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转变发展方式让梦想照亮现实

转变发展方式让梦想照亮现实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切实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才能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才能把“美丽中国”变成现实。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作为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落脚点,逐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水平,做大、做好国民经济“蛋糕”,进而不断提升民生质量。
转变发展方式让梦想照亮现实_中国梦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

吴秀坤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提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要实现中华民族这100年梦想,必须转变现有的发展方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只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切实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才能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才能把“美丽中国”变成现实。转变发展方式是我国继60多年前社会制度转型、30多年前经济体制转轨之后决定现代化命运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关系到我们能否真正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能否真正让中国百年梦想照亮百姓生活。即使是在近期稳定增长的前提下,转变发展方式也是刻不容缓。

一、转变发展方式让梦想照亮现实的压力所在

(一)三个“倒逼”的存在

1.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倒逼。美国及欧洲经济正在经历着“再工业化”旅程,这无疑给中国制造平添了更大的压力,现实正逼迫我们再次寻觅自己未来经济发展的出路;

2.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红利逐步流失的倒逼。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十面霾伏”的出现,资源能源的减少,我们在人口、环境、土地、资源等基本要素上的优势正渐渐弱化,尤其高端的技术、人才等要素供给却还远远无法满足今天发展的需求;

3.社会公平诉求、民生权利保障的倒逼。新生代农民工大批拥入城市,他们正在崛起为中国新城市化过程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自己的需求。中国制造的现实承载者——中国工人,特别是新一代中国工人阶层,他们对劳动报酬、劳动待遇、个人权利地位以及个人价值实现等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于他们父辈的全新要求。更多地强调民生进步,强调体面劳动,强调尊严生活,强调公平社会。我们的转型不能背离这个价值目标,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生产方式的转变问题,这是转型期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二)三种“现象”的存在

发展方式转变需要聚焦于解决三大基本问题: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生态运行。从突破瓶颈的当务之急看,可把结构优化摆在更加优先的位置。目前,我省经济结构的主要问题就集中在由产业结构的三大失衡所派生的三种现象上:

1.“过度依赖”现象。在总需求结构中,过度依赖于出口;在内需结构中过度依赖于投资,消费不足严重制约着产业发展的空间。

2.“恶性重复”现象。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活动中的类同、重复应属市场竞争的正常行为及其反应。然而,过度重复、恶性竞争现象发生则受制于产业技术结构的低层次及其平面化,同时也与调控体系、机制不健全关联。这在我省乃至我国目前工业结构内部体现得极为充分。

3.“畸形差别”现象。发展中国家的城乡差别具有历史必然性。然而,如此凸现的城乡二元结构存在于我国几乎所有地区,这是产业空间布局严重失衡的结果。

面对由三大基本问题构成的相互依存的系统,必须在兼顾的前提下找准核心问题,把握关键性环节并做出相应的战略性选择。不难发现,这一核心问题就是产业升级。即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带动结构优化和生态经济发展。只有在动态中实现产业升级,才能从根本上结束产业同构格局中的恶性竞争状态,才能形成与发展相一致的走向低碳经济的根本道路。这样,促进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即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就成为整个生产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

二、转变发展方式让梦想照亮现实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创新驱动夯实中国梦的产业基础

十八大明确指出:“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即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1.拓展微笑曲线。打造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不能囿于制造加工环节,而是要向产业链中研发(研发、材料、采购、设计)、营销(品牌、渠道、物流、金融)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即需要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

2.超越微笑曲线。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用人力(劳动密集型)构筑产业链的“血肉长城”,而是用自动化、标准化、精密化、智能化的机器构筑产业链的“钢铁长城”。目前,我国制造业模式是,引进机器,生产产品,进而出口产品,而“用机器生产机器”的环节在境外。未来时期,我国不仅要维持“用机器生产产品”的世界地位,更要谋求“用机器生产机器”,实现机器大规模出口来替代产品大规模出口。这是培育国家价值链的关键之一。

3.超越产业边界,迈向产业生态系统。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一场数字化革命,更是一场生态化革命。在智能化引领商业模式快速变革的同时,国家间产业竞争将由企业间竞争和产业链间竞争转向产业生态系统间的竞争。这是全球工业发展模式的巨大变革,将重新塑造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产业生态系统所蕴含的生产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长期发展绩效的微观基础。在此背景下,中国梦的产业基础,是智能化、网络化、生态化的制造技术与制造系统。

必须指出的是,以上“工业三步走”战略,不是依次走,而是同时走。否则,我们只能处于追赶的状态。

(二)坚持民生为本,筑牢中国梦的群众基础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主席再度诠释中国梦,他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因此,一定要按照十八大精神,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实现中国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就是要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盼,着力解决民生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保证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1.需要转变执政理念。把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作为民生价值取向。人民群众生活的目标就是过得幸福,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是民心所向。在执政理念上,我们必须彻底摒弃“GDP至上”的政绩观,实现从GDP崇拜到民生至上的转变。为此必须改革政绩考核体系,加大民生在政绩考核指标中的权重。牢固树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

2.需要坚持科学发展。把“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标。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是改善民生的根本途径。民生问题本质上是发展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来解决。因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解决民生问题立足于发展基础之上。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作为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落脚点,逐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水平,做大、做好国民经济蛋糕”,进而不断提升民生质量。切实解决好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问题,努力使广大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只有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才能使百年梦想真正照亮百姓的生活。

3.需要深化体制改革。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深化改革。当前我国民生领域出现的问题,必须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破除制约民生改善的体制性障碍。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强化制度保障,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增加财政对改善民生的投入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重视从根本制度层面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逐步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社会公平,使民生问题的解决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每一个地区、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在产业大系统的协同分工中,努力与创新,中国梦就有了夯实的微观基础。微观基础在,中国梦不远。

(中共松原市委党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