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情系雅鲁藏布大峡谷

情系雅鲁藏布大峡谷

时间:2022-0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成为杨逸畴的一件心事,他觉得若是今生不走通雅鲁藏布大峡谷就死不瞑目。作为未来国家公园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杨逸畴预言21世纪将开创大峡谷的新时代。相关链接历经多年的科学考察和论证,雅鲁藏布大峡谷作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地位被确认。
情系雅鲁藏布大峡谷_高山密林

35.情系雅鲁藏布大峡谷

1994年,中国科学家经科学论证,确认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末世界地理史上最重大的发现。中科院地理学家杨逸畴及他的伙伴大气物理学家高登义和植物学家李渤生,为世界最大峡谷的发现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为此,杨逸畴和他的伙伴8进大峡谷进行了艰苦的考察。他们从雅鲁藏布江下游南端的希让村出发,溯江而上,一路考察测量,一路访问百姓。这一江段既艰险也漫长。悬崖峭壁林立,江水急流奔涌。湿热的森林里埋伏着毒蛇猛兽,险峻的山道上藏匿着马蜂蚂蟥。去过大峡谷的人们都说,那地方既是天堂,也是炼狱。大峡谷的险境和困境是科学家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环境。4个多月两次沿江考察,核心江段仍有90多公里未能走通。而大峡谷,也从此成为杨逸畴魂牵梦绕的地方。

img35

1982~1983年,杨逸畴在对大峡谷的南迦巴瓦峰登山科学考察中,担任了科考队副队长。两年的时间里,他带领各专业的科考队员4次进入大峡谷腹地。作为地理地貌学家,杨逸畴钟情于大自然,每每为造化的鬼斧神工,为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而激动不已。在这个地球内部活动最为剧烈的地区,他曾了解到1950年间中国有记录以来的以墨脱为震中、震级为8.5级、裂度为里氏12度的特大地震,目睹了江山易容后的变迁,被夷为平地的村庄遗址;在随登山队员向南迦巴瓦主峰挺进途中,他又身临其境目击了声势浩大的雪崩场面,壮丽而恐怖。在大峡谷顶部的帕隆天险,他还险些葬身于特大泥石流——只见它轻而易举地摧垮了包括大桥在内的50米长的公路路段。路面上87辆被阻的汽车犹如玩具车那样被一霎间裹挟而走,劫后的江水被堵塞形成一个巨大的湖泊……

虽然杨逸畴6进大峡谷,每次都以不同的路线,沿马蹄形大拐弯江畔的峭壁或密林行进,左冲右突,却每每在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面前望江兴叹。这成为杨逸畴的一件心事,他觉得若是今生不走通雅鲁藏布大峡谷就死不瞑目。

这桩二十余年耿耿于怀的心事终于在1998年圆了梦。这一年,杨逸畴在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与首都新闻界联手组织的1998大峡谷科学探险队的帮助下,一举完成了从前未能走通的核心河段的全程走通。那核心江段人迹难到之处,果然隐藏着世所罕见的自然奇观:在20公里长的大江主干上,新发现了4处大型瀑布群!最宽一处大瀑布宽达117.7米,最高一处瀑布落差达55.96米。每一瀑布群都由一条主体大瀑布和一级级小瀑布、大跌水所组成。大江激流,汹涌澎湃,瀑布巍然,飞流直下。

屹立在江岸峭岩上,62岁的杨逸畴热泪盈眶。耳畔是雷霆万钧的江水轰鸣,眼前是瀑布群激溅的水花在阳光下交织而成的七彩虹霞,内心深处则充满了梦想成真的感激和喜悦。回望对于大峡谷四分之一世纪的考察历程,杨逸畴依稀望见当年考察队员们的身影,在阳光下,在雨幕下,穿越在密密的原始丛林里,奔走在覆满蚂蟥的山道上,攀挂在只有一根钢丝的溜索间,还有摇摇欲坠的藤网桥,岌岌可危的独木桥……走过了大峡谷中每一条山沟、每一座村庄,也走过了自己的美好青春。

夙愿得偿,但杨逸畴与大峡谷的故事并没有完结。新的梦想开始了。徒步穿越大峡谷核心江段的同时,杨逸畴和他的同事们对大峡谷地区的旅游资源继续作了详尽考察。作为未来国家公园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杨逸畴预言21世纪将开创大峡谷的新时代。

相关链接

历经多年的科学考察和论证,雅鲁藏布大峡谷作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地位被确认。1994年4月17日,经由新华通讯社向全世界发布了这一消息;次日,全国各大报纸以头版头条予以刊载;港、澳、台28家报纸也以显著位置予以报道。这一令炎黄子孙欢欣鼓舞的发现成果,被称之为人类探险史上的最后一个地理大发现,是中国科学家对于人类深化认识自然的重大贡献,世界地理教科书将因此而被改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