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学发展观是世纪现代文明的新结晶

科学发展观是世纪现代文明的新结晶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世界眼光和宽广胸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科学发展观可以说也是总结拉美现象的结果。它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更是对世界文明和发展潮流的科学体认和梳理。
科学发展观是世纪现代文明的新结晶_传统文化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四、时代超越:科学发展观是21世纪现代文明的新结晶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世界眼光和宽广胸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无论是在革命中,还是在建设与改革中,都非常重视世界经验,善于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科学发展观就是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和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提出的。

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发展观念发生了急剧的深刻的变化。早期的发展观反映了工业革命的要求,强调的是物质生产资料的增长,那个时期把经济发展仅仅看作经济增长。到上个世纪60年代,人们已经看到它的弊端和不足。因为光有经济的增长,并不能完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问题。1962年美国女科学家卡森出版的《寂静的春天》,提出了人类如何同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后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又把人的发展作为发展观的一个中心问题提了出来。7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在他的著作《新发展观》中,对此作了系统的论述。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轰动了世界。这个报告进一步把经济增长、城市化同人口和资源等环境问题联系起来,提出了全球性的生态、人口、环境、资源等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人类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我们不仅要重视经济发展,重视人的发展,而且要把人与自然的协调以及子孙后代的发展都作为发展观的问题来考虑,要以积极的姿态来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1987年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里约环境和发展宣言》,1995年3月,联合国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1999年世界银行在联合国开发署提出的以人的福利为目标、发展多种资本的综合发展框架,2000年9月联合国召开世界首脑会议制定的以发展和消除贫困为主题的包括8个方面的千年发展目标,200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WSSD)等,无不表明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标志着人类的发展观,经历了一个从“经济增长至上”到“社会发展优先(1995年)”,从“可持续发展(1992年)”再到“全面综合发展(1999年)”的演变进程。这就是说,从传统的经济增长发展观转向当代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这是21世纪世界的发展趋势。[11]

由上可见,发展问题已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这些研究是伴随着工业革命兴起和现代化的推进,伴随着工业革命和现代化过程中各种问题的暴露而逐步加深认识并逐步形成的一系列发展理论。这些研究成果对我们党是一个重要的启示。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切合了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拉美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给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警示案例。拉美国家和中国都是发展中国家,且有许多相似之处,拉美在发展道路上遇到的许多问题和教训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所谓“拉美现象”是指,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等一些拉美国家在人均国民收入达到5 000美元之后很难保持快速发展,相反会有回落。拉美大多数国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实现人均GDP超过1 000美元,然后开始走向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轨道。拉美在工业化、现代化道路上走得非常不稳定、不持续。根据国际经验,发展中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 000~3 500美元的时期,是社会发展极不协调,经济结构发生剧变,社会矛盾激增,社会稳定受到极大冲击的阶段。平稳度过这个阶段,就可以达到“黄金发展时期”。若在这个阶段处理不当,就会像部分拉丁美洲国家那样,出现经济停滞不前,社会动荡,政治倒退等等。当今中国正处在这样的十字路口。今天的中国与80年代中后期的拉美国家有许多相似之处。两极分化、腐败问题、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农村发展缓慢以及地区差距扩大、工业化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协调、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对外开放与保护国内市场的关系,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协调问题等,既是拉美国家面临的难题,也是今天中国所面临的问题。造成“拉美现象”的原因很多,但重要的是拉美国家和执政党自身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其对经济社会发展观的把握问题。这些国家没有协调好经济与社会发展、市场与政府调控、平等与效率、开放与保护,以及社会各阶层利益分配等各方面的关系。科学发展观可以说也是总结拉美现象的结果。

的确,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紧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一个文明古国和最大的一个发展中国家,谋求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和对人类文明的新贡献,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作为这一时代的思想,并非凭空杜撰,而是综合了这一时代的文明成果,体现了这一时代的价值诉求。但中国的科学发展观与世界上其他的发展理论又有不同,表现在:

第一,中国的科学发展观立足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它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更是对世界文明和发展潮流的科学体认和梳理。

第二,中国的科学发展观致力于惠及13亿中国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这项实践,前无先例,现在也难有标准答案。这将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最大的造福行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第三,中国的科学发展观以和谐为最高目标。这种和谐,既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更是人与社会的和谐;既是国内的和谐,同时也是国际的和谐。这些理念的付诸实施,必将带来一系列的物质与精神的“革命”,为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注入一股强劲的动力,使重塑世界秩序,共建人类美好家园的理想成为一种可能。

第四,中国的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和政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而非一时的理论创意和学术争鸣,在当今世界具有不可低估的政治影响。它表明中国政府的执政理念已经主动地融入科学的轨道,符合世界的潮流,将极大地提升中国政府的管理水平和国际形象。

以上四点,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政治多极化的今天,使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再次成为世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其流光异彩的理论与实践,堪称21世纪世界文明的新结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