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变型果蝇的饲养技术

变型果蝇的饲养技术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普通果蝇为双翅目昆虫,具完全变态。幼虫在培养基内和瓶壁上蠕动爬行。在进行杂交和子代观察、统计时需对果蝇进行麻醉。当果蝇翅膀上翘45度时,表示已经死亡。多线染色体经染色后,出现深浅不一、宽窄不同的横纹,这些横纹的数目和位置是恒定的,代表着果蝇等昆虫的种的特征。
实践操作_基因探秘

2.3.1 普通果蝇形态及生活史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果蝇生活史中各个阶段的形态特征。

2.区别雌、雄蝇和几种常用突变型的主要性状。

3.掌握实验果蝇的饲养管理以及实验处理方法和技术。

二、实验原理

普通果蝇为双翅目昆虫,具完全变态。生长迅速,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繁殖能力较强,在短时间内即可获得多数子代,有利于遗传学的分析;容易饲养,饲料如玉米粉等简便易得,常温下容易生长、繁育;突变性状多达400个以上,而且多数是形态变异,便于观察。因此在遗传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积累了许多典型材料。

果蝇的食物主要是酵母,凡是能使酵母发酵的基质都能作为培养基,其中最常用、效果最好的是玉米粉培养基。

三、实验材料、用具及药品

材料:饲养的野生型和几种常见的突变型果蝇。

用具:双筒解剖镜、放大镜、麻醉瓶、培养瓶、白瓷板、新毛笔、恒温培养箱

药品:乙醚、酒精等。

四、实验步骤

1.生活史的观察(图2-3)

卵:成熟的雌蝇交尾后(2~3天)将卵产在培养基的表层。用解剖针的针尖在果蝇培养试管内沿着培养基表面挑取一点培养基,将其置于载玻片上,然后滴上一滴清水,用解剖针将培养基展开后,放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果蝇的卵为椭圆形,长约0.5mm,腹面超扁平,前端伸出的触丝可附着在培养基表层而不陷入深层。

幼虫:果蝇的受精卵经过一天的发育即可孵化为幼虫。幼虫在培养基内及瓶壁上都有,培养基内的幼虫一般要小。这是因为果蝇的幼虫从一龄幼虫开始经两次蜕皮,形成二龄和三龄幼虫,随着发育而不断长大,三龄幼虫往往会爬到瓶壁上化蛹,其长度可达4~5mm。幼虫一端稍尖为头部,黑点处为口器。幼虫在培养基内和瓶壁上蠕动爬行。

图2-3 果蝇生活史

蛹:幼虫经过4~5天的发育开始化蛹。一般附着在瓶壁上,颜色淡黄。随着发育的继续,蛹的颜色逐渐加深,最后为深褐色。在瓶壁上看到的几乎透明的蛹,是羽化后遗留的蛹的空壳。

成虫:刚羽化出来的果蝇虫体较长,翅膀未完全展开,体表未完全几丁质化,所以呈半透明乳白色。随着发育,身体颜色加深,体表完全几丁质化。羽化出来的果蝇在12小时后开始交配,成体果蝇在25 ℃条件下的寿命为37天。

2.果蝇的麻醉

在进行杂交和子代观察、统计时需对果蝇进行麻醉。操作要点:拔去麻醉瓶口上的橡皮塞,将橡皮塞底部粘一团脱脂棉,滴数滴乙醚(注意不能太多,以免乙醚流入瓶内),再塞上橡皮塞。将果蝇培养管在海绵板上敲击几下,拍打管壁,使果蝇集中在底部。然后迅速拔去培养管棉塞,插入麻醉瓶口,轻轻拍打培养管,使果蝇全倒入麻醉瓶,然后迅速盖上麻醉瓶的盖子。麻醉到一定程度后,将果蝇倒在白瓷板上。当果蝇翅膀上翘45度时,表示已经死亡

3.成蝇的外部形态和常见的突变类型观察

续表

4.雌雄果蝇的鉴别

图2-4 雄性果蝇的性梳

5.果蝇培养用玉米粉培养基的配置(果蝇培养基配方见下表,200mL)

五、作业

在解剖镜下辨别雌雄果蝇的外部形态并完成下表。

观察几种常见果蝇突变型的外部性状。

2.3.2 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的制片与观察

一、实验目的

1.练习果蝇唾液腺的分离方法。

2.掌握唾液腺染色体的制片技术。

3.观察了解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1.双翅目昆虫(果蝇)幼虫期的唾液腺细胞很大,其中的染色体称唾液腺染色体,相当于一般普通染色体的100~150倍,又称巨大染色体。

2.在幼虫发育过程中,唾液腺染色体仍进行复制,但细胞只生长不分裂,从而产生多线染色体。多线染色体经染色后,出现深浅不一、宽窄不同的横纹,这些横纹的数目和位置是恒定的,代表着果蝇等昆虫的种的特征。如果染色体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结构变异时,很容易在唾腺染色体上识别出来。

3.多线染色体的特征:a.巨大;b.体细胞配对,所以染色体只有半数(n=4);c.各染色体的异染色质着丝粒部分相互靠拢形成染色中心;d.横纹有深浅、疏密的不同,各自相应排列,这意味着基因的排列。

三、实验材料和用品

材料:黑腹果蝇的三龄幼虫。

用品:显微镜、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滤纸、生理盐水、 1%醋酸洋红。

四、实验步骤

1.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上面滴加一滴生理盐水,放上果蝇幼虫(有一钝尾和带黑色口器的尖头,可根据其在盐水中爬行方向确定头部),两手各拿一枚解剖针,左手解剖针按住幼虫的后端1/3,右手解剖针按住头部(尽量靠近口器)用力后拉,把头部从身体拉出,唾液腺随之而出。(一对双叉形透明的囊状腺体,如图2-5所示)。

图2-5 果蝇唾液腺

图2-6 果蝇唾液腺染色体

2.除去幼虫其他组织部分,把唾液腺周围脂肪组织(不透明)剥离干净,然后将多余生理盐水吸走,滴一滴醋酸洋红在载玻片上。

3.染色10 分钟,盖上盖玻片,用滤纸轻压一下吸去多余的染色液,然后平放在桌子上,用大拇指适当均匀用力压住,并横向揉几次(勿使盖玻片移动,用力和揉动是一个方向,不能来回 揉!)。

4.显微镜观察,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分散好的染色体图像,如图2-6,再高倍镜观 察。

用显微镜可以看到四对染色体,第一对染色体(X-)组成一个长条,第二和第三对各自组成了具有左右两臂的染色体对,它们都以中部的着丝区聚集,而第四对染色体很小,分布在着丝区呈点状或盘状。这样,从压好的片子中便可看到五条弯曲展开的染色体臂(X-、ⅡL、ⅡR、ⅢL、ⅢR),和一个点状的第四染色体对,它们在着丝区构成染色中心并向四周伸开。

五、 实验结果

1.将你制作和观察到的果蝇唾液腺染色体图片拍照2~3张,并保存。

2.讨论:

① 果蝇唾腺染色体的特征;② 查阅资料,了解唾腺染色体的遗传学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