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世界古代史”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本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入选《2006年中国学术年鉴》中的“外国文学”和“宗教学”两个学科,被转引次数超过180次,获第五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系2000年由教育部确定的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历经10余年建设,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咨询窗口、体制改革”等五个方面,积极探索,努力进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需求及学术发展趋势,弘扬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就,继承、发扬老一辈学者的优良学术传统,凸显此中心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通过方法、观念的创新和队伍建设机制的创新,产出一批优秀科研成果,使此中心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一定影响的学术研究机构。

一、总体情况

此中心现下设古典文明研究所、中古文明研究所以及世界近代史研究所三个独立研究机构,并设有资料室和行政办公室。截至2010年年底,此中心有校内外专兼职研究员2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5人、教授21人、博士17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委3人、长江学者1人、省部级优秀专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先后有英、日、加、韩等国拥有博士学位者6人,加入学术团队。整体学术力量也在不断整合,逐步形成了“古典文明文献翻译及研究”、“早期西方文明研究”、“15世纪以来中华文明发展道路研究”、“东亚历史研究”等数个特色鲜明且相对稳定的研究团队并相继进入“东北师范大学‘十一五’哲学社会科学行动计划建设项目”资助的“优秀创新团队”和“重大攻关团队”建设行列。相继派出7名博士生赴德国、希腊学习,并先后向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输送了10余名博士。

此中心先后成功举办了四届全国“世界文明史学术研讨会”及“‘冷战’史博士论坛暨国际研讨会”、“中国世界近代史学会年会暨理事会”、“西方文化与宗教研讨会”、“东亚思想史国际研讨会”和“中国世界史论坛第六届年会”等12次重要学术活动,在国内学界反响良好。“‘冷战’史博士论坛暨国际研讨会”是同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史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凤凰卫视等数家著名媒体也予以了报道。

此中心先后邀请数十位外国专家前来讲学,并以参加国际会议、学术访问等形式出访20人次,同美、俄、英、意、澳、日、韩等国以及中国港台地区的十余所高校保持密切的学术往来。同时也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等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建立起较为紧密而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

在社会活动方面,李晓东先后数次全程陪同吴邦国、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对埃及进行访问,讲解古代埃及文明历史,受到领导们的好评。同时,还为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开设系列文化讲座,对我驻外人员进行培训,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赞扬。张晓华先后为国家安全部门和有关单位撰写《关于韩国对我国东北地区宗教渗透问题的调查及其对策》等10余篇高质量的专题研究报告,受到国家和吉林省有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王晋新受吉林省教育厅委托,积极地参与本省地方高校的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建设工作,建言献策,提供咨询,使国家级重点基地的示范作用得以彰显。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此中心以世界文明史为主要研究对象,强化精品和创新意识,提高学术研究质量和品位,产出了一批学术含量高、社会效益好的优秀学术成果。10年来,此中心先后承担国家社科项目21项,教育部基地重大招标课题20项,其他省部级项目52项,共计科研经费近千万元。科研立项由基地重大招标课题、“211”工程和国家、教育部社科项目等多个板块构成,经费来源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立体态势;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等高端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并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多次转载,多篇著述被《中国学术年鉴》收录;在美、法、日等外文期刊以及港台等地区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共计53部。此中心共获教育部二等奖2项、获省一等奖4项、获省部级其他奖项30余项,并逐渐形成了“世界文明史研究丛书”和“世界文明史译丛”两大学术品牌。此外,此中心人员还积极将讲学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共有3部专著被评为全国研究生教材,2部教材被列为“十五”重点教材,最近又成功申报了“马克思主义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世界古代史》的编写任务。“世界古代史”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三、标志性研究成果

1.王晋新等人主编的“世界文明史研究”丛书

该丛书中汇集了基地几位主要研究人员在各自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包括了自中世纪到美国近现代史的多方面内容。

2.张强等人编译的“探寻古代文明”丛书

该丛书对古典世界的希腊、罗马、埃及等不同文明形态有较客观详细的介绍,是一套很有代表性的古典文明译著。

3.刘建军的《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传统》著作

本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入选《2006年中国学术年鉴》中的“外国文学”和“宗教学”两个学科,被转引次数超过180次,获第五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9年)。

四、“十二五”的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国家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术发展趋势,弘扬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就,凸显本中心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以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为引导和突破口,通过方法、观念的创新和队伍建设机制的创新,产出一批优秀科研成果,初步创立具有中国风格、气派的世界文明史研究体系,牢固地占据学术前沿高地,努力使中心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研究机构。

(二)发展战略目标

将“文明互动和变革研究”确立为中心“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的学术研究主攻目标。围绕于此,将先前确定的10个重点研究领域缩减为5个;大力强化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力争产出一批以观念、方法创新和质量精湛为特征的重大标志性成果,铸造“世界文明史研究丛书”和“古代古典文明史料译丛”两大学术品牌。同时,舍得精力和投入,坚决搞好中心的开放性建设工作。

(三)重点研究领域

1.古代古典文明重点问题研究

该领域是在国内学术界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比较微观或中观的视野,对两河、埃及和希腊—罗马等文明展开进一步研究。

2.15世纪以来中华文明发展道路的研究

从文明史角度,对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变迁展开探析;从方法论角度,摒弃机械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发生学障碍范式”和“西方中心论”及其各种变态学说等各类传统模式,对明清中国历史演变的基本趋势加以辨析,并作出独特的阐释说明。

3.东亚历史研究

该领域主要是将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和地区所构成的东亚地区文明置于全球视野下进行考察,进一步从史学研究角度上,推进、加深对当下东亚格局及其变数的认知。

4.西方文明重点问题研究

该领域分为两个主要方向,第一个方向是运用文明时空、文明交往等新兴学说为主要分析工具,对早期西方文明历史及学术研究展开反思,破除西方文明是古典世界唯一继承者的神话。第二个方向是密切关注当下时代风云变幻,运用各种新近解密的档案文献,对“二战”以降,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世界的社会政治、军事、文化战略及其实施状况进行客观细密分析,揭示历史的本来面目。

5.《世界文明史史料与文献译丛》

继续发挥此中心在古希腊语、拉丁语、象形文字和契形文字等古代语言方面的优势,集中一定经费和人力,对国际学术界本研究领域中的基础性史料文献、经典性学术著述和前沿探索性的科研成果进行译介、校注。

6.坚决完成马克思主义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世界古代史》的编写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