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发展社会要和谐

发展社会要和谐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民族和谐问题,是民族文明问题,是制定民族政策的基础,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基础。存在着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同落实科学发展观相辅相成。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集社会稳定、社会公正、社会发展于一体的科学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和必然。要使“建和谐州”落到实处,必须着眼于发展,从临夏的实际出发,为民族地区社会的健康发展从观念上、体制上和方法上提供有力保证。
发展社会要和谐_民族地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25要

发展社会要和谐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又指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十七大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二、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深刻揭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统一;深刻揭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党的最低纲领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一党的最高纲领的有机统一;深刻揭示了和谐这一目标与富强、文明、民主这三个目标之间的有机统一。

三、民族和谐是“建和谐州”的首要前提

民族和谐问题,是民族文明问题,是制定民族政策的基础,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基础。这既要求我们对历史上的民族及民族关系进行反思,更要求我们对当代民族问题的理性思考和客观认识,以及对民族及民族问题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想。民族和谐问题,主要应包括和涉及民族起源、民族发展规律、民族政治事务、民族经济制度、民族社会生活、民族文化、民族关系、民族分化与民族融合、民族迁徙、民族未来走向和发展趋势、民族发展的路径等诸多方面。这是“建和谐州”的认识前提,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华民族乃至临夏全民族民族关系的主流,总结历史经验,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宗教和顺、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四、临夏州社会总体和谐,但不和谐因素仍然存在

存在着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五、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相辅相成

不发展经济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不重视社会发展同样不可能实现现代化。要通过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来促进社会和谐;又以社会的更加和谐,来保证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同落实科学发展观相辅相成。前者是从社会和谐的角度促进科学发展,后者是从科学发展的角度促进社会和谐。把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体现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全过程,就必须努力建立健全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要兼顾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兼顾发展能力强群体与发展能力弱势群体的利益,兼顾改革受益较多群体与受益较少群体的利益,兼顾先富群体与后富群体的利益,兼顾不同行业群体之间的利益。

发展是金,和谐是银。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这种相互作用,通过相互依存、相互限制、相互补充、相互推动等具体方式体现出来。

“建和谐州”的着眼点和着重点是和谐,但和谐不能孤立地存在。它是和社会的富足、公正、素质、诚信度等联系在一起的。富足、富裕是和谐社会的前提与基础,安定、和睦、诚信是和谐的标志,欣欣向荣则是社会充满活力的表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必然态势。而和谐社会所具有的这一切特征,都要靠社会经济的发展来推动。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又必须花更大精力正确地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矛盾。有些矛盾虽然目前还没有激化,还没有直接危及社会的安定局面,但其中都储藏着隐患,比如贫富差距问题;有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比如环境恶化、生态危机等问题,我们都不能等闲视之,而必须通过发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社会不和谐问题。

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集社会稳定、社会公正、社会发展于一体的科学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和必然。要使“建和谐州”落到实处,必须着眼于发展,从临夏的实际出发,为民族地区社会的健康发展从观念上、体制上和方法上提供有力保证。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核心,这是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和社会主要矛盾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最重要结论,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始终抓住经济这个中心不放,促进社会和谐,关键还是靠经济发展。缩小区域之间、城乡间的收入差距,要靠经济发展;协调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要靠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解决各种民生问题,要靠经济发展;建立更广泛、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也要靠经济发展。如果离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