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千古不废的都江堰

千古不废的都江堰

时间:2022-02-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最近的一次,是在2007年的10月,偕夫人随“夕阳红”的赴川之旅,有幸再次游赏都江堰。然而,就在我第三次游赏都江堰过后的半年,不想,一次无情的“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了,而使都江堰成了一个重灾区。因此,怎能不使我对都江堰倍加关切。都江堰,你生生不息,千古不废,你从远古走来,是时代的活力,焕发着你不朽的生命。
千古不废的都江堰_天涯情怀

都江堰,作为一个特有名词最初进入我的记忆,那还要回溯到上世纪的50年代。1953年,我正在中学读书,一次上中国自然地理课,已过天命之年的潘老师结合悬挂在前面黑板上的一张挂图,生动地讲述着李冰父子修筑水利工程——都江堰。记得期末考试,其中就有一道试题:简述都江堰水利工程概况及它的作用。这次考试,按当时的五分制我得了满分。从此,都江堰便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并成为我的一个梦想心仪之地。

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我曾四次赴川。其中,有三次都是执意去都江堰。而最近的一次,是在2007年的10月,偕夫人随“夕阳红”的赴川之旅,有幸再次游赏都江堰。都江堰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伟大杰作,它不只让我一次次地感动。遂令我赋小诗一首:“蜀中大地惊世篇,还古当属都江堰。李冰父子降孽龙,天府银河利桑田。今日游人驻顶处,放眼远眺赞奇观。二王庙里朝者盛,功德于民世代传。”进而以此抒怀与赞颂。

然而,就在我第三次游赏都江堰过后的半年,不想,一次无情的“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了,而使都江堰成了一个重灾区。因此,怎能不使我对都江堰倍加关切。这些天来,我的双眸,我的这颗心,总是在随着电视机镜头转换而牵动着。

都江堰创建于战国时代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距今已有两千两百多年的历史。当时,任蜀郡郡守的李冰,非常关心人民疾苦,重视发展农业。他发现玉垒山阻隔岷江东流,使川西平原东部无法灌溉,一旦水势过大,水流急转向南,便泛滥成灾。于是,李冰上任郡守后,走遍岷江两岸,观山势、察水情,日夜辛劳制订治水方案。

岷江发源于川北松潘县,汇聚众川,奔腾而下,进入灌县平原后河谷开阔成U形,在江水的双向环流作用下形成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江心滩。李冰选择一个最大的江心滩,组织民众凿开离堆,在岷江激流中筑堤,在滩尾末端建成了“分水鱼嘴”,将水分成两股,一股从主河道向南,一股凿开阻水东去的壁垒分流向东,在离堆与玉垒山脚的悬崖之间建成了一条高13米、长80米、宽43米的引水渠道,即宝瓶口构成闻名中外的巨大“无堤坝引水”排灌系统,从而变害为利,使川西平原成为“枯水不缺,洪水不淹”,五谷丰登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这一伟大水利工程,经受了两千多年岁月的洗礼。尤为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尽管有伏龙观、二王庙等文物古迹遭受严重损害,而由李冰带领儿子李二郎(史书无记载,实际上为古代劳动人民的代表人物)和劳动人民施工开凿和所建的鱼嘴分水堤、宝瓶口及飞沙堰等,科学完成的导水、壅水、分水、引水与泄洪、排洪相结合的系统水利工程却没有被损毁,进而成为世界上最古老,并迄今仍有着强大生命力的大型水利工程。这进而证明:千古不废的都江堰,创造了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奇迹。

然而,在这次“5·12”汶川大地震中,令人们不愿看到,由川西百姓为纪念李冰父子在山上建起的“崇德庙”,即后来又改称的“二王庙”和祭祀所有治水的英雄,如玉垒山供奉的大禹、鳖灵,以及李冰之后的一代代为维修,扩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做出杰出贡献的功臣们,在二王庙的堰功堂内立有70多位功臣的雕像都未能幸免,有的破损,有的倒塌了,但李冰父子和70多位功臣们及参与修建都江堰的广大劳动人民,他们的名字和济世精神,将永远熔铸在震不毁的都江堰这个千古不废的宏大水利工程之中,是他们编织成一部川西人民从古到今与大自然搏斗的壮阔画卷。

美丽而灵秀的玉垒山,令我景仰的玉垒山,你阅尽了人间沧桑,传承一种不朽的精神,是留给后代人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啊!都江堰,你生生不息,千古不废,你从远古走来,是时代的活力,焕发着你不朽的生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