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观楼历史沿革

大观楼历史沿革

时间:2022-0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3 大观楼历史沿革大观楼古时又称“近华浦”。我们站在文学艺术的角度上看,净乐长联的文采境界是不及孙髯翁长联的。近华浦中大观楼与华严阁巍然南北对峙,澄碧堂、涌月亭亭台廊榭掩映绿柳碧波,观音寺殿宇禅房鳞次栉比,风鬟雾鬓,香烟氤氲,高人韵士登临无虚日,僧侣游人往来不间断。可惜的是,两年后,云南回民起义反清,观音寺、大观楼连同附近村舍在兵燹中成为了一片焦土。
大观楼历史沿革_布衣孙髯翁与大观楼长联

13 大观楼历史沿革

大观楼古时又称“近华浦”。明朝初年,镇守云南的沐氏开始在这里修筑西园别墅。清康熙年间,平西王吴三桂统治云南时,疏挖了由小西门外至近华浦通草海的河道,将滇池沿岸的粮食由水路运进城里,这条河当时称运粮河,就是今天的大观河。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湖北僧人乾印来这里讲经,并建盖了观音寺,游人开始增多了起来,逐渐成为公共场所。后吴三桂起兵,观音寺毁于战火,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云南巡抚王继文对此处的风光大加赞赏,命人建起两层的方楼一座,竣工时,王大人登楼远眺,顿时觉得海阔天空,烟波浩渺,山光水色尽收眼底,于是命名大观楼。除此之外,还相继建成涌月亭、澄碧堂等亭台楼阁,修筑了沿湖港湾和湖中岛屿,此后逐渐形成浴兰渚、唤渡矶、涤虑湾、问津港、送客岛、适意川等景点,使近华浦成为昆明的湖山游览胜地。

img6

清道光八年(1828年),云南按察使翟锦观将大观楼由原来的两层重修为三层,与此同时,观音寺住持净乐重修观音寺时,又在寺后建了五间三层的华严阁,高出了大观楼。净乐擅长诗联,华严阁落成时撰刻一副长联,称为“净乐长联”:

叠阁凌虚,彩云南现,皇图列千峰拱首,万派朝宗,金碧联辉,山河壮丽。视晴岚掩翠,晓雾含烟,升曙色于丹崖,苍松鹤唳。挂斜阳于清嶂,石厂猿啼。暂息烦襟,凝神雅旷,豁尔讴歌叶韵,风月宜人,性静幽闲,互相唱和,得意时指点此间真面目。

层楼映水,佛日西悬,帝德容六诏皈心,百蛮顺化,昆华聚秀,宇宙清夷。听梵呗高吟,法音朗诵,笑拈花于鹫岭,理契衣传。侪立雪于少林,道微钵受。久修净行,释念圆融,历然主伴交泰,凡圣泯迹,心源妙湛,回脱根尘,忘机处发挥这段大光明。“净乐长联”上下联各92字,全联184字。

◆“叠阁”指的是三层叠檐的观音寺华严阁。

◆“彩云南现”指的是云南省。这里提到了云南因何得名的典故,西汉武帝时,传说西南有一古道通往身毒,但古道掩蔽于崇山峻岭,很难寻觅,除非能看见七彩之云。于是,武帝经常在宫中遥望西南,希望能有奇迹出现。一天,武帝终于看见西南天边有一片七彩祥云,神奇美丽,急忙派使者去追寻。使者追啊,追啊,翻山越岭,一直追到了西南夷,发现七彩之云驻留在这里,这里山清水秀,万物祥和,彩云南现,故在此设云南县。

◆“皇图”:天子的版图。

◆“派”:水分统称派。

◆“金碧联辉”:金马碧鸡相互交辉。

◆“晴岚”:晴日山雾岚气。

◆“晓雾”:晨雾。

◆“丹崖”:红色山崖,指西山挂榜山削壁。

◆“石厂”:“厂”音“汉”,即山崖洞穴,指西山挂榜山之悬崖洞穴。

◆“烦襟”:胸襟烦懑。

◆“豁尔”:豁然开朗。

◆“讴歌叶韵”:讴歌当局的诗歌

◆“层楼映水”:近华浦观音寺层楼叠宇映于水中。

◆“佛日西悬”:日落西山。

“帝”:帝释,佛教护法神之一,忉利天(三十三天)之主,居须弥山顶善见城,在道教中,身份为玉皇大帝。

◆“百蛮”:南夷,指云南各少数民族。

◆“昆华”:昆明,昆明城中有五华山。

◆“夷”:平安、怡悦。

◆“梵呗”:法会诵经,梵土之法曲。佛教“四法要”仪式,一称“梵呗”,先于法会之初,讽咏如来妙色身之偈,赞叹佛德,且静止外缘也。“法音”:说法之音声也。“笑拈花于鹫岭”:指《传灯录》载,释迦世尊在灵鹫山会上说法,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即迦叶觉悟拈花禅理。

◆“理”:佛法不变之理。

◆“契”:文字以约信也,合也,取信也。

◆“衣传”:衣钵。

◆“侪”:同辈、同类。

◆“立雪于少林”:《传灯录·达摩章》载,禅宗初祖在少林寺面壁修禅,二祖慧可参见达摩,时天大雪,慧可立于雪中,积雪过膝亦不动。达摩悯而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慧可悲泣曰:“惟愿和尚开慈悲甘露门,广度群品。”

◆“钵受”:传授衣钵。

◆“净行”:清净、寂静,又称“梵志”,修婆罗门行者通称,志求梵天之法。

◆“释念圆通”:释子立志修念佛理。佛理诸法遍为融通无碍,无二无别,犹如水波,谓为圆融。

◆“历然”:遍,一个一个地,清清楚楚,历历在目。

◆“主伴交泰”:“主伴俱足”,华严宗谈法界缘起之法,以此为主,则以彼为伴;以彼为主,则以此为伴。如此主伴俱足,而摄德无尽。万有各为主为伴,相即相如,重重无尽。

◆“凡圣泯迹”:即不分凡圣。

◆“妙湛”:庄严妙土。

◆“回脱”:回心,回转心而由邪入正也。

◆“根”: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官。

◆“尘”: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六境。

◆“忘机”:言与世无争,心无机械也。

此联字数和孙髯的长联差不多,从内容上看,孙髯是用撰写诗文的技巧和历史的眼光写长联的,而净乐和尚则是用撰写诗文的技巧和佛家的眼光写长联的。孙髯用的是骈文的结构、诗句的笔法组成长联的形式,净乐和尚也用的是骈文的结构,但还兼用了骈文的笔法和诗句的笔法。两者都严格遵守了骈文的句式规律,即句尾平仄粘对。我们站在文学艺术的角度上看,净乐长联的文采境界是不及孙髯翁长联的。

img7

清咸丰五年(1855年),晋宁籍兵部侍郎何彤云,一次侍值南书房。清文宗询问他滇池的形势,何氏附带谈到了大观楼。皇帝一时高兴,御笔亲题“拨浪千层”四字,赐滇制匾,悬挂于楼前。近华浦中大观楼与华严阁巍然南北对峙,澄碧堂、涌月亭亭台廊榭掩映绿柳碧波,观音寺殿宇禅房鳞次栉比,风鬟雾鬓,香烟氤氲,高人韵士登临无虚日,僧侣游人往来不间断。近华浦成为昆明山光水色绝佳之胜境。可惜的是,两年后,云南回民起义反清,观音寺、大观楼连同附近村舍在兵燹中成为了一片焦土。

清同治三年甲子(1864年)仲冬,云南署提督马如龙操兵演练,“舟过近华浦,见岛屿蔓草荒烟,一片凄凉,垂询海滨父老,答以大观楼被毁原委。公太息弗已,不惜出捐重资构材饬工重建。经始于同治三年(1864年)仲冬,落成于同治五年(1866年)季春,仅及年余,瓦砾之场依然金碧之区,仍复省城第一名胜,此马公之重建大观楼也”。(舒藻《碑记》)重建工程快完工前,云南省内书法家为能重建胜迹而高兴,纷纷题书楼名,以备选用。但马如龙都不甚满意,这时,有幕僚建议说:“‘大观楼’三字,要呈贡孙铁洲书写才行,他善于榜书,尤精于铁笔、柳体妙绝。”马如龙问:“他远在保定千里迢迢,怎么能书呢?”幕僚说:“寄书直隶督府,敦请孙铸榜书此三字。”孙铸接到书信后,高兴万分,立即书写,他以铁棍为笔,写下了魄力雄壮,气骨苍老,字大整五尺的近柳体“大观楼”三个字,寄回云南。但不知何原因,未被马如龙选用,而是和幕客一道在历代碑帖中另选三字,刻匾悬挂于楼前。孙铸的榜书楼名,直到光绪十七年(1891年)马如龙病逝后,才由他的儿子刻成牌匾。今天大观楼上的楼名,就是孙铸所书。马如龙除重立楼匾外,还补制了咸丰皇帝的御书匾、近华楼头“近华浦”三字,以及在近华浦门楼撰刻楹联:“曾经沧海难为水;欲上高楼且泊舟。”

img8

img9

清光绪二年(1876年),近华浦大水,大观楼部分受到损坏。光绪八年(1882年),在云贵总督岑毓英主持下,对楼和亭、馆进行修葺。原观音寺住持性田通过募化,在寺址西面盖了16间厢房。不过寺名已逐渐被大观楼所取代,民间一般都称之为大观楼了。

民国三年(1914年)云南省民政长李公鸿祥决定修筑由城区通往近华浦的马路。今天,篆塘沿大观河至近华浦的马路,就是在1914年修筑的。游人不管走的是马路还是水路,在路的尽头就是大观公园。进了门往北,首先到达涌月亭,亭的周围是一大片草地,现今已改为游乐园。西面是大观楼,东面是僧舍和近华楼。大观楼北外有望湖亭,亭接有顶的游廊通往牧梦亭。牧梦亭东有数帆亭,形成以大观楼为主体的“外区”。

img10

民国八年(1919年)唐继尧下令昆明市政公所会办张维翰建设市属公园,大观楼也在所辟建公园之列。大观公园布局未被改动。仅将大观楼和近华楼之间建盖一座十字亭,开凿了一个人工水池。改变最多的是“内区”。北面临水的楼房合并建成挹爽楼,南面靠近马路的地方新建一排铺房。挹爽楼和铺房中间的空地上,建了四个弧形花坛,将一座八角亭围在中央,亭的东面又建一座由两个圆形小花坛和一个矩形小花坛组成的大花坛。场地的西、南、北三面摆放石凳石椅,供游客休息。从此,大观公园成为市管公园。

民国十九年(1930年),云南省主席龙云嘱咐当时任昆明市长的庾恩锡修葺近华浦,庾恩锡曾东渡日本,学习园艺,他又聘请造园大师赵鹤清协助。经过全盘规划,决定打破原来的格局,另外加建。

公园大门改设在公园东面马路的尽头,新建成三孔牌坊型的大门,也就是现在的大门。将原孙铸所书的“大观楼”三字石刻榜书嵌于门头上。进门不远处,当路新建书有近华浦名的方亭,把原来悬挂在近华楼的清代马如龙所题匾联移至亭上。近华浦亭西面的“内区”,挹爽楼扩建为横列常楼,楼前的花坛和八角亭暴露,周围种植上花草。八角亭原有的铺房,改建为一式平房,开设成照相馆和餐馆。每间铺房的后窗都面临湖水,坐在里面可以眺望到外堤,别有一番风味。原来进门的大路上,新建一座拱桥,成为通往大观楼的横堤。面对西山的外堤上,另外加建跨湖牌坊形水亭一座,亭的南面,又建了两层的楼房,称为“楼外楼”,开设成餐馆。南面外堤东段,也新建一座石桥,可以通到横堤和楼外楼。

“外区”大观楼后的水池填塞起来,将十字亭拆除。原来的近华楼改建成两层览胜阁,用做公园管理人员的办公室。北面的望湖亭拆除,以突出大观楼。回廊改建成长廊,绕牧梦亭、催耕馆(原数帆亭)直达挹爽楼西。涌月亭的侧面新建观稼堂。大观楼前的湖中仿照西湖三潭,放置三个塔形石墩。楼两旁原有的两座小假山拆除后,在南面建成一座大型石山,命名为彩云岩,从西边的石阶可以上到山顶。中间和东面还有曲曲折折的石径,也可到达顶部。赵鹤清对昆明园林的历史沿革非常熟悉,鉴于清代近华浦的开发,肇兴于观音寺,因而在彩云岩头凿出石龛供奉观音大士。近华浦形成了现在所见的主要景观。

1934年,陆亚夫担任市长期间,又将大观公园内的道路拓宽,大门与近华浦亭中间的北外堤口,增建琵琶岛,岛上建有亭阁。同年4月,又对挹爽楼的阳台加以利用,开办成市郊公共游泳池。

经过1934年的大规模修整,大观公园的布局已定型。后又不断加以改善,但都没有较大的改变。

img11

1998年,为迎接99世界园艺博览会,省市政府投资2500万元,对大观楼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整治,征用近华浦西面197.4亩土地,开辟了大观西园。至此,大观公园总面积47.8公顷,其中陆地23.1公顷,水面24.7公顷。大观公园以长联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游览区,分为近华浦文物古迹景区、南园中西合璧园林景区和西园现代园林景区三大部分,是滇池草海北滨的大型风景名胜区。孙髯的长联改用紫铜精工铸造,仍是蓝底金字,可以悬挂数百年而不变形,长联由以前的木刻变成了重达200公斤的铸铜对联。“天下第一长联”又多了一个“最”——中国最重的铜对联。原来的木质长联被公园作为文物珍藏了起来。同时,在大观楼的左侧塑起了孙髯翁的全身坐像,雕像采用花岗岩制作,再现了作者一身傲骨和才华横溢的形象。五百里浩渺的滇池,因为孙髯的存在,滇池的水声才富有了文化的内涵,大观楼也因有了孙髯的长联,才魅力永存,成为文化名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