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可遗传变异

可遗传变异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对可遗传变异最简单的理解是:由遗传物质引起的变异,可传给下一代。在重组的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的变异类型,但只产生新的基因型,不产生新的基因。其次是基因突变,它是指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即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如果一个染色体组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就没有等位基因,但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包含的遗传信息是一套个体发育所需要的完整的遗传信息,即常说的一个基因组。
可遗传变异_生命的基因密码

1.可遗传变异

我们对可遗传变异最简单的理解是:由遗传物质引起的变异,可传给下一代。那么,遗传物质是怎么来的呢?经研究,其来源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基因重组,我们已经知道基因重组是指非等位基因间的重新组合。在重组的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的变异类型,但只产生新的基因型,不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的细胞学基础是性原细胞的减数分裂,即同源染色体彼此分裂的时候,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因此,基因重组是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

其次是基因突变,它是指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即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但能产生新的基因,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发生基因突变的原因是DNA在复制时因受内部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差错。典型实例是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基因突变是诱变育种的理论基础。

最后是染色体变异,它是指染色体的数目或结构发生改变。重点是数目的变化。如果一个染色体组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就没有等位基因,但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包含的遗传信息是一套个体发育所需要的完整的遗传信息,即常说的一个基因组。对二倍体生物来说,配子中的所有染色体就是一个染色体组。染色体组数是偶数的个体一般都具有生育能力,但染色体组数是奇数的个体是高度不孕的,如一倍体和三倍体等。

可遗传变异有两种表现形式,即生物突变与基因重组。

知识小百科

镰刀形细胞贫血症

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20世纪初才被人们发现的一种隐性基因遗传病。患病者的血液红细胞表现为镰刀状,其携带氧的功能只有正常红细胞的一半。这种贫血症主要发生在黑色人种中,在非洲黑人中的发病率最高,在意大利、希腊等地中海沿岸国家和印度等地,发病人数也不少,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也发现过这类病例,迄今为止还没有能真正治愈的药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