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殡葬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殡葬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时间:2022-01-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还使用笨重的棺木盛装遗体,那么改用土葬就不应该。埋葬后,棺木经消毒处理,可继续使用。千百年来,除了战争和灾害造成的死亡外,动物和人类都是自生自灭的,这是自然规律。诚然,提倡殡葬改革仍然有观念更新的问题。
殡葬改革已经刻不容缓_拯救地球要从现在

二十二、殡葬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几千年来,人们对于逝者后事的处理都是庄严隆重的。祭祀作为人类生存和延续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悠久传统。通过一种仪式来表达人们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发泄一种痛苦和悲哀的情绪,都是应该的和必须的。但是,当把殡葬仪式的过程和有机物的损失及温室效应联系起来的时候,就应该对我们过去的做法进行反思和探讨了。

1.改火葬为土葬

20世纪七十年代,当我们这个以土葬为主的国家,逐渐改为火葬为主之后,火葬成为全世界殡葬方式的主流。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霍乱、鼠疫等疾病的大传播和大流行,为了阻止这种可怕疾病的继续蔓延,对感染者遗体火化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火葬干净、简单、易于殡葬操作。但任何事情的处理结果都是有利有弊的。构成人体的物质都是生命所需要的宝贵物质,当人体燃烧后,把一些有用的元素都转化为气体排入大气而无法回收了。同时火葬要消耗大量电能;用油烧的火葬还要消耗燃料,增加了气体排放。遗体埋入土中后,在腐烂过程中虽然也会产生气体,但大部分是水汽,少量是甲烷。排出气体的过程是漫长的,几年、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没有气化的部分作为有机物留在了土壤中。

当然,按照传统习惯,土葬要用棺木,要消耗木材,用不用棺木就成为土葬能否重新推行的关键。如果还使用笨重的棺木盛装遗体,那么改用土葬就不应该。因为树木现在已经十分缺乏,使用棺木对有机物的损耗会更大。在这方面人的观念要有彻底的改变。可以采用尸袋,或者生产一种非常轻便的盒子,用一些废料压制而成;也可以学习我们一些少数民族的做法,用一个公用的棺木运往墓地,用逝者生前用过的衣服被褥将其包裹。而在火葬过程中,衣服被褥是被烧掉的。这样又可以减少排放气体。埋葬后,棺木经消毒处理,可继续使用。只要严格限制了对树木的砍伐,禁止生产传统的棺木,不用棺木的土葬是可以被人们习惯和接受的。

土葬的另一个问题是占地,可以选用一些不长植物的荒山野岭为公墓;在无处可葬的地方,可以租用空驶的顺路卡车运往异地安葬,如中部地区的逝者可以运往西部的广大戈壁埋葬;也可以埋在自己家的地里,墓穴挖深一些,最好能达到3米左右,做个记号即可。如今,墓碑越做越考究,对墓地的投入也越来越大,这方面的浪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周恩来、邓小平等领袖人物将骨灰撒在了祖国的江河和大地,他们没有留下墓碑,但并不影响他们活在人民心中。

千百年来,除了战争和灾害造成的死亡外,动物和人类都是自生自灭的,这是自然规律。人类进化到了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意识,可以用语言表达内心世界的时候,对死亡者不过是增加了有意识掩埋的做法。将人埋葬的做法有利于有机物守恒。人为把遗体烧掉让其转化为气体的做法,不符合自然规律,是不科学的。

2.改变烧花圈的做法

曾经有一位企业领导去世后,人们送了一百多个花圈。事后有人赞扬说:“这个人这辈子把人活下了。”但是,这样多的花圈烧掉后,排出了多少有害气体,又损失了多少纸张和竹条啊!现在城市的人去世后一般都要烧掉一二十个花圈。纸是麦秆、树木或以有关植物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烧掉后又损失了多少有机物?改革的办法应该是很多的。①做成非常小的花圈,比如人的帽子大小;②生产比较精致小巧可以连续租用的花圈;③学习有些国家的做法,以送一束鲜花代替花圈。

3.减少烧纸和烧香的数量

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我国人民到了三个所谓“鬼节”的时候,搞了许多纸钱、纸张将其烧掉用以祭奠,烧完的纸灰旁留有瓜果、糕点等。这一项的损失和浪费对于我们这个大国来说,是不能小视的。

4.把鞭炮做小,尽量少放鞭炮

img13

许多地方对殡葬的投入日甚,对资源的浪费不能小视

5.发展一些参与殡葬的新兴行业,协助挖墓、运送、埋葬等事宜,这样也是在扩大就业门路。

6.发展火车或汽车装载的冷藏专用车以运送遗体。只要挖掘一些节能潜力就可以实现目标。

7.有严重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原因无法土葬的逝者,还可以继续采用火葬。以土葬为主,火葬为辅。

诚然,提倡殡葬改革仍然有观念更新的问题。比如不用棺木,不烧花圈,少烧纸的提议,许多人是不愿意接受的。在他们的心目中,烧掉的东西逝者的灵魂是可以看得见和得到的。但唯物主义者认为,世间是没有灵魂的。烧花圈、烧纸、烧食品的过程,不过是活着的人寄托哀思,展示一种回顾和纪念的想象力的表达方式。烧完之后,不过是把固体物质转化为有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罢了。对于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应避开地下水,防止传染性疾病对水质的污染。只要不用棺木,土葬就可以推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