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中心主办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月19—21日在中山大学举行。会议的主要议题包括: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内各地合作、港澳区域发展的新趋势以及在泛珠三角合作中的作用、东亚经济整合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珠三角区域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中心主办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月19—21日在中山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贵州大学、海南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阪南大学、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央政策组、中国银行(香港)、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利丰发展(中国)有限公司等“9+2”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专家共7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并提交论文52篇。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郑德涛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

会议的主要议题包括: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内各地合作、港澳区域发展的新趋势以及在泛珠三角合作中的作用、东亚经济整合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就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栋生指出,随着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落实,空间布局规制、区域政策和区际互动机制的日趋健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已经逐渐形成。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教授认为,区域创新能力向来是决定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他以国内三种专利的申请量为衡量创新能力的指标,在区域层面上分析影响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因素,对我国省际区域创新能力做了一个经验和实证的比较分析。云南大学的伏润明教授从产业布局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深入研究了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的产业差异。西南财经大学蒋少龙教授从政府的角度探索缩小我国区域发展差距的问题,认为区域发展不平衡性扩大的主要表现在于人均GDP差距不断扩大,资金不足的矛盾突出。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的吕昭河教授认为,区域的差异是我国经济增长没有带动更多就业的重要原因。

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化,泛珠品牌正不断得到加强,泛珠区域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与会学者对泛珠三角省区内部合作进行多学科、多视角的讨论,对于泛珠合作的目的和特点、泛珠区域合作环境的改善、合作中如何克服现有的障碍和经济发展不平衡、泛珠区域经济合作收敛性、地域差异、高等教育对区域差异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对泛珠区域合作中旅游业、人力资源、服务业、城市网络建设、社会安全等具体领域的合作提出了看法和建议。港澳在泛珠区域合作中起着重要的带动作用,但是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港澳和广州在泛珠中的作用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澳门大学的杨允中教授认为,应正确界定珠三角及泛珠三角的范围和概念,提出推进泛珠合作“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指导思想。谢国樑研究员介绍了近年来香港和内地经贸投资往来发展的态势,认为内地在CEPA框架下在商贸、专业服务及投资等方面实施的各项便利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香港与内地的经济金融合作,香港金融中心开始凸显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拓展离岸人民币业务;扮演内地理财和资产管理中心;配合推动内地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东亚经济合作是当前世界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泛珠三角经济区处于中国—东盟“10+1”框架下两大经济体的交汇带,泛珠三角区域与东盟的合作不但对泛珠自身的经济发展很重要,同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在相当大程度上有赖于泛珠与东盟十国的合作与发展。日本早稻田大学亚太研究生院的林华生教授充分肯定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模式在东亚经济整合中的重要影响作用。他认为,在东亚多边合作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中日是主流,韩国和俄罗斯能起到缓冲的作用,中日双方如果在东亚合作中为争夺地区领导权而互相倾轧,将不利于中日任何一方,双方应该携手合作,方能推动该地区经济合作顺利向前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