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浙江新型城市化的生动实践与发展思路

浙江新型城市化的生动实践与发展思路

时间:2022-10-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省人民的奋力拼搏,也得益于率先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率先提出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新型城市化战略的提出与实施,表明浙江城市化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有了重大转变,开启了浙江城市化发展的新篇章。浙江根据新型城市化发展要求,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浙江新型城市化的生动实践与发展思路_2016 浙江省新型城市化实践报告

中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员 郭占恒

浙江位于东南沿海,地处我国长江三角洲南翼,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川秀丽,风景优美,素有“丝茶之府、鱼米之乡、文物之邦、旅游胜地”之称。全省陆地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素称“七山一水二分田”;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拥有全国最多的岛屿和最长的海岸线。2014年,全省辖2个副省级城市、9个地级市、35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4个县和1个自治县,常住人口5508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形成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块状经济、专业市场、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比较协调的良好格局。201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0154亿元,居全国第四位;人均GDP72967元,折合11878美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58元,位居全国省区第一位。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省人民的奋力拼搏,也得益于率先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率先提出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30多年来,浙江的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4.5%,提高到2014年的64.9%.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由最初低于全国3.4个百分点,到目前高于全国10 .13个百分点,走在了全国前列。浙江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对完善生产力布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等发挥了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

一、浙江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战略选择

浙江是一个人多地少、陆域自然资源短缺的省份。过去由于城市化发展滞后,生产力布局分散,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城乡发展不平衡,许多地方存在“小马拉大车”的情况,产业层次低,企业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如何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以城市化提升工业化,率先探索走出一条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历史地摆在浙江面前。

2006年8月,浙江召开全省城市工作会议,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会上明确提出:“坚定不移地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市化道路。”由此在全国率先做出“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大决策。随后,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意见》,对优化城镇体系、完善城乡规划、提升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管理创新发展机制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新型城市化战略的提出与实施,表明浙江城市化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有了重大转变,开启了浙江城市化发展的新篇章。

浙江之所以率先提出与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源于浙江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浙江市场培育起步早,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比较发达,早在上世纪80年代,温州龙港镇就形成了“全国第一座农民城”。90年代以来,许多部门和专家对推进城市化进行深入调研并提出很好的建议。省委、省政府顺势应时,及时做出了率先实施城市化的战略决策。1998年12月,时任省委书记张德江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要不失时机地加快城市化进程,揭开了浙江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序幕。随后,浙江率先研究制定《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纲要》,率先编制并经国务院同意实施《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6—2010)》等。

浙江自1998年提出城市化战略和2006年提出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以来,一直沿着城市化道路阔步前行。2004年3月,习近平同志亲自带队赴嘉兴进行蹲点调研,重点考察嘉兴在城乡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方面实施“六个一体化”的经验和做法。随后,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率先把统筹城乡纳入了城市化的发展轨道。

2012年5月,浙江召开全省新型城市化工作会议,时任省委书记赵洪祝在会上强调,要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着力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市化工作机制,促进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随后,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浙江省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纲要》,提出要加快形成城乡规划先导、城乡产业互动、城乡设施共建、城乡生态共保、城乡民生共享、城乡管理协同、城乡人文共创、城乡要素统筹机制等“八大机制”。

2014年4月,浙江再次召开全省新型城市化工作会议,会议认真贯彻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部署开创新型城市化发展新布局工作。会上省委书记夏宝龙强调,要准确把握新型城市化的内涵和要求,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全面提高城市化质量和水平,坚定不移地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市化道路。会后,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实施意见》,对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提出了明确意见。

由城市化到新型城市化,由统筹城乡到四化同步,由偏重经济社会发展到注重生态文明和文化传承,由偏重扩大城市规模到全面提高城市化质量和水平,由强调城市功能到突出以人为核心,浙江走新型城市化道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宽广。

二、浙江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生动实践

“临浙江以北眷,壮沧海之宏流”。浙江发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和“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遵循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规律,奋勇投入波澜壮阔的城市化大潮中,实现一次又一次飞跃,书写一首又一首城市化史诗,探索走出了一条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

不断优化新型城市化空间格局。浙江根据新型城市化发展要求,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目前已基本形成“三群四区七核五级网络化”的城镇体系结构。三群即杭州湾、温台沿海、浙中三个城市群,为浙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之一;四区即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一义乌四个都市区,为浙江参与全球竞争的国际门户地区;七核即嘉兴、湖州、绍兴、衢州、舟山、台州、丽水,为浙江省域中心城市;五级即浙江城镇分作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杭、甬、温、金华一义乌)、省域中心城市(嘉兴、台州、湖州、绍兴、衢州、舟山、丽水)、县(市)域中心城市(60座左右)、中心镇(200个左右)和一般镇(400个左右)五个等级构成,从而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体系。如宁波、舟山、温州、台州等沿海地区,依托海洋港口资源优势,着力发展滨海型城市;丽水、衢州等浙西南山区,依托山水资源优势,着力发展山水田园城市;云和、天台等县针对山区分散的特点,着力发展人口、产业、资源聚集型的“小县大城”。

着力推进产城融合和新业态发展。浙江坚持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互动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功能区块建设,大力发展和提升新型城市经济。2014年县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019.85平方公里,建成了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如浙江美术馆、文化馆、西湖文化广场、浙江音乐学院等。加快推进杭州钱江新城、宁波东部新城等新城建设,城市综合承载力明显提升。网络经济、智慧经济、时尚经济、总部经济、空港经济等新产业和新业态蓬勃发展,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等15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和10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正成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阵地、主平台。2014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万亿元,占全国的近六分之一。这些新功能新业态大大提升了浙江城市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如杭州获得2016年G20峰会举办地;乌镇成功举办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并将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义乌开通直达中亚地区的“义新欧”国际集装箱专列,全程超过1万公里。

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和一体化。浙江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坚持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主线,不断增强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辐射能力,着力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市化工作机制;促进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嘉兴率先创造了统筹城乡发展“六个一体化”的经验。杭州围绕打造城乡统筹示范区的目标,以城乡区域统筹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村民生为重点,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载体,深化工作内容。宁波把“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写入《宁波市城乡规划条例》,纳入法治轨道。温州积极开展城乡统筹综合改革,通过改革把城乡二元结构这个水闸打开,消除堤坝,让城乡之间的统筹之水顺势而流,最后达到一个水平位,即实现城乡一体化。2014年,浙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7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5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552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2.37∶1,成为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最多、差距最小的省份,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30年居全国省区首位。

高度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浙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要求,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市化的全过程,努力做到城镇建设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大力推进美丽县城、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人口、产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2014年5月,省委做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争取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美丽中国先行区。截至2014年,全省累计建成6个国家级生态县、45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74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2个国家园林城市(县城、镇)。湖州市成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从2013年起,省里确定每年启动43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和217个一般村的建设时序表。近年来,在国家环保部公布的74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舟山、丽水的空气质量一直位居前列。打造“宜业宜居”的人居环境。浙江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理念,着力打造“宜业宜居”的人居环境。一方面,大力实施“五水共治”“四换三名”“四边三化”“三改一拆”“双清”行动等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组合拳”,腾出发展空间,开发地下空间,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扮靓城市家园,改善人居环境,打造“诗画江南”。另一方面,加快完善城乡道路、通讯、网络、能源、供水、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综合管廊”,提升城市安全能力,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事业快速发展,推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公共卫生、便民服务体系等实现金覆盖,使城乡居民切身感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同时,大力推动“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建设,使城市和小城镇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空间和平台。2014年,全省关闭2.4万多家污染企业,消灭垃圾河6496公里,整治黑臭河4660公里,新建污水管网3130公里,33家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一级A提标改造,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的69个建制镇全面启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其中完成61个。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1.84亿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66亿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城镇人居环境。

深化新型城市化体制改革。浙江坚持把改革作为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根本动力,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以深入实施“四张清单一张网”为核心,深化“三权”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宅基地空间置换改革,深化城镇公共服务制度改革、城乡建设用地制度改革、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等。如加快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开展德清城乡体制改革试点,推广海宁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把地下空间作为新的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在城市地铁、地下通道等设施建设中,积极推进PPP模式。深入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省、市、县三级联网,基本实现“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转变,实现县以上“数字城管”全覆盖。鼓励各地创新人口管理制度,开展居住证制度改革试点,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

蓦然回首话沧桑。再次俯瞰浙江大地,新型城市化使浙江的山河得到重整,面貌开始换新。这里的山水变绿了,城乡变美了,人们生活更舒适了,幸福指数也更高了。新型城市化的印记,刻在浙江的每一寸山河;新型城市化的红利,记在每一个生活在浙江的人们心里。

三、浙江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美好愿景

城市化,核心是“化人,’;城市化,让生活更美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就是为了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人民造福。

展望未来,浙江深入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按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全省新型城市化工作会议的部署,准确把握新型城市化的内涵和要求,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主线,全面提高城市化质量和水平,努力开创浙江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新局面。

力争到2020年,全省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总体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市化发展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加快建成我国国际化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城乡共同富裕、生态环境友好、文化全面繁荣的现代化强省;建成长江三角洲地区世界级城市群南翼的国际门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旅游集散中心。

为实现这一目标,浙江将一如既往,锐意改革,务实有为,奋勇争先。

一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以人群有序、领域有序、空间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让城市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省人民。

二是更加注重省域一体。把全省作为一个整体,按照“一盘棋”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城市化布局形态,以都市区(城市群)为主体,以大城市为龙头,以中小城市为支撑,以中心镇和特色小镇为基础,功能互补、城乡互动的省域一体化格局。

三是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全方位推进绿色城市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要素资源,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城乡建设和发展模式。

四是更加注重人文智慧。注重延续城乡历史文脉,强化文化传承创新,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全方位推进绿色城市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对城市发展的推动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智慧城市和“智慧浙江”建设,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让城市成为科技创新的桥头堡。

五是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改革创新对城市发展的推动力,把改革创新贯穿于新型城市化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通过改革创新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释放城市化潜力,增强城市化活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梦想在召唤,愿景更美好。浙江人民满怀豪情,充满信心,沿着新型城市化道路勇往前行,一定能实现“天蓝、水清、山绿、地净”,建成“富饶秀美、和谐安康、人文昌盛、宜业宜居”的美丽浙江!

(2015年5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