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丽江民居建筑的特点

丽江民居建筑的特点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由正房一坊,左右厢房二坊,加上正房对面的一照壁合围成一个三合院。丽江民居在体型组合及轮廓造型上纵横交错,轮廓优美,外观的立面多为石砌勒脚,墙面抹灰,墙角镶砖,青瓦铺顶,色调和谐,外观朴素。丽江民居非常注重房屋的装饰,尤其是门楼、照壁、外廊、门窗隔扇、天井、梁枋等。
丽江民居建筑的特点_东方威尼斯——丽江大研镇

1.丽江民居建筑的特点

丽江大研镇地处丽江坝子,西有狮子山,北有象山、金虹山,背西北而向东南,巧妙地利用了有利地形,避开了雪山寒气,接引了东南暖气,藏风聚气,占尽了地利之便。古城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布局不拘一格。

古城民居建筑一般是高约7.5米的两层木结构楼房,也有少数三层楼房,为穿斗式构架、垒土坯墙、瓦屋顶,设有外廊(即厦子)。根据构架形式及外廊的不同,可分为平房、明楼、雨步厦、骑度楼、蛮楼、闷楼、雨面厦等七大类。布局形式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两坊拐角、四合院、多进套院、多院组合等类型,最常见的形式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和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

三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由正房一坊,左右厢房二坊,加上正房对面的一照壁合围成一个三合院。三坊一照壁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而农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与城镇的略有不同。一般来说三坊皆两层,朝东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楼下住人,楼上作仓库,朝北的一坊楼下当畜厩,楼上贮藏草料。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供生产(如晒谷子或加工粮食)之用,故农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砖石铺就。

四合五天井是由正房、下房、左右厢房组成的一个封闭四合院。除中间一个大天井外,四角还有四个小天井或“漏角”。

前后院即在正房的中轴线上分别用前后两个大天井来组织更新面。后院为正院,常用四合五天井平面组成。前院为附院,常为三坊一照壁或两坊与院墙围成的小花园。两院之间可穿通的房叫花厅。一进两院即在正房一院的左侧或右侧设另一个附院,形成两条纵轴线。正附院的组成与前后辽相同。古城民居一般为两层楼房,无论城乡,家家都有宽大的厦子(即外廊),厦子是丽江纳西民居最重要的组成之一,纳西族人会在厦子里吃饭、会客等。

大研镇保留了大片明清时代的民居建筑,均是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在建造时不使用钉子,完全利用穿斗式的木结构,在纳西族原始的井干式木楞房形式的基础上吸收、融汇了汉、白、藏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民居建筑门窗上大都雕饰花鸟图案,色调浓烈,这主要是受白族建筑风格的影响。汉族对其建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院落组织上,除了主要的殿堂外,附属建筑多有配厢、夹室、廊庑、前殿、围墙等,并且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分布,这些不同的建筑风格与纳西风格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形成了纳西民居的特色,稳重大气又不失美观。

丽江民居的构架处理十分灵活,在木构架主要受力部位设有“地脚”、“勒马挂”、“千斤”、“穿枋”等具有拉结作用的构件,整个构架按百分之一的斜度使柱头往里倾斜、柱根部向外展开,增强了构架的稳定性。在构架的联结节点部位,根据受力的情况,分别使用“两磴榫”、“平插榫”、“大头榫”,并设暗梢等柔性节点,以利于抗震。下重(士垃)上轻(木板)的护墙体坚固实用。丽江民居在体型组合及轮廓造型上纵横交错,轮廓优美,外观的立面多为石砌勒脚,墙面抹灰,墙角镶砖,青瓦铺顶,色调和谐,外观朴素。

丽江民居非常注重房屋的装饰,尤其是门楼、照壁、外廊、门窗隔扇、天井、梁枋等。门楼的形式有砖拱式、木过梁平拱式及木构架式三种,砖拱式门楼多为中间高、两边低的三滴水牌楼式样。木过梁平拱式门楼则是以木过梁承托、外包簿砖的三滴水牌楼。木构架式门楼多为双坡屋面,檐下用多层花板、花罩装饰。民居照壁一般有三滴水、一字平式两种,内部的外廊小照壁多用大理石装饰。房屋的门窗均饰以木雕图案,如鸟禽、花卉、琴棋书画、博石器皿等,是功能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此外,对梁枋、柱头、栏杆、柱础、勒脚、檐口、屋脊等木作、石作、瓦作部位也加以装饰。如大过梁的梁头雕成兽头,俗称“狮子头”,柱础亦雕成圆鼓形、瓶形等。

古城民居的庭院采用鹅卵石、五花石等为原料铺装,图案根据庭院大小或房主喜好而定,内容涉及花鸟鱼虫、八卦阴阳、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手法古朴,布局严谨。占地大、院落多的宅院,普遍由两坊一照壁、花台、水池等构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