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时间:2022-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84岁的女科学家屠呦呦10月5日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获奖,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由此确定了屠呦呦的获奖地位。拉斯克奖设立以来,共有300多位获奖者,其中四分之一后来先后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发现青蒿素,普遍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再到中国本土女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整个过程充满艰辛,让人感慨。
●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_时代印记

中国84岁的女科学家屠呦呦10月5日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科学家首次获得这样一项荣誉。

在这之前,多数国人是不知道有这样一位高龄女性科学家的,也不知道她从事的是怎样一份工作,更不知道她有过多次申请中科院院士没有获得批准的经历,当然也不知道她是一个“三无”科学家(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

屠呦呦是因为发现青蒿素并加以推广,解决了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疟疾治疗问题而获得这一奖项的。由于青蒿素的发现,疟疾死亡率在过去10年下降了50%,受感染人数减少了40%。几年时间里,非洲有100万人也因此避免了由疟疾导致的死亡。

屠呦呦获奖,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一,中国本土科学家首次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一个重大突破。以前也有中国或中国籍科学家获得过诺贝尔的其他奖项,但以前的获奖者都不能称为中国本土的科学家,屠呦呦是第一个在本土研究出成果的科学家。事实证明,中国人是聪明、勤奋的,并且有许多中国或中国籍的专家、学者获得过诺贝尔奖。譬如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等也都是中国血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有另一类中国人获得过诺贝尔奖,譬如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高行健、目前仍在关押的刘晓波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西藏逃亡在外的达赖喇嘛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等。

其二,外界称屠呦呦是一个“三无”教授,没有院士头衔的科学家。究竟是为什么呢?原因说来话长。早在1967年5月23日抗美援越期间,解放军总后勤部曾组建过攻关小组,要帮助越南解决境内多发的疟疾问题,后称“523工程”,研究制成了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当时正处于“文革”时期,成果的归属并没有引起重视。到了80年代,人们有了成果意识,并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提出申请。结果申请报告被评审委员会退了回来,理由是一个奖项最多只能有三个人并列申请,并不授予集体。当年“523工程”的主要参与者,经过激烈讨论,最后确定了4个人并列申报。结果申报又被退回。接下来的许多年,这4个人还分别多次在国内申报中科院院士,都未获批准。主要原因是,4人中不管谁申报,另外3人都不服,都会举报他。这个难题后来被美国人解决了。2011年,素有美国医学界诺贝尔奖称号的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来到中国,给4人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谁应该获得拉斯克奖?二是如果你获得不了拉斯克奖,你认为其他3人中谁最应该获得。结果出来,第一个问题,4人都认为自己最应该获得拉斯克奖;第二个问题,有3个人都写的是屠呦呦。结果这一年的拉斯克奖给予了青蒿素发明者、中国专家屠呦呦。依据是三个“第一”:第一个把青蒿素带到了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取出有100%抑制率的青蒿素,第一个做了临床实验。由此确定了屠呦呦的获奖地位。拉斯克奖设立以来,共有300多位获奖者,其中四分之一后来先后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从发现青蒿素,普遍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再到中国本土女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整个过程充满艰辛,让人感慨。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很好总结的。有关部门怎样为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和创新扫清障碍、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10月1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