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法学教育内容的界定

法学教育内容的界定

时间:2022-10-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法学教育的内容普遍认为应包括法律基础知识教育、法律职业素质教育和法律职业能力教育三方面。法学教育的内容应设置为两大方面, 即法律技能的培育和法律人格的塑造。其实, 这是对法学教育的误解。法学教育应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并最终发现所要寻找的东西。因此,法学教育应加强学生法律研究能力的培养。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中国的治国方略和理念。
法学教育内容的界定_依法治国的民生解读

法学教育的内容普遍认为应包括法律基础知识教育、法律职业素质教育和法律职业能力教育三方面。设置或界定法学教育的内容至少要把握两点 : 一是应将法学教育与其他教育明显区别开来, 突出法学教育的特殊性 ; 二是法学教育内容的设置应具有内在的逻辑性,不应出现交叉重复以及划分标准不一。法学教育的内容应设置为两大方面, 即法律技能的培育和法律人格的塑造。

(一)法律技能的培养

一提到法学教育内容,人们就很自然地想起法律知识教育。其实, 这是对法学教育的误解。法律知识与法律技能是不可分的。从一定意义上讲, 纯粹的法律知识是不存在的。所谓法律知识的传授, 实际是法律技能培育的过程。即便有所谓纯粹的法律知识, 那也仅仅是法律技能的基础。因此, 法学教育没有独立的法律知识教育, 法律技能培育已内在地包含了法律知识的教育。法学教育的首要内容就是法律技能的培养。法律技能分为内在技能和外在技能, 即通常所说的内功和外功。作为一个合格的职业法律人,应具备下列基本的内在技能。(1)广博的知识。一个法律人不仅应当通晓法律, 而且还必须具有广泛的文化知识。应当认真地学习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2)娴熟的资料查询技能。法律人要解决法律问题, 就应熟悉如何快速有效地查询到自己需要的法律法规、证据和学术资料。而娴熟的资料查询技能的获得离不开广泛的阅读涉猎。法学教育应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并最终发现所要寻找的东西。学生要学会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发现有用的部分。同时, 要使学生明白, 阅读不仅是学习, 更是找碴儿, 寻找漏洞, 逆向思维。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有所收获。(3)独立思考的创新精神。法律人要以科学精神来对待法律, 对那些愚昧、落后、违背科学、违背逻辑的说教必须坚决抵制。因此, 法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 要有挑战权威的勇气。(4)稳定的心理素质。从事法律职业就是在不断解读人类的心灵,还没有其他任何一种职业, 能像法律这样如此深入地触摸人类神秘的内心世界,如此强烈地冲击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中国目前的法科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心理素质普遍脆弱,这种状况与他们将来欲从事的职业所需要的心理素质相去甚远。因此,培养他们健康、开放和稳定的心理素质就成为法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5)独特缜密的思维方式。法学是一门特殊的学问,它有一整套制度和职业实践作背景,大众的思维在法律领域中并不总是通用的,否则,只会湮灭法律职业的权威与尊严。法律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法律人独有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核心是运用法律概念进行思考并以法律许可的方式解决问题。法科学生应强化这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否则,将永远成不了职业法律人。(6)法律研究能力。不要以为法律研究是法律学者的事,其实,所有的职业法律人都要从事法律研究。这是因为,法律的存在与其说是一种状态,不如说是一个动态过程,其变化之快,往往令职业法律人难以适应。同时,任何法律都不是孤立的,一部新的法律法规的通过,一个新的司法解释的出台,都会对法律人的职业活动产生影响。法律人必须随着法律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即便具体个案的处理,也会涉及到许多学理上的研究。因此,法学教育应加强学生法律研究能力的培养。法律职业的内在技能要通过外在技能来体现。也就是说,没有外在技能作载体,内在技能就难以表现出来。作为一个合格的职业法律人,应具备下列基本的外在技能准确简洁的文字表达。职业法律人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具体工作,都会涉及到通过文字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的问题。但这项技能的培训在法学教育中不甚理想,仅有的法律文书写作课程也仅是各种法律文书具体格式的说明。至于写作能力似乎是中学教育已经解决的问题,但只要看一下法科学生的试卷、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我们就不得不承认写作能力作为一种技能,法科学生并未掌握。强化这一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7)精炼流畅的口头表达。职业法律人应能流畅、达意地驾驭作为信息载体的语言。因为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职业法律人都要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思想,都要参与自愿或非自愿的辩论。要避免枯燥单调的发言和盲目失败的辩论,就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已为法学教育所重视,各种形式的辩论赛层出不穷便是佐证,但在具体的技巧上还缺乏必要的指导,在这方面有待于加强和提高。(8)超常的记忆力。职业法律人必须有很强的记忆力,这是职业的特殊性所要求的。职业法律人的工作涉及到众多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判例、学理,以及其他知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需要及时提取各种信息。法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灵活记忆的能力和理解记忆的习惯。长期以来,学生对法律信息往往偏重于死记硬背,缺乏灵活记忆和理解记忆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这样的记忆难以做到敏捷、持久和正确。因此,超常记忆力的培养在法学教育中不应忽视。

(二)法律人格的塑造

从一定意义上讲,良好法律人格的塑造比法律技能的培养更为重要。因为法律技能仅能成就法律人,但不能成就卓越的法律人。只有良好的法律技能加完善的法律人格,才能真正成就卓越的法律人。当代中国法学教育在法律人格的塑造上主要应侧重下列内容:(1)社会责任感。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中国的治国方略和理念。法科学生从接触法律的那一刻起,便应成为这个理念的守护者。要承担起这一社会责任,每个学生都没有理由拒绝增强自己的技能,因为法律技能将是守护者手中的利器。真理和正义也要由实力去捍卫,没有真正的技能,就无法胜任守护者的责任。可见,法律技能的增强不仅是法科学生个人的事情,而且是社会的事情。社会责任感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2)诚实敬业。诚实和正直品质对职业法律人显得尤为重要。从职业道德的角度,法律人对案件事实故意做出不真实的陈述或是引用已经失效的法律,都是不可饶恕的错误。法律人的责任在于科学地确认事实,准确地适用法律。同时,敬业也是法律人的重要品质。如果说在法律职业中获得成功需要天赋的话,那么,真正与生俱来的天赋是极少的,大多是经过努力获得的。法律人的水平和技能尽管不同,但谨慎敬业必须贯彻始终。法律人的疏忽大意, 不仅会导致当事人利益上的损失, 更会导致人们法律信仰的缺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