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0年10月26日,作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的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此院以中国政法大学雄厚的法学专业基础为依托,以国家级重点学科诉讼法学科为重心,研究领域涵盖三大诉讼法、证据制度、司法制度等多个方面。在教育部2004年和2010年两次重点研究基地评估中,此院均取得了“优秀”。其中多项研究成果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批示。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2000年10月26日,作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的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此院以中国政法大学雄厚的法学专业基础为依托,以国家级重点学科诉讼法学科为重心,研究领域涵盖三大诉讼法、证据制度、司法制度等多个方面。

自成立以来,此院严格按照教育部有关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各项标准与要求开展工作,坚持以科研为立足之本,注重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广泛开展多层次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为国家立法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取得了可喜成绩。在教育部2004年和2010年两次重点研究基地评估中,此院均取得了“优秀”。

一、总体情况与主要成绩

此院下设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所、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所、行政诉讼法学研究所和证据法学研究所四个研究所,另设办公室、专业资料室、电子阅览室、中国诉讼法律网和《诉讼法学研究》、《中国诉讼法判解》编辑室等机构。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2名,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0人。同时还聘请了3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研究人员。

10年来,此院专职研究人员独立及合作出版专著120余部,译著6部,教材、工具书近70部,发表论文逾800篇,其中在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近300篇。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先后获得1个国家级奖项,25个省部级奖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4项,优秀奖2项)和10个其他等级科研奖项。

在课题研究方面,此院专职研究人员十年间共有70个课题获得立项资助,其中国家哲社重大攻关项目1项,国家哲社其他项目8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及其他项目23项,司法部等其他部级项目16项,地方政府项目1项,企事业单位资助及校级项目8项,外资及港澳台合作项目12项,项目经费折合人民币约2200万元。其中多项研究成果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批示。

在为国家立法决策服务方面,此院贡献突出。10年来,此院专家、教授先后参加了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许可法、国家赔偿法等20多部法律、法规以及多项重要司法解释的起草、咨询、论证及修改工作,并向全国人大法工委、中央政法委、最高法、最高检等部门提交了《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专家建议稿》等多部立法建议书及咨询报告,受到了立法、司法机关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尤其是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立法进程中,此院陈光中教授等多位研究人员不仅全程参与了全国人大法工委组织的数次专家论证与咨询会议,同时组织课题组完成了《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专家建议稿》、《刑事诉讼法修改的理性思考》等重大成果,其中多项立法建议获得了中央政法部门及立法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广泛认可。

10年来,此院主办、联合主办了“刑事审前程序国际研讨会”等12次国际研讨会、“刑事诉讼法再修改重点问题研讨会”等近80次国内研讨会,并组织了“诉讼法学前沿问题系列讲座”、“域外诉讼法学前沿讲座”和“德恒程序论坛”等三个系列100余场学术讲座活动,取得了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和积极的社会反响。其间,此院接受前来访问与考察的海外学者40余人次;研究人员赴境外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的达70余人次,在国内各高校和实践部门进行学术讲座的达170余人次,参加国内学术交流和学术研讨会的近千人次。同时,此院还定期出版《诉讼法学研究》和《中国诉讼法判解》两本刊物,组织了“诉讼法学文库”、“人权和刑事司法国际准则”、“外国诉讼法翻译”、“法大诉讼法学博士文库”、“诉讼与证据前沿丛书”等多套系列丛书,出版著作150余部。

此院培养了近千名诉讼法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在培养模式上,坚持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在多个实证研究项目中先后吸纳近百名博硕士研究生参加课题调研和项目试验。与美国维拉司法研究所合作,每年选派优秀博士研究生赴美进行三个月的考察与进修,迄今已派出逾30人次。2010年4月,此院成功申报并作为执行单位具体承办了主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完善与发展”的“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为全国法学领域的博士生提供了一个为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建构与完善贡献才智的高起点、多向度的学术交流平台。

此外,在建设专业资料室以及专业学术网站方面,此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形成了以中外文图书资料室、期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和“中国诉讼法律网”相结合的、较完备的图书信息资料中心。

二、主要经验与特色

总结此院10年建设与发展的经验,最深刻的体会是:制度创新是重点研究基地的活力来源与关键所在。此院积极落实教育部有关重点研究基地实体性建设、基地主任负责制、人员流动制、驻所研究制、学术委员会指导制等制度创新精神,深入开展科研体制改革。这为此院形成开放、自主、创新的理论研究氛围以及团结、进取的团队风貌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此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概括此院10年建设与发展的历程,最主要的特色在于:注重学术创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学术研究方面,此院努力拓展研究领域,不断创新学术研究方法和思路,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诉讼理论和司法理念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诉讼原理、证据理论、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三大诉讼程序改革与完善等领域均获得了突破性成就,形成了一批能够填补学科空白、具有学术前瞻性的创新观点和成果。在强调学术创新的同时,此院也十分注重诉讼法学科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坚持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的紧密结合。自成立以来,此院分别在广东省珠海市人民检察院等地成立了10个分支研究基地,并先后与北京市海淀区公安分局等逾10个司法实务部门确立了长期共建合作关系。在分支研究基地与合作单位的积极配合与协助下,此院结合“讯问时律师在场和录音录像试点项目”、“程序分流与刑事和解项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试点项目”等课题研究任务,就多项诉讼制度的设立、完善或改革举措予以实证性的试验与评估。此院在实证研究方式上的不断探索,不仅为国家立法部门进一步修改法律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参考数据、为司法实务部门提高办案水平提供了大量理论指导与咨询意见,也就实证研究方式在人文社科项目中的运用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探索,为我国诉讼法学界乃至整个法学界开创了将人类学派的实证研究方式引入基础理论研究的崭新路径迈出了积极的一步。

三、标志性研究成果

(1)陈光中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专家建议稿与论证》,不仅获得了中央政法部门及立法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广泛认可,而且其中的多个条文也被全国人大法工委准备提交审议的《刑事诉讼法修改草案》所吸收。此书在司法部2009年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二等奖。

(2)诉讼原理四卷本成果。系此院承担的基地重大项目“诉讼原理研究”的最终成果,包括《诉讼原理》(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原理》(宋英辉主编)、《民事诉讼原理》(杨荣馨主编)和《行政诉讼原理》(马怀德主编)四部著作。此成果开创了诉讼法学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路径,是诉讼法学研究突破规范诉讼法学樊篱,开始走向理论诉讼法学的重要标志。

(3)樊崇义主编的《侦查讯问程序改革实证研究——侦查讯问中律师在场、录音、录像制度试验》。此书是对2002年至2006年间此院承担的“刑事侦查讯问程序改革”实证研究项目的系统总结和论证,是首次在我国刑诉法学研究中大规模地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此书在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四、“十二五”发展思路

此院“十二五”主攻方向为:“中国特色的诉讼原理与诉讼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以此为基本架构,下设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四个级别的具体项目,由此形成既相互独立又协调一致的整体研究思路。对外由各级别项目主持人独立承担项目,对内则围绕主攻方向形成合力研究、资源共享的集体攻关团队。

在明确主攻方向的基础上,此院在“十二五”期间的重点研究任务包括:(1)诉讼法学理论体系研究;(2)三大诉讼法的修改与完善问题研究;(3)诉讼文化、司法理念研究;(4)诉讼价值与诉讼功能研究;(5)国际经验的本土化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