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是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附设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教育学心理学部办公室、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华东师大中心。该成果最终获得了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钟启泉主编的《对话教育——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获得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是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附设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教育学心理学部办公室、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华东师大中心。著名的课程专家钟启泉教授担任首任所长,现任所长为崔允漷教授,赵中建、胡惠闵、吴刚平三位教授为副所长。

21世纪的前十年中,此所秉持“国际视野、专业服务、团队发展”的理念,锐意进取,在基地建设的各个方面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发挥了重点基地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一、总体建设情况

此所人才济济,精英荟萃。钟启泉教授为教育部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崔允漷教授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张华教授为国际课程研究促进会(AAACS)现任主席,赵中建教授、王祖浩教授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此外,基地还有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5人入选上海市浦江学者,1人入选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

此所聚焦课程理论国际化、课程评价与政策、学科课程、教师专业发展与学习科学等研究领域和方向,下设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中心、教师教育课程发展中心、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学习科学研究中心等机构,主办学术刊物《全球教育展望》(CSSCI来源期刊)以及网络在线刊物《课程研究前沿》。

此所专家相继领衔起草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送审稿)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送审稿)等重要政策性文本,被誉为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的“国家队”。十余年来,我所共获得的研究项目有165项,研究经费共计1547万元,发表著作254部,论文1045篇,获得各类奖项共计45次,在国际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力。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1)既拥有宽广国际视野,又立足我国教育实际,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十年期间,本所研究人员共出版课程与教学理论著作254部、丛书20套,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国家级、部级、上海市等获得了多个重大奖项。

(2)既立足学术研究,又参与国家课程与教学改革决策和咨询,为我国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十年期间,本所研究人员依靠集体智慧,完成5项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大决策项目,正在完成2项教育部教师教育改革重大决策项目,向教育部递交了20多份咨询报告。

(3)既注重理论研究,又参与教育改革实践,为我国中小学教育实践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十年期间,本所研究人员承担了众多基础教育新课程国家级培训工作,成为教育部新课程培训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还与众多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展开合作,为他们培训教研员、校长、教师,指导改革实践。此所领衔的“E-教研员之家”(http://ejyyzj.ecnudec.com/)深得业界好评。

(4)既重科研,又重教学,为我国课程与教学领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十年期间,此所研究人员立足“课程与教学论”国家重点学科,共培养了200多位博士,300多位硕士,留学生10人,博士后进站学者11人以及大批的教育硕士、高级访问学者

(5)既尊重民族特色,又参与国际交往,为我国课程研究的国际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十年期间,此所共主办7次大型国际会议,研究人员到世界各地参加课程与教学领域学术会议并作学术报告达200人次。特别是在2003年10月成功主办国际课程研究促进会(IAACS)的第一届世界课程理论大会,来自五大洲23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与会,在国际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赢得了广泛赞誉。

三、标志性成果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吴刚平教授领衔起草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送审稿),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其成果《“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研究》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一系列基本的课程理念,引领我国新世纪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一纲领性文件正是以其为蓝本、经过充分讨论而形成的。该成果最终获得了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2)钟启泉、张华教授主编的《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选取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后世界课程与教学理论名著,使读者能够对东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进行对比研究。该文库包含《学校课程史》、《初任教师手册》、《课程》等一系列世界课程与教学理论界的名著,对所有从事教育事业和课程规划的人员来说,都是一套必不可少的读物。该成果在推动我国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最终荣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3)在2010年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奖”评选中,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硕果累累,成绩喜人:吴刚平领衔的“校本课程开发”获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成果一等奖,崔允漷领衔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以及庄辉明领衔的“教研员研修课程开发”获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成果二等奖。此外,在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项目合作学校中,有两所学校的课程改革成果荣获了二等奖,一所学校荣获了三等奖。这在全国所有参评机构中是唯一的。

(4)钟启泉教授为首席专家起草的《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送审稿)已递交给教育部。该标准研制期间,研究组组织全国教师教育领域的专业力量,集中开展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国际比较专题研究以及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理论研究的成果总结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梳理。它为新一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整体架构与课程质量标准,对于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规范和引导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具有十分的深远意义。

(5)施良方、崔允漷主编的《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荣获教育部第四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该书是上海普通高校“九五”重点教材中的一册,主要探讨了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对教学与教学理论、教学的基本问题等一系列的问题做了阐述。该书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科学性、理论性及实用性,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是教师必备的参考工具书。

(6)钟启泉主编的《对话教育——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获得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钟启泉教授从事合作研究,实地考察日本教育,结识众多日本的学者和中小学教师,该书主要收集了其多年来与这些著名教育学者之间的多篇对话录,围绕这些话题的对话是从中日两国教育发展的现实及其文化背景出发,同时联系当代国际教育思潮来展开的。该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可以作为广大教育研究者和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改革实践的思想资料。

四、“十二五”发展思路

1.继续大力推动青年教师的发展,为青年学者搭建更好的发展平台

大力扶植“70后”学者脱颖而出,是近几年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基地建设的一个重心。

2.转变研究思路和方法,产生更多高质量的标志性成果

未来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将会越来越多地体现“基于国家战略需求”和“基于证据”这两个特征。与此同时,为了更高质量、更有前瞻性地为国家战略需求服务,课程所集中资金与人才建设“学校课程教学质量改进数据库”。

3.加快全球化发展,与课程理论研究的国际化全面接轨

与国际最大的课程教学组织美国督导和课程开发协会(ASCD)合作成立ICI-ASCD联合研究中心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步。

此所将再接再厉,同心同德,努力将自身发展成为开放性、创新性、国际性的国家级学术机构,成为中国参与世界课程研究对话的中坚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