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阶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阶段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三大系统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9年的经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十三大明确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可以说,党的十三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已经形成。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阶段_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

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阶段。

党的十二大以后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十二大以后全面展开。它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各方面体制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党的政策鼓舞下,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探索把农业搞上去的道路,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这样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生产形式。我们党支持了广大农民的探索,废除了人民公社,使农村改革迅速展开。农业生产摆脱了长期停滞的困境,农村经济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迅速发展,形成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体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商品经济意识的普及,促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城乡人民得到了显著的实惠。

在邓小平同志的倡议和支持下,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发展经济。之后又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在沿海一些地区建立了经济开发区,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这一系列新措施、新举动,使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总体布局迅速形成。

1984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第一次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观点,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决定》强调改革是为了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指出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接着,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突出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强调实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方针,从而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更加全面。

党的十三大系统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9年的经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十三大明确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报告强调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这两个基本点,这是我们的主要经验,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十三大确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六条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即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必须以安定团结为前提,努力建设民主政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精神文明。十三大还明确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可以看出,到党的十三大,我们党已经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有了比较充分的论述和解释。可以说,党的十三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已经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