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世界遗产名录旅游景点

中国世界遗产名录旅游景点

时间:2022-0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鉴于非物质文化景观的特殊性,旅游规划设计的对象并不是非物质文化本身,而是其载体。
主要研究内容_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1.3 主要研究内容

全文由实践认识、理论认识、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研究、结论4个部分组成,其核心是探寻有效的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如图1.3)。

1.3.1 实践认识

我们从“新疆四地州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和“贺兰山东麓文化带旅游战略规划”两个具体的实践项目出发,针对实践项目中遇到的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实际问题,就如何来认识这些无形的文化景观资源,又如何来展现这种无形的文化景观,以及从旅游开发角度又如何来规划设计非物质文化景观等具体问题作了初步的研究与探索。

1.3.2 理论认识

在前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理论研究从非物质文化基本理论与人们对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消费需要两条主线进行,并注意寻求两者的结合与对应点,为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开发建立理论基础,提出了非物质文化景观的界定范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非物质文化景观的结构、层次与分类体系。

在理论研究中,还系统地阐发了非物质文化的性质与特征、构成与载体等关键性理论问题。在对非物质文化景观消费需要的研究中,我们从景观消费需要的实质与层次两个方面为旅游需求与非物质文化景观消费之间建立了理论联系,从挖掘欲望、引导需要和实现需求3个层次上为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规划设计寻求具体的操作方法。

img4

图1.3 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开发与规划设计研究框架图

1.3.3 规划设计研究

在实践与理论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探寻具有普遍意义的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规划的理论指导与方法模式。鉴于非物质文化景观的特殊性,旅游规划设计的对象并不是非物质文化本身,而是其载体。因此,了解载体的特性、类型及其与非物质文化本身之间的关系成为探讨规划设计之前需要首先阐述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参照国家“旅游规划通则”初步建立了一套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体系。而具体的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规划设计则是针对旅游的需要,在非物质文化内容通过对象化与内化的过程,将其内容或精神加载到某一具体的载体上的基础上,再通过科学地规划与有计划地安排,将这一非物质文化景观加以强化与凸显,并集中地展现给旅游者,游客则通过旅游的体验,在对非物质文化景观的旅游体验过程中感受到这种文化氛围,并从载体中重新读取而获得其所承载的非物质文化的意义或精神,从而达到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的目的和意义。这一过程可以表达为:非物质文化内容(精神与意义)——对象化与内化(加载)——非物质文化景观(载体)——展现设计(读取)——游客(人)——感受(情感体验)——非物质的精神境界,如图1.4所示。

img5

图1.4 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规划设计图示

因此,我们从非物质文化内容的加载,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展现与非物质文化景观的体验3个层次详细论述了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模式。

1.3.4 结 论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景观的传承机制与具体的传承手段和形式的研究,系统地阐述了非物质文化景观资源的旅游开发与其保护、传承的协调发展的一致性。提出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开发要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在把握了对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哲学取向等人类社会文化理解的基础上,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保护、延续人类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进一步以科学合理的方式“物化”非物质文化,将精神转化到具体的物质载体中,进而为旅游开发提供资源。在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借助艺术与科学化的景观规划设计,使游人从物化了的“非物质文化”中重新体验到那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这一过程可以概括为“从精神到物质”进而再“从物质到精神”的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开发模式,从而达到保护与开发的和谐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