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税率之争”凸显“中国式立法民主”

“税率之争”凸显“中国式立法民主”

时间:2022-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近日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中,体现“税收法定”的条款与去年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二审稿相比,删去了“纳税人、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率”。妥善对待此次“税率之争”,意义不言而喻。同时,稿件指出,相关内容是否应该被删减引发的“税率之争”,凸显了“中国式立法民主”,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氛围。
“税率之争”凸显“中国式立法民主”_第25届中国人大新闻奖获奖作品选

新华社 杨维汉 梁建强

近日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中,体现“税收法定”的条款与去年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二审稿相比,删去了“纳税人、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率”。这一变化引发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相关内容是否应该被删减引发的“税率之争”,凸显了“中国式立法民主”,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氛围。

法无授权不可为。政府征税,必须得到法律授权。立法法修正案三审稿中,专门提及“税收法定”原则,这既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相关要求,也是对我国税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而“税率”等相关表述在草案中被删除引发的争论,充分体现了代表委员和公众对于“税收法定”原则真正在法律中落实的期待,也体现了“中国式立法民主”在推动高质量立法进程中,正发挥着更多作用。

梳理此次“税率之争”的由来,不难发现,支持删减者与反对者各有其理由。支持者认为,税种本身就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计税依据和税率等方面,进行删减并无不可;而反对者认为,如果“税率”等内容不写进法律条款,容易造成立法概念含混不清、立法效果和社会效果容易打折,进而导致税收在日后执行层面依然“任性”。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中“税率”二字之所以成为百姓关心、担心的焦点,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妥善对待此次“税率之争”,意义不言而喻。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民意不能缺席。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税率”这两个字成为立法争议焦点,不仅为普法创造了条件,还为借助“中国式民主”平台推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供了契机。

立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法律如何规定才能既符合人民群众愿望,又能在实践中更好地体现法治原则,是对“中国式立法民主”切实发挥实效的考验。广纳民意民智,在审议法律条文时“咬文嚼字”、逐字推敲、务求精准,是确保法律权威、准确与科学的必然要求。

此次“税率之争”,删减或者保留的本意,都在于让法律更好地发挥作用。如何确保法律规定能够精准覆盖,消除可能存在的“模糊地带”,其实是比探讨“删减或保留”孰是孰非更为重要的命题。在立法博弈中探寻共识,让“税收法定”原则不打折扣,方能坚定百姓对于法治的信心,方能更好地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税率之争”凸显“中国式立法民主”》点评

朱国圣

一、选题精准,关注度高。稿件敏锐抓住3月10日对立法法修正案进行审议这一热点事件,围绕“税收法定”这一公众极为关注的条款与去年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二审稿相比的差别展开评论,就热点事件及时发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二、由表及里,深入阐释“中国式立法民主”。稿件跳出“税率之争”的是非判断,敏锐地提出如何确保法律规定能够精准覆盖,消除可能存在的“模糊地带”,其实是比探讨“删减或保留”孰是孰非更为重要的命题。同时,稿件指出,相关内容是否应该被删减引发的“税率之争”,凸显了“中国式立法民主”,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氛围。

三、深入浅出,升华主旨。立法问题是相对较为专业的法律领域问题,稿件写作时注意兼顾了法律专业性以及表达通俗易懂的统一。稿件对“税率之争”所彰显的深层次立法问题进行了论述、探讨,并提出在立法博弈中探寻共识,让“税收法定”原则不打折扣,方能坚定百姓对于法治的信心,方能更好地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稿件被100余家报纸、广播电台采用,其中20余家报纸头版登载,澎湃、网易、搜狐等客户端,腾讯、凤凰等各大门户网站都进行了推送和着重展示。评论也引发网友热议,让公众对于“中国式立法民主”有了更多的认知、信任以及期待。

在媒体仍在关注修改的利弊之争时,跳出争议优劣的浅层次,而是聚焦于“中国式立法民主”,展现了新华社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发了社会各界的共鸣,正确、有效地引导了社会舆论。

(作者为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党组成员,第25届中国人大新闻奖评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