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强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

强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82年,南京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2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结合当时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南京市组织编制了《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新一轮《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将保护框架分为物质要素的保护和非物质要素的保护两大部分。
强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_科学发展观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一、强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

1982年,南京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2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结合当时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南京市组织编制了《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992年,结合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又组织修编了《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从保护环境风貌、城市格局、文物古迹、建筑风格和加强文化展示五方面,首次在全市范围内综合考虑建立起历史文化保护体系。2002年,根据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进一步调整、优化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有关内容,编制完成了新一轮的《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划确立了“老城做减法、新区做加法”的城市发展战略,并针对名城保护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保护的重点和相应的措施,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保护框架和保护体系。

新一轮《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将保护框架分为物质要素的保护和非物质要素的保护两大部分。物质要素的保护按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求分为城市整体格局风貌、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文物古迹点三个层次。非物质要素的保护则主要通过博物馆、标志物、口述三大系列,形成历史文化遗存展示体系,重点挖掘和展示南京六朝、南唐、明朝和民国文化。

在此基础上,全市还编制了一系列专项规划,以深化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规划部门与文物部门即开展了文物保护单位的紫线划定工作,并于2002年编制完成《南京市主城文物紫线规划》,2004年又及时开展了《南京市主城外文物保护单位紫线规划》,到2006年底,第一、二、三批公布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全部划定。1998年,南京规划局组织编制了《明城墙风光带保护和利用规划》,提出了城墙、城门、城河三位一体的保护和展示思路。2002年,编制完成了《南京外秦淮河主城段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并在此基础上组织了《南京外秦淮河概念规划设计》的国际方案征集。针对钟山风景区外围与城市生活密切联系的区域,规划部门在《钟山风景区中山陵园风景区详细规划》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外缘景区规划设计》。对南捕厅、颐和路公馆区等十个历史文化保护区,则先后编制了针对性较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2002年,《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编制完成,其中提出了老城要建成“文化之都、活力之城、宜人之地”的总体发展目标,确立了“保护优先、改善环境、提升品质、完善功能”的发展思路。此外,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规划部门还会同文物部门陆续完成了《南京市近代优秀建筑保护规划》、《南京近现代非文物优秀建筑评估与对策研究》等专项规划和课题,对全市多处近现代优秀建筑群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整理,并提出全面的保护措施。这些规划的制定,对全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