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名动君王话宝志

名动君王话宝志

时间:2022-02-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宝志七岁出家到道林寺当和尚,成年后,显出灵迹,居止无定,饮食无常,常赤足行于街市,手持一锡杖,杖头挂刀、尺、拂之类,好为人预卜未来征兆。萧衍八十三岁时,他舍身当和尚的同泰寺发生火灾,火起之日恰为四月十四日,宝志的谶言得到了应验。梁武帝的女儿永定公主也以汤沐之资为宝志建筑了一座五层宝塔,塔顶嵌有来自西域的琉璃宝珠,所以称为玩珠塔,又称志公塔。
名动君王话宝志_钟山文化之旅

第二节 名动君王话宝志

宝公真至人,鸟爪金色身。

杖携刀尺拂,语隐齐梁陈。

——南宋·李纲

宝志(436—514)于南朝宋元嘉十三年生在建康东阳(今南京市栖霞区东阳镇)一株古树的鹰巢中。一位朱姓妇女去井边汲水,听见树上小儿的啼哭声,就取下带回家抚养,所以后人传说宝志生有一双鹰爪般的手。

宝志七岁出家到道林寺当和尚,成年后,显出灵迹,居止无定,饮食无常,常赤足行于街市,手持一锡杖,杖头挂刀、尺、拂之类,好为人预卜未来征兆。据说他杖头所挂的刀、尺、拂就是谐音的暗示,预言未来的三个朝代:刀切削整齐,预言齐朝;尺用于丈量,预言梁朝;拂可掸尘,预言陈朝。

img99

宝志像

宝志所作的谶言,多有应验,因而名气越来越大,其流传于后世的,称为“宝公符”,散见于《南史》各传中。如《梁武纪》载,天监中宝志诗云:“昔年三十八,今年八十三,四中复有四,城北火酣酣。”梁武帝命人记下。梁武帝萧衍原是齐朝雍州刺史,在得到江州刺史陈伯之支持后,于502年攻入建康,建立了梁朝,这年萧衍三十八岁。萧衍八十三岁时,他舍身当和尚的同泰寺发生火灾,火起之日恰为四月十四日,宝志的谶言得到了应验。《王僧辩传》载,宝志有谶云:“太岁龙,将无理。萧经霜,草应死。余人散,十八子。”当时人都说萧氏当灭,李氏当兴。所以后来李洪雅果然起兵湘州,为王僧辩所败。

据《梁书·何敬容传》载,宝志对何敬容说:“君后必贵,终是何败何耳。”后来何敬容做了丞相,担心宝志的话应验,极力抑制姓何的人做官。结果被河东王萧誉所劾下台,应了河(何)败何的话。齐卫尉胡谐生病,请志公去看,宝志写了“明屈”二字即去,结果胡谐当天病死,次日载尸还宅。明屈者,明日尸出也。齐武帝萧赜对宝志的谶言惑众非常愤恨,将他锁押下狱。第二天,人们看到他依然游于街市,都很惊讶。齐武帝知道后,亲临大牢勘查,却见他还在狱中,只好将他迎入华林园。宝志和尚的名声当时就传开了,“京土士庶,皆敬事之”。后来,梁武帝也非常敬重他,还特别传旨规定,宝志可以随意出入皇宫。因此,宝志常常食宿在宫中,与梁武帝讲经论佛。有一次,梁武帝问宝志如何解救地狱中的痛苦,宝志答称“夙生定业,不可顿灭,惟闻钟声,其苦暂息”。于是梁武帝下诏要天下寺院击钟,这就是寺庙里多铸大钟的由来。天监十三年(514)某日,宝志忽将佛堂中的金刚像搬出,自称“菩萨当去耳”,次日无疾而终。

宝志死后,梁武帝出钱20万将宝志葬在紫金山下独龙阜(今明孝陵宝顶所在),并敕令太常卿陆倕撰写“志法师墓志铭”。梁武帝的女儿永定公主也以汤沐之资为宝志建筑了一座五层宝塔,塔顶嵌有来自西域的琉璃宝珠,所以称为玩珠塔,又称志公塔。第二年,梁武帝又在志公塔前为宝志建造了一座开善寺,这就是灵谷寺的前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