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政治上层建筑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就是政治文明建设的过程。这六种人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的调节,呼唤大力加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根据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及所有制性质和结构,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定位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_传统文化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运动和发展的复杂系统。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动力在于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矛盾。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发展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深刻变革。上层建筑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样的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而政治上层建筑对应的是政治文明。政治上层建筑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就是政治文明建设的过程。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由法律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点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是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的。”[17]

(一)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看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18]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19]当今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社会主义,二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应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初级阶段的现实,则要求我们应该根据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具体情况,实行多种所有制。为此,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我国现阶段要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六大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而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必须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不应分为三六九等,都是市场平等的主体。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要求我国国民必须具有尊严、公正、互利、竞争、民主、法治诚信等政治文明意识和素养;要求我国必须培育健康有序的制度文明环境,规范的政治运作程序,健全的法规体系;要求我党必须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二)从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看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从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新变化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特别是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状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人阶级的队伍迅速壮大。工人阶级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据调查,工人阶级中知识分子的比重大大增长,职工依存的经济组织的所有制形式日益多样化,工人阶级队伍的年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岗位流动也大大加快。新时期我们要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当今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认真研究和解决新时期工人阶级在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维护和发展好工人阶级的利益,始终保持党同工人阶级的血肉联系,坚定不移地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巩固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大力加强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思想理论水平和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从我国社会阶层的新变化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归纳为六种人: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这六种人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当然,这并不否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的调节,呼唤大力加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我们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和政策,基本着眼点就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三)从产品的分配方式看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对所有制结构进行改革的同时,对分配制度也进行了改革和调整。根据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及所有制性质和结构,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定位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无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都应得到承认。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大方针的必然要求。但是更应看到,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等。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1 000美元,到2020年将达到3 000美元。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根据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的经验,在这一阶段,有可能出现两种发展结果:一种是搞得好,经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另一种是搞得不好,往往出现贫富悬殊、失业人口增多、城乡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因此,在这个阶段,必须在政治文明上下工夫,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政治体制,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