,“锄月”二字取自陶渊明的诗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沾衣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诗的原意显而易见:隐逸乡间,自耕为食,不与当时的官场社会同流合污。怡园主人与陶渊明的隐居思想不谋而合,产生共鸣,故从陶诗中摘取“锄月”二字,以名其轩,以明其志。又如拙政园内遍植荷花,主厅远香堂及其他亭阁的命名如“荷风四面亭”、“听雨轩”、“香洲”等与荷花有直接关系,这正体现了园主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来自比高尚的品格。另外,如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常州的红梅阁等,或是亭外遍植梅花,或是以“梅”名园,都代表了文人的高尚品格。

那么,苏州园林的沧浪亭,拙政园和恰园的“小沧浪”,网师园的“濯缨水阁”又都有含何意呢?原来这与《楚辞·渔父》中记载屈原被逐的故事有关。屈原是战国时代楚怀王的大臣,当时有位渔父问他为什么会被楚怀王放逐,屈原回答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于是渔父就笑着唱了一首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父以此歌劝告屈原,如果皇上英明,可以把帽缨洗干净去为他管理朝政;如果皇上昏庸,就退隐过糊涂日子算了!这就是苏州有一处园林先取名“渔隐”,后改名为“网师”的由来,网师即渔父。那么网师园的一个水阁又为什么不叫“灌足”而取名“濯缨”呢?这是因为没人敢骂皇帝,所以只得似是而非了。于是,“沧浪”、“网师”、“渔父”、“渔隐”、“濯足”、“濯缨”……这一类的名词都含有隐居之意。例如无锡鼋头渚太湖岸边书有“明高宗宪公濯足处”,如把它理解成某公洗足的地方,这就错了。此乃明末东林党首领高攀龙把矛头对向魏忠贤,魏就下令把东林党一网打尽,高攀龙为逃避官府追捕,曾隐居蠡湖,筑“水居”读书,这里是他常到的地方。但是具体事物又要作具体分析,如在皇家园林中承德避暑山庄的“沧浪屿”则是帝王用来借喻政治清明,犹如沧浪水清。所以具体理解时还要分清园林的性质。

资料链接

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

意大利、法国、英国的造园艺术是西方园林艺术的典型代表,虽然它们同属西方园林艺术体系,且具有许多共同特征,但由于受到各种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也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但总体而言,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如法国凡尔赛宫后花园就是典型的代表(见图5.13)。

img111

图5.13 凡尔赛宫后花园

1.总体布局均衡对称

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突出体现在园林的布局构造上。体积巨大的建筑物是西方园林的统率,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起点之上。整座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在园林的主轴线上,伸出几条副轴,布置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形成小广场,呈点状分布水池、喷泉、雕塑或小建筑物。整个布局体现出严格的几何图案。

2.植坛形态绣毯图案

西方园林中那些边际利落的大小植坛,一律密植灌木,精心修剪出规整复杂的各类图案造型,如同绣毯一般,精致华美。群植的灌木经修建已完全失去其天然的自由形态和生机野趣,而是完全顺从人的意志,被纳入规整的各式图案造型中,形成一种严谨、规整的人工美,使植物具有相当的装饰性。

3.单株植物几何造型

除群植、片植的灌木植坛外,西方园林孤植、列植或丛植的单株植物,也往往被修剪成各类几何形体,如球体、筒体、圆锥体,甚至弧形伞状等。单株植物的几何体造型同样具有装饰性,常成为园林中的亮丽点缀,体现出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成为西方园林的又一特色。

4.水体处理整齐划一

西方园林中的水体形式大多呈水池、水槽和各式喷泉状,往往置于构图中心,或圆或方或条状。驳岸砌筑整齐划一,线条清晰。而不像中国园林那样仿自然形态的湖泊、山洞、溪流、叠瀑,呈不规则的水体形状和驳岸形状。至于各式喷泉的水柱造型,也是呈现出整齐的几何状,喷嘴呈规则的等分布置,以使喷出的水柱形成各式规则的图案造型。这一水体处理再次体现出西方园林秩序分明的形式美、人工美。

案例思考

扬州个园

清代扬州的盐商开始营造园林,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了。个园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个”者,竹叶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为名“个园”(见图5.14),点明主题。园门两侧各种竹子枝叶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与门额相辉映;白果峰穿插其间,如一根根茁壮的春笋。主人以春景作为游园的开篇,想是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意吧!透过春景后的园门和两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见园内景色,楼台、花树映现其间,引人入胜。进入园门向西拐,是与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竹林茂密、幽深,与那几颗琼花展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值得一提的是个园的叠石艺术,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

img112

图5.14 个园

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景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景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负盛名的园景之一。

思考:

1.个园的主人为何偏爱竹子,有何寓意?

2.个园是通过怎样的造景手法来表现主人高尚的人格的?

结束语

几千年来,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宗旨、目的及意义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变化,从早期的求神问仙、生产实践,逐渐演变到以观赏游乐、寄情抒怀为主调的诗画意境,从而形成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艺术风格: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对自然的凝练与提升,进而加入人的情感,追求诗画境界与理想情怀,使中国古典园林有了“景外之意”的无限空间,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

思考与练习

1.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2.按隶属关系,园林分可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3.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各具有什么特色?说出代表性的园林。

4.古代造园艺术家是怎么筑山、理水,达到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意境的?

5.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